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初,刚从苏联回国不久的叶剑英被组织上派到了中央苏区工作,历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部部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等职,不久后,他就和年仅17岁、红军著名青年将领杨成武相识了。
尽管叶剑英比杨成武年长17岁,又是一位革命前辈,但自从两人相识的那一刻起,便给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之后漫长的革命岁月里,两人更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尤其是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杨成武一度在叶剑英的直接领导下工作。
在此期间,他根据叶帅的指示精神,积极投入到同“四人帮”的斗争中,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队的稳定。
1976年4月“天安门事件”后,兼任总参谋长的邓公被撤销了一切职务。
在此情况下,叶帅亲自指示时任第一副总参谋长、负责总参谋部日常工作的杨成武,让其将主要精力都用在确保军队的稳定上,防止某些人插手将军队搞乱。只要他把军队给稳定了,那些人就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
为此,杨成武不敢有丝毫地懈怠,在叶帅指示的基础上,他又亲自做了许多针对性的安排部署,极大程度保证了军队的稳定。
然而,就当时的复杂局势而言,想要真正将这一工作完成好,也是极不容易的,尤其是当时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更是给杨成武的工作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首先最典型的,便是这年7月发生的“唐山大地震”,杨成武一方面要调动部队进行抗震救灾,另一方面又要时刻遵循叶帅的指示,牢牢掌握部队的调动权和指挥权,避免那些人趁机插手。
而杨成武也没有辜负叶帅的厚望,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总参共调出10余万官兵,期间没有给那些人任何插手的机会。
其次是这年9月毛主席去世后,“四人帮”加紧了篡党夺权的脚步,而叶帅又忙于治丧工作,因此稳定军队的重任又得由杨成武来负责。
好在杨成武和叶帅、聂帅都住在西山,而杨成武的住处又离叶帅的住处比较近,所以他可以随时找叶帅汇报。
不过,当时住在西山的不只有他们,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人物,他就是——王洪文。
王洪文的到来,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叶帅又不得不搬到玉泉山一处新的寓所。之后,叶帅也搬到了景山后街居住。
两位老帅的住所相隔较远,往来不便,但很多工作又需面谈。于是在此情况下,杨成武便成为两位老帅的“联络员”。
在这之后,每隔一到两天,叶帅和聂帅就要杨成武去报告一次情况,并传达两位老帅的意见,使在此特殊时期也能保持较为通畅地交流。
在此期间,两位老帅就是通过杨成武,传达了关于粉碎“四人帮”的问题的,其中还说到要争取华老的支持。因此也可以说,在此历史斗争中,杨成武是起到重要作用的。
但让叶帅放心不下的,还是军队,他曾多次指示杨成武,务必管理好军队,千万不可出一点岔子。
对此,杨成武还特地主持了两次总参谋部党委常委会议,他在讲话中反复强调:
“现在是非常战备时期,任何单位、任何地区,动用一个班、一个排(离开营区或驻地),必须经总参批准;动用一个连,必须报中央军委批准;并绝对不得执行职责之外的任何任务。这一条必须进一步重申,并严格执行,否则按军法论处。”
在粉碎“四人帮”的前一天,即10月5日这天,叶帅将杨成武叫到住地,让他转告聂帅:现在一切准备就绪,即日便可开始行动。
然而,在行动正式开始前,叶帅还是担心部队的态度,若在这一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叶帅问杨成武:“军队怎么样”?
还没等杨成武回答,叶帅接着又说:“……你要一直守在红机子前,要掌握好三总部,陆空军和海边防,只要军队不出问题就不怕!”
对此,杨成武是非常有信心的,他当即表示:请叶帅放心,他们调不动一兵一卒。
10月6日后,一切重归平静!
杨成武将军从1954年10月后便长期在总参工作,一直到1980年初离职,这一干就是20多年。
一切重归平静后,叶帅还建议让他继续在这个岗位上工作,还说:“这对于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对于军队的安定团结,对于国家的安危都是比较有利的。”由此可见叶帅对杨成武将军的信任与器重。
2004年2月14日,杨成武将军在北京病逝,享年9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