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请点击关注。您的这一举动,既会激起笔者的写作动力,更会让您的认知收益持续累加!
一、你的职场被“拉黑”过吗?入职时,行政总监,高管一位,月薪8000元,两年后离职,销售员一枚,月薪不足2000元。你能想象出,两年时间里,自己都经历了什么样的“至暗”时刻?为什么会经历这些?又有哪些教训与启示吗?文章较长,但价值可观,请耐心读完。
2018年年初,一方面,自己向往体制外工作的相对自由与灵活,另一方面,一家知名私企也多次邀请个人入职高管,月入过万。于是自己便毅然决然地从体制内走了出来,开启所谓新的工作生活模式。
刚入职头三个月还好,工作进展得很顺利,与各级相处得比较融洽。但随着日后工作的深入、交往的复杂与岗位的调整与变动,才越发地感到,当初自己所想的与现实当中所经历的,完全是两回事儿。
直到离职前一天,自己由高管变成销售员,月薪骤降至不足2000元,并在老板的“提示”下,“你还在这儿,干什么?”的时候,我才真正意识到当下的职场之路,已经到了尽头,必须离开了。
不知,你在职场里是否也经历了这样的“境遇”?当天下午,自己便毫不犹豫地裸辞了。接下来,自己对此开始了反思,究竟是工作不行,还是其它地方出现了问题,一直在找合理的解释。
二、不必以“黑”攻“黑”,但却要以“黑”防“黑”很多人,在迷茫、不知所措的时候,都会找亲朋好友,或去发泄内心的不满,或去试着找找答案,而自己比较好静,便选择了读书。
那段时间,自己读了很多职场方面的书,既有纸质的,也有电子版,还有在APP听书软件上选听了几段有关“混”职场的音频,但总觉得,里面的内容还是不能很好地回答个人职场所遭遇的“暗黑”经历。
直到有一次在跑步听书时,不经意地听到《罗织经》里面的个别观点,引起了自己的共鸣。随后,便从书店里买到了这本纸质书,开始了逐页品读。
从序言中可以了解到《罗织经》这本书,是由唐朝酷吏来俊臣、万国俊所着的一部专讲如何罗织罪名,角谋斗智的书。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本专讲整人、损人的不太正经的书,甚至说是一部“黑人”之书。
但在自己看来,评价书好与坏的决定因素,不在于书中纯粹的内容,而在于书中的内容能否正确地解答人们所面临的困境与难题,并对如何摆脱这样的困境与难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方向指引。
比如,大凡提到《易经》这部书,总会有人想到算命,并做进一步评价,忽悠人的。但最初的《易经》内容是伏羲氏通过极为简单的符号,描述自然现象,用来告知早期的人们获知天气情况,以此来预防自然灾害的,里面充满了辩证与朴素的思想。
后期人们拿它算命,为其赋予了既玄又神的色彩,这是人为的因素,与书中的内容无关。就好比,你想各取所需,书自然无法阻挡。
回归到《罗织经》这本书,描述的虽是罪状,但却直指的是人性。尽管书中的各种罪状,当下已经无处找寻,但透过罪状揭示出的人性,却依然是一种规律的存在,并不会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比如,书中的一个观点:多欲则贪,尚私则枉,其罪遂生。意思是说,欲望多了就会起贪心,极端自私就会有偏差,罪恶从此便产生了。
我们说,古人因贪入狱、因色受伤、因权遭刑,均由人性中的欲望失控所致。那么,当下之人,身陷囹圄,又何尝不是因人性中的欲望难填所起,殊途同归而已。
官场如此,职场亦然。
读罢《罗织经》这本书,反思这两年的职场遭遇,越发地感到,自己没有败在工作落实上,而是败在了人性回应上,通过认真反复地梳理与总结,下面这5件事,也可以说是5个职场“拉黑”动作,越早避开越好。
三、五个职场被“拉黑”动作,请尽早避开第一件,刻意坚持自己主见做为一名员工,特别是一名公司高层,必须要有自己的主见,但你的主见,仅是你的主见,并不一定会成为公司的主见。凡事都有一个度,适度则好,过度则反。倘若过于坚持自己的主见,而且总是要让其成为公司的主见,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因为,在你的身后,是你的老板,他的主见才是真正的主见,而你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老板的主观变成自己的主见,与自己一致再好不过,不一致,如果是错误的主见,要让其变正确。
