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100强医院出炉,大医院“强者恒强”,中小医院却发不出工资

才话连篇 2024-11-18 17:10:34

复旦版《2023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了,今年首次采取“分级制度”排名,将100家入围的医院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有20家医院。

看完这个榜单,有业内人士表示:“中国医院强者恒强。”确实是这样,这100家医院基本都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武汉、杭州、成都这几个城市。

比如北京22家,上海17家,广州10家,武汉6家,重庆4家,南京4家,长沙3家,成都3家。其它的也基本都是来自新一线城市,或者是省会城市。唯一一家地级市医院,就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从这份榜单就可以看出,优质医疗资源都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市,而且非常稳定,甚至越来越强。

过去几年,为了解决大家都往大医院跑,而导致看病难的问题,我国开始DRG支付改革,目的是为了推进分级诊疗。让大医院重点关注疑难杂症,轻症患者分流到地方医院。

但从改革的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预期。国家医保局《2023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国普通门急诊、门诊慢特病及住院异地就医2.43亿人次。这个数据就说明患者仍然在往大医院跑,往顶级医院跑。

其实,任何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形成强者愈强的趋势。原因也很简单,首先,头部大医院无论是资金实力,还是医疗实力,都比其它中小医院强很多。它们拥有丰富的管理经验,降本增效能力强,能吸引到更多的医疗人才。

现在很多头部医院仍然在大规模的扩张,比如号称“亚洲第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已经扩张到了五个院区。

其次,DRG支付改革对医院设定了支付系数,越是大医院,支付系数越高,同样治疗轻症,大医院获得的支付资金相比小医院而言也仍然更高。这句话的意思是你去大医院治疗轻症,看病成本反而比小医院低。

所以,头部三甲医院的虹吸效应越来越强,不但吸走了中小医院的人才,还吸走了它们的患者。有地方医院估算,当地老百姓每人每年看四次病才能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但很明显达不到。

随着患者的流失,中小医院的处境越来越艰难,生存压力很大,有些已经开始发不出工资了。今年以来,接连发生医护人员公开讨薪事件,比如河南新乡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都是地市级的公立医院。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未来这种现象恐怕会越来越多。

推进分级诊疗的出发点是好的,一方面缓解大医院的压力,另一方面避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对于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一旦发生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那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所以,我们看到这两年,国家加大了对基层医疗的投入。

其实,我觉得是有一个逻辑没搞清楚,搞分级诊疗不是通过改变医保支付方式,而是应该弄清楚大家为什么都要往大城市的大医院看病的原因。跑到外地去看病,既不能用医保,还很折腾,可大家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核心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对中小医院的医疗水平不信任。

在头部三甲医院“强者愈强”的背景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它们扩张到外地,通过新建,或者是收编的形式,来提升医疗水平。当然,这样做也担心会形成垄断。所以,到底该怎么做,恐怕还需要更有智慧的解决方案。

0 阅读:3

才话连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