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种蛇叫做蚺蛇,其实就是巨蟒,身子最粗能达五六尺,长度最长能达五六丈,身上的斑纹五颜六色,远看就像一团锦绣一样,一般生活在深山老林里,以野物为食。 这种蛇最擅长捕捉野鹿,它们隐藏在树林里,一旦野鹿经过,它们就会猛地发起攻击,张开大嘴咬住野鹿的屁股,从后面开始吞食。 之所以从后面吞食,是有道理的,因为野鹿长着坚硬的角,这种东西不能消化。但是,蚺蛇不能像野兽一样,啃咬食物,只能吞咽。到了鹿的头部,它就会停止吞咽,找到一处隐蔽的地方,静等鹿肉腐烂。一直等到鹿角掉落下来,它们才能吞下整个鹿身。 所以,一旦在深山野林里发现了鹿角,那一定是蚺蛇的杰作。不过,这种时候,是蚺蛇最虚弱的时候,因为鹿身在肚子里还没有完全消化,行走不便。如果这时候,有猎人路过,那是妥妥的赚了,可以轻而易举地捉到蚺蛇。蛇肉能吃,蛇皮能卖钱。 据说,一条蚺蛇一年只能吃一头鹿,等到鹿肉完全消化,它就像脱胎换骨了一样,更加凶猛了。也不知道此事的真伪,此事记载在《太平广记》里。不过,我很好奇,当地人为何能描述的那么清楚,难道蚺蛇捕食野鹿时,他在现场观摩吗?这需要何等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