为何如此?《罗织经》的“事上卷”已经给出了很好的参考答案。原文如下:
上所予,自可取,生死于人,安能逆乎?是以智者善窥上意,愚者固持己见,福祸相异,咸于此耳。
意思是说,你的一切乃至生杀大权都是上司给的,哪有资格违逆上司。聪明人都善于领会上司的意思,而愚蠢的人才会一味地坚持个人的想法,他们最终的结局完全不同,核心原因就在这里。
记得自己刚进公司没过多长时间,老板想提升一下自己办公室的逼格,要听一下自己的意见。个人觉得,眼下各车间的生活硬件设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装修办公室的事情可以缓缓再说。
当自己将这一想法告诉老板的时候,老板没有立即做出反应,而是让自己下去调查车间硬件设施的完善情况再说,但这件事情自己已经调查了解多次了,根本无需再做调查,于是,自己还是坚持了原先的想法。
而这次,老板还是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喝茶”,便不再吱声了。后来,慢慢地感觉,老板在自己日后工作的支持上,明显有放缓的味道,甚至还不时地提出几句“意见”。
到现在,自己才明白,原来自己那时“倔强”的主见一出口,就已经开始松动了做为高管在公司牢固地位的“定海神针”。
一家公司,老板的想法好比是1,将这个1始终放在开头,后面的数字才会有意义。除非,老板自己想变数,否则,无论来自哪个层级,与老板不一致的主见越正,在老板心里,就越是一个“梗”,尽管不一定能立马清除,但早晚要清除。
想法,可以提,但要看准人的性格、选对时机、挑好场合,否则,没有深浅的想法,很容易成为自己离开的“说法”。
第二件,自己身边人不看,老板身边人不防每位职场人,特别是公司高层都有自己的身边人。我们说,要想在职场里一清二白,对自己都要严格要求,何况对自己的身边人,必须予以关注与周全,对己如此,对老板的身边人更是如此,否则,便可能出现成也“身边人”,败也“身边人”。
对此,《罗织经》做出这样的概括与总结。原文如下:
为害常因不察,致祸归于不忍。
意思是说,人们被害常常是因为对身边之人的蓄谋没有察觉,人们遭受祸患常常是因为对敌人心慈手软。
职场里,老板的秘书、司机等身边人,实际上就是老板的第二个影子或者说移动的望远镜。与之交往时,只能迎不可避。因为,避开他/她,跟拒绝老板没有什么两样儿。再说,我们本身就不存在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要去做,倘若不让其了解知道,反而会弄巧成拙。
有一次,自己外出办事,老板司机负责开车接送,当时因为事情特殊,不便过多介绍他人,于是,到楼上谈项目时,没有让老板司机跟自己同行,而是让其在楼下稍作停留。
没想到,事成之后,本以为会得到老板的认可,换来的却是他对项目钱款的质疑。而当自己做出解释时,老板已经显得无动于衷了。
有时误会一经产生,就如同泼出的水,很难收回,不好的印象一旦形成,纵使正名,也很难回到原先的初始状态。
防小人,有时真比预防新冠肺还难。所以,当你付出一片真心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保证得到的是真情,否则,很可能换来的是恶心,让人难以招架。
第三件,想把“刹手锏”攥在个人手里职场里,我们为什么会畏惧上级,更确切地说是上级的上级。因为,他有制衡、制约你的“刹手锏”,可以让你很爽,但更可以让你很丧。如果,这样的“刹手锏”旁落,对于他而言,是极不情愿的。而所谓的授权,从来没有绝对的授权,大方向不跑偏、大范围不过格,已经是老板对你很任性的玩法了。
像《罗织经》所讲的:
人主莫喜强臣,臣下戒怀妄念。臣强则死,念妄则亡。
说得就是,没有哪个帝王,会喜欢自己的臣子过于强大,而为臣则应当剔除非分的想法,否则,总想着自己强大,会招来杀身之祸。
工资调整权与人事任免权,对于一家公司应该说是一项极度敏感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决定权必须掌握在老板手里,否则的话,到老板那里肯定是通不过的。尽管表面是让他人操作,但仅限操作,拍板的还要是老板。
两年期间,公司经历过一次全公司范围内的工资调整,因为是例行性增长,自己没有做过多的考虑,便签字上报至老板那里。
没想到,老板看过工资调整表,提出了一个问题:“你告诉我,员工xxx,现在工资是多少?”
