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绕开中国向日本购变压器,谁料压垮百年大桥,事后却说中国全责

世界名人的过去 2024-10-03 03:37:21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2022年,印度发生了一起令国际社会啼笑皆非的事故。

印方在日本手中购买的一款重达130吨的变压器,运输途中经过一座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大桥时,发生坍塌事故,变压器损毁严重。

事后,印方将责任归咎于作为卖方的日本。

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在印度和日本经过多番拉扯后,运输事故的责任竟然神奇地落到了中国头上。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印度的奇葩操作

作为一个在近些年迅速崛起的新型工业国家,印度一直被欧美阵营寄予厚望,希望将其扶植为新的世界工厂,从而制衡和打压中国的发展。

但在大力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印度却遇到了一系列难题,而其中最令他们头疼的,便是印度严重的缺电现状。

在一个电气化时代,电力的缺乏不仅能严重影响民众的生活质量,还将导致工业机器停摆,直接制约工业的发展。

因此,印度政府近些年也一直大力推动印度电力设施的发展,给政策给资金,致力于让印度摆脱用电荒,真正实现用电自由。

在印度的一系列电力基建项目中,作为电压、电流调节器的变压器,便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发电厂生产的电能在运输到使用终端的过程中,由于运输线电阻的存在,会导致电能的大量损耗。

为此,各国通常采用提高电压的方式,来减小这种损耗。

于是,在电能从发电厂进入电力运输网络时,就需要变压器提高其电压。

而在输电网最终接入用电终端时,数万伏的电压显然也无法直接使用,因而也需要变压器将其转换成生活常用的36V或220V。

在2022年之时,印度就计划购买一台重型变压器。

原本,印度可以向中国求购,中国是当今世界头号电力强国,年均发电量是美国的2倍多,超过G7发电量的总和,在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都有着世界领先的技术积累。

可由于印度对中国的敌意,印度人最终选择舍近求远,找上了日本东芝公司高价购买变压器。

在日本的变压器抵达印度的港口后,日本卖家却惊讶地发现,印度方面对于接收工作毫无准备,使得变压器直接在港口积压了一个多月。

此时,印方不上心的散漫作风,已经为后来的事故埋下了伏笔。

为了尽快推进后续的运输、安装工作,从而完成订单接收尾款,日本人首先坐不住了,便主动联系了相关承运公司承担起变压器的运输工作。

可让日本人更没想到的是,印方的承运公司也极为不靠谱。

他们在没有进行细致的地形勘探和缜密的路线规划的情况下,便贸然起运,最终不出意外地,在途经一座古桥时造成了严重的坍塌事故。

这座出事的古桥,还是英国殖民者修建的,距今已超过150年,本就是一个高龄危桥。

再加上此次运输的变压器重达130吨,再加上承运车辆的其他载重,总重超过200吨,这哪里是一座150年前的危桥所能承受的?

