璞石磨砺,温润有方--玉石雕刻大师肖畅

班墨空间 2021-06-23 09:49:35

《说文解字》有言,“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清代乾隆皇帝有“画图岁久或堙灭,重器千秋难败毁”的诗句,来赞美玉之珍贵,古人常用玉比喻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也常用玉来比喻男女之情,“有玉微凉,是为樱琅”。中国的玉文化要追溯到距今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古至今有关于玉的故事贯穿着中国发展的整个历史,而玉石雕刻,这种中国人独有的雕刻技艺也伴随着朝代的更迭渊远流长,时至今日,我们的雕刻技艺传承人在古法雕刻技艺的基础上辅以现代科技把这项宝贵的雕刻技艺发扬光大。

玉石的形成需要上亿年的时间,并且每一块玉料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玉石是不可再生资源,每一块玉料都弥足珍贵,古语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块好的玉料不仅要肯被人挖掘,更需要遇到一个懂得赏识他的人,帮助它传达思想与感情,这样方能“才美外现”,而肖畅大师就是玉石的“伯乐”。

肖畅,1983年出生于工艺美术之乡“福建莆田”。玉雕师、工艺美术大师、一级雕刻设计师,现任广州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平洲珠宝玉器协会会员。他自幼在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非常有绘画天赋,1999年来到广州学习玉雕艺术,从此踏上了玉石雕刻的道路,2001年学成出师。天资聪颖的他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很快便掌握了雕刻基础技法与创作技巧。在这三年的学习期间,成为他人生最难忘的时间,让他懂得了坚持的意义,同时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成为日后他杰出作品的创作源泉。

2001年学有所成的肖畅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选择在广州创办了自己的雕刻工厂。2009年到2014年曾赴中国石雕之乡惠安与当地雕刻艺术大师探讨交流,以此来继续增加自己的眼界和阅历。2014年到2017年远赴内蒙古与云南瑞丽各一载半,以此来巩固自己的技艺。2018年曾赴玉雕之乡广东肇庆四会市,并在2018年先后创作完成了作品《深山访友》荣获第十四届广州市工艺美术“工美金工奖"金奖;作品《归》荣获第七届中国金艺奖作品评比大赛活动金奖。之后的2019年创作完成了作品《隐》荣获首届广东玉石雕刻艺术创作大赛金奖。

肖畅从事玉雕行业二十余载,其作品创作题材丰富新颖,突出创新思想,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创作风格及特点,擅长人物,山水,挂件等中高端摆件。多年来创作出众多优秀作品,新鲜生动、特点独特,深受业内人士以藏家爱好者好评。

古语有云,“玉不琢,不成器”。肖畅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山水风格俏丽,挂件精致脱俗。玉石雕刻创作讲究因料施艺,化瑕为瑜,肖畅在继承了传统古法雕刻技艺的精髓,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将玉石雕刻技术发扬光大,勇于创新,擅长精细雕工,能巧妙运用玉石之自然美,同时又能运用精湛的雕工反映出刻画之意境。

一件玉器从选料打磨到雕刻成型,要经历选料、剥皮、设计、粗雕、细雕、修整和抛光等工序。一切的工作只要有一点失误便前功尽弃,这其中的艰辛也只有玉雕真正的参与者才能体会。中国历史上先有“卞和泣玉”的故事,后有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和氏璧的“价值连城”早已震铄古今,但谁又知道这其中有多少工匠为此付出巨大的艰辛和汗水,才有了后来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可歌可泣。

玉石雕刻这项古老的传承技艺,历经万年的岁月变迁,是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体现,历经多年的积累,肖畅大师厚积薄发,创作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让我们跟随肖畅大师的脚步,读懂他更多优秀的作品所传达出的思想,探索他作品体现出的意境,更好的利用玉雕来传播中国文化,他积极参加艺术文化各项活动,集众家之所长,精益求精,将中国的玉雕技艺发扬光大。

1 阅读:208
评论列表
  • 2021-06-26 00:04

    用户18xxx17 现在市场上人工合成,酸洗料,注胶料,皮壳做假,以次充好,夸大其词。!不懂行的千万别入坑。特别是直播间的真假难辨[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