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3岁的外交官朱敏才和妻子退休后神秘失踪,甚至女儿并不知情。10年后,夫妇俩衣衫褴褛出现在医院,失踪的真相才浮出水面! 2005年,63岁的外交官朱敏才和妻子孙丽娜在退休后突然神秘失踪,甚至连他们的女儿也毫不知情。 这一消息震惊了社会各界,人们纷纷猜测这对夫妇的去向。十年后,当他们衣衫褴褛地出现在医院时,失踪的真相才逐渐浮出水面。 朱敏才,1942年出生于贵州,自幼聪明,考入贵州大学英语系。196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外经贸部门工作,职业生涯遍及坦桑尼亚、尼泊尔等多个国家,长达17年。孙丽娜则是北京市最早批的英语教师之一,主要教授小学生,因深厚的爱心和温柔的教学方式广受赞誉。 2005年,朱敏才和孙丽娜退休后,看到贫困地区孩子们艰苦求学的电视新闻,内心深受触动。他们决定放弃安享晚年的生活,前往贵州山区支教,为改善山区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2005年,两人不顾女儿的劝阻,毅然前往贵州山区支教。首站是望谟县第二小学,随后他们来到了尖山苗寨。由于年龄问题,他们最初被学校拒绝,但通过恳求和展示自己的教学经验,最终得以留下。 尖山苗寨小学海拔1300多米,只有2间教室,1名老师,孩子们基本是留守儿童,缺乏教育资源。朱敏才夫妇走访全寨83户家庭,了解学生背景,定制学习计划,增加英语、体育和音乐课程,并自费设立奖励。 夫妇俩住在四面透风的茅草屋,紧邻臭气熏天的厕所,徒步下山购买书籍,翻越四小时山路回校。夏天,他们需要戴两层口罩才能入睡。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从未放弃。 朱敏才发明了“尖山棍法”为孩子们上体育课,学习方言融入课堂教学,关注单亲和留守儿童,给予精神支持和关怀。孙丽娜则通过温柔的教学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学会普通话和简单的英文歌曲。 为了改善学校的条件,朱敏才夫妇筹集了300万元建校资金、87台电脑和超过1000本书籍,设立了“白杨助学金”,捐赠图书,组织“书香文化节”。这些努力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经过多年的努力,孩子们学会了普通话和简单的英文歌曲,注意卫生,性格开朗自信。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孩子们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长期的艰苦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让朱敏才患上了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症;孙丽娜右眼失明,左眼视力仅0.03,身体重金属含量过高。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 2014年,朱敏才因病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满身补丁,形象与当年外交官截然不同。这一形象的转变让人们更加敬佩他们的奉献精神。 2015年初,朱敏才与孙丽娜荣获2014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们多年支教工作的肯定,也是对他们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赞誉。 2017年,以他们故事为原型的话剧《十年》在国家话剧院先锋剧场上演,反响热烈。这部话剧生动再现了他们十年的支教生活,感动了无数观众。 2022年9月25日,朱敏才在北京辞世,享年81岁。他的离世让人们深感惋惜,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朱敏才的精神:少年时梦想当老师,后担任外交官,退休后放弃安享晚年,到贫困山区免费支教,为改善山区教育奔波,精神伟大,值得传颂。 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感人至深的支教经历,更是一种无私奉献精神的体现。朱敏才和孙丽娜用他们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与奉献,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前外交官朱敏才的桑梓情) 声明:本文中所出现人名、地名均来源于网络,请理性阅读,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