不出意外,在运输车辆经过该桥时,还未走过一半,便突然发生了坍塌事故。

承运车辆直接坠毁在桥下,尽管由于是枯水期让司机捡回了一条命,但车上的变压器却损毁严重。

可日本人的崩溃,才刚刚开始。

甩锅中国

在事故发生后,日本人顿时就急得焦头烂额,可印度人却对此毫不在意。

这导致整个事故的后续抢救行动都执行得十分缓慢。

仅仅是一个变压器的打捞工作,就持续了2个多月,其间印方还被迫向当地居民赔偿了一大笔补助费,并花费重金为当地重建了一座大桥。

这些额外增加的开支,让印方十分不爽,便蛮不讲理地将责任推给了日方,咬定日本东芝公司作为卖方,有义务承担变压器安装以前的一切手续。

且造成桥梁坍塌的直接事故原因,可能是东芝变压器的质量存在问题,因而此次坍塌事故造成的额外开支,也应由日方买单。

面对印方不讲理的说辞,日本东芝公司显然不愿意当这个冤大头。

但出于维系日印友好外交关系的考量,东芝公司也不好跟印方撕破脸,便想到了一个甩锅的“妙计”。

东芝公司向印方表示,其生产的变压器中,有许多关键零部件是从中国进口的。

因此,如若印方认为是变压器的质量问题造成了此次事故,那么其追责对象应该是中国。

对于日方的辩词,印方竟然也欣然认可,竟将此次事故的最终责任人,归咎了与整个过程都毫不相干的中国。

这样的结果,不得不让人感到啼笑皆非。

可这出抽象闹剧的背后,却存在着令人隐忧的东西。

从印方一开始就舍近求远绕开中国向日本求购变压器,到最终印方将责任归咎于毫不相干的中国,都反映出印度人对于中国存在着根深蒂固的敌视。

作为中国的主要陆上邻国,印度人的这种普遍思维,不得不让我们提高警惕。

那么印度人为何对我国抱有如此高的敌意呢?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中印之间存在根本性的地缘矛盾。

印度的主要人口和经济区都集中在北部的大平原,而被印度人视为地理屏障的青藏高原,却自古便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围绕青藏高原乃至是藏南地区的归属,中印之间已经对峙数十年,这使得印度国内从上至下,都对中国抱有浓厚的敌意。

其二,曾经的中印战争的惨败,也让印度羞耻至今,也在某种意义上加深了印度人对中国的仇视。

其三,欧美阵营的挑拨亦是不可忽视的背后推手。

中印在地缘上的对抗,跟欧美阵营的背后操弄脱不开干系。

从英国人炮制出的“麦克马洪线”,到如今的美国试图将印度扶持为对抗、牵制中国精力的重要棋子,印度一直在欧美的操作下,滑向反华的深渊。

其四,当今的国际竞争,也让印度不可避免地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欧美发达国家都走上了产业转移的“去工业化”道路。

而同为后发国家的中印两国,便在新的产业竞争中不可避免地成了对手。

这也让印度人认为是中国抢走了他们发财的机会,也就不可避免地在印度民间激起了反华情绪。

印度的杀猪盘

印度从上至下的反华情绪,最终不仅造成了中印两国在政治、军事上的对抗,也酿成了印度在经济上对中国企业的种种歧视禁令。

从2020年起,印度就跟随欧美社会炒作“中国是造成新冠疫情的元凶”,并借口边境冲突和国家安全问题,对中国赴印投资的企业实施了各种歧视性措施。

例如,印度单方面大幅度削减了两国的直达航班、将数百个中国APP下架、向中国企业颁布了覆盖面极广的准入清单,从而限制中国企业的投资、无理由限制对华签证,即便是印度急需的中国高级工程师。

在严格限制新的中资进入印度的同时,印度也对之前来到印度的中资企业搞起了“杀猪盘”。

2023年,印度政府突然以“反洗钱调查”为由,突然逮捕了数名vivo印度公司的高官,并对其各种施压与诱供。

最终,vivo印度公司在各方压力下被迫接受,于2024年6月,同意向印度塔塔集团出售其51%的股份,使得这家中资企业的子公司,摇身一变成了被印度资本控制的印企。

不仅是vivo,热衷于投资印度的小米公司,也多次成为被印度狠宰的冤大头,多次对其资产进行无理由冻结。

例如2022年5月,印度宣布解冻了小米印度公司一笔7.25亿美元(折合48亿人民币)的资产。

除了频繁遭袭的手机企业,中国汽车企业也难逃印度的魔爪。

例如,我国的上汽公司便突然宣布其在印度新开设的子公司将进行资产重组,上汽将仅保留49%的股份,其余股份将出售给印度的其他企业、金融机构和经销商。

这意味着,上汽的印度子公司早晚要步vivo印度公司的后尘,不仅要资助印度,帮助其建立全套汽车生产线,还将最终失去公司的控制权,为印度资本作嫁衣。

好在,据彭博社的最新报道显示,我国政府也意识到为印度建立全套汽车生产线将带来的巨大隐患,商务部已计划出台禁止中资汽车前往印度建厂的负面清单。

面对资本的潜在风险,以及印度对中资企业表现出的赤裸裸的不友好行为,商务部将要出台的新规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结语

在印度将要愈发激烈地掀起反华浪潮、挑起中印对抗的大背景下,以小米、上汽为代表的赴印投资行为,显然是不明智的“资敌”行为。

于中国企业而言,有些钱可以不赚,如此,方能利国、利己。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印度法院:对小米公司约7.25亿美元资产解除冻结》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