要知道,公司职工近500多人,除非是电脑,常人是很难记住每一位员工的具体额度,当然,我也不例外。
当这个问题没能回答出来,自己只说了一个大概数字的时候,老板加了一句:“情况掌握得还不详细,还是把工资员叫来吧。”
就这样,我被支开,最终的工资如何调整,个人有的只是知情权与参与权而已。
公司里决定公司员工切身利益的东西,作为下属只能尽可能多地提供准确而又详实的数据、事例还有依据,供老板拍板参考而已,最终拍板的一定是老板。
即使自己拥有拍板权,也要想着这只是老板让你代管而已,真正确认生效还得是老板,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第四件:将别人的“笑脸”当“爱情”在一家公司,能否交到朋友,能,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彼此间没有利益冲突,这种彼此包括同事还有上下级。一旦彼此间有利益冲突,那么,相互间的朋友关系,往往会瞬间土崩瓦解。
翻开《罗织经》这本书,你会看到这样一个观点:
敌之大,无过不知;祸之烈,友敌为甚。
说的是,敌人可能是朋友,朋友也可能是敌人,如果你不知道谁是自己的敌人,那你的麻烦就大了。而如果你把敌人当成了朋友,那你就将碰上最大的灾难。
职场里,少有你死我活式的朋友,也难以出现血雨腥风式的争斗,但为了各自的利益,朋友间不做“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事情,还是有的。
有一次,公司里的一名总监家里出现变故,需请假离开,手头有一项重要的申请项目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接,而自己则是她的对接人,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工作交接结束,那位请假离开的总监,仅将报批申请项目负责人的座机电话给了我,手机号还有微信压根就没有提,问了也称“没有”。
先前与这位总监处得还算可以的自己,当这件事情的出现后,随即开始与那位总监疏远了起来。
通过这一事实,个人更加真切地体会到,职场上,没有真正的朋友,只有真正的利益。很多时候,表面上的好好是是,只是一种程式化、礼仪式地接触,千万别当真,否则,以后发生的事情,说不定会让你倍感失落。
第五件:只讲干工作,不懂搞“营销”职场里很忌讳的一件事情,就是只知低头干活,不知抬头问路。可以说,干好工作是前提,但好工作要“卖”个好价钱才是关键。也就是说,既要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地做事,这样就不会徒生“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怨言,更会少了“既可爱,又可恨”之人。
说白了,就是既要让你的工作有力度,让各级佩服,还要让工作有温度,让老板舒服。
正像《罗织经》所言:
官无定主,百变以悦其君。君有幸臣,无由亦须结纳。人孰无亲,罪人慎察其宗。
意思是官员没有固定的主张与见解,更多是要取悦于自己的君王。君王有自己亲近的臣子,那么,与这样的臣子,没有往来也要建立往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系密切之人,因而,惩罚这样的人时,一定要提前了解其人脉往来,考虑到君王的想法。
干工作,主观上无非有两个目的,一是成就自己,二是满意老板。而第二点显得尤为关键。
去年年初,公司准备全公司范围实行5S管理,而自己则做为该管理活动的牵着负责人,每周一要在早会上,对各车间5S管理落实情况进行讲评。
当时自己的想法,就是要体现完全公平公正,所以,自己在讲评前没有和其他总监,还有老板等,做进一步的沟通与探讨,而在讲评的过程,也完全还原了管理活动的真实情况。
然而,当讲到一个车间在整理阶段,物品摆放没能很好地按规定来,做出点名批评及罚款处理的时候。
老板提了一句:“xx车间,有那么差吗?”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事前没能跟老板沟通一下,触碰了老板的“关系户”,差事了。果然,一个月过后,公司安排5S管理活动的讲评负责人由副组长负责,而自己作为组长,只需要了解并把握方向就可以了,说白了,就是讲评发言权,已经旁落了。
我们常说,工作要先完成再完美。这里面的完美,既有标准上的精益求精,还有工作的价值展现,需要让老板知道这项工作是你完成的,而且还要做到,工作是在老板的指导下完成的,成功之处,得益于老板指导,不足地方,自己及时改进。如此,才算两全其美。
结语书就是书,看你怎么读、读什么,带来的结果,自然大相径庭。书中实有黄金屋,但有的也读进了“小黑屋”,书中确有颜如玉,但有的却读出了“第三者”。
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罗织经》这本书,有其糟粕的地方,但也有可取之处,它会让你更加懂人性,知人心。
10年职场人,专注职场领域人性研究,用巴多胺的文字,激活你内心深处的荷尔蒙。予人玫瑰,手留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