罗素:我不愿揭中国人的短,但中国人有三个很大的缺点。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他的著作《中国问题》中,提到了中国人的“冷漠”“贪婪”和“怯懦”。 刚读到这些观点的时候,心中难免会有点不舒服,但细细研究之后,就能发现里面复杂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认知的问题。 在那个时代,罗素目睹了很多让人痛心的场景:受伤的狗没有人救助,底层百姓为生存不惜放弃尊严,这些现象就是“冷漠”“贪婪”和“怯懦”的直观体现。 我们必须把他放到特定的历史中去剖析,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艰难困境。 封建统治的腐朽、列强的侵略掠夺,让社会秩序发生了崩坏,经济陷入了绝境。 百姓们长期生活在的压迫和苦难中,为了生存而挣扎,他们的精力被局限到最基本的温饱需求,根本顾不上别人,这并不是真正的冷漠,而是被生存逼到绝境的无奈。 就拿“贪婪”来说,军阀混战、官员腐败,看似是人性贪婪的暴露,但在当时政治体制特别不完善、社会缺乏有效监督的情况下,权力失去了约束,利益的诱惑大。 这并不是中国人特有的弱点,而是在制度缺失下的必然乱象,底层百姓在贫困中为一点利益而争,也是长期贫困和匮乏带来的生存本能。 至于“怯懦”,罗素认为中国人在侵略和压迫下缺乏反抗精神,可是,中国历史上从不缺乏抗争的热血。 从虎门销烟到义和团运动,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无数的抗争与牺牲见证着中国人的勇敢和坚毅。 在特定的时期,长期的压迫使得部分民众产生了暂时的麻木和退缩,但这绝不能代表整个民族的性格。 文化的差异,也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罗素的判断,西方文化注重个体的表达和行动,而中国文化更强调内敛和集体的和谐。 中国人的内敛,在罗素眼中可能就成了冷漠,中国人在面对困境时的隐忍和权衡,被误解是怯懦。 时代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曾经的乱象早已经成为了历史,中国人展现出的团结、善良、勇敢和担当,让世界为之瞩目。 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这些都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 我们不能否认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问题,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中国在不断发展中所展现出的巨大进步。 参考资料:香港商报——羅素:我不願揭中國人的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