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文献资料中,经常出现管理、行走、差委、兼充、分发、署理、护理、协办等词汇,让人颇摸不清头绪。这是因为清代的机构有的属于定制,有的是暂设,名目很多,所以官员任职时,也常有各种区别。
为了让各位读者朋友对此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将以上这些不同的职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1、管理事务
管理相对容易理解一点,就是以高级别官员主管某一衙门的事务。这种情况主要针对的是在京王大臣这一级别。
最常见的是以内阁大学士管理部务,大学士管部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固定、长期管理,比如张廷玉就以保和殿大学士管理吏部,和珅以大学士管理户部,此类情况皆为皇帝为了提升大臣实权而特授。
二是六部尚书因公出京办差,其他堂官因资历、威望不够,或是能力欠缺,皇帝往往会以亲王、郡王或大学士暂时管理部务,这种情况相对而言不是太常见。
在京各衙门中,不仅限于六部,还有王大臣兼管銮仪卫事、王大臣兼管太医院、王大臣兼管钦天监,等等。
2、行走
行走是一种规格较高的职任方式,其性质是以原官衔在临时机构办事,主要指的就是军机处和总理衙门。
军机处和总理衙门都不是朝廷的正式衙门,而是一个临时性机构,但是这两个部门涉及到的都是核心政务,所以行走的官员级别普遍很高。军机处向来是在京二品以上官员,而总理衙门又是以军机大臣、大学士行走。
需要注意的是,在军机处、总理衙门当差的大臣,虽然原官是大学士或尚书,但他们一般都不会具体管理内阁和本部事务,只是占有编制而已。
3、兼充
兼充与行走异曲同工,都是以原官衔在另一衙门办事,只是兼充的级别不如行走。比如大学士或掌院学士兼充领文渊阁事,以翰林院掌院学士或詹事府詹事兼充日讲起居注馆等。此外,兼充之差事一般都不是太繁琐,所以还得兼理本部事务。
4、差委
差委可能要相对难以理解一点,严格上来说“差”和“委”是两个不同的含义。按照《大清会典》的记载:“凡钦派曰差,各衙门堂官所派曰委。”
通俗地说就是,皇帝任命大臣官员临时办理事务或承办某项特殊使命的,就叫“差官”。这类任职多是临时性的,一般办完事交差后即停。诸如派出大臣至各省巡视办案,督办粮草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钦差大臣。
另一种是出任一些特定的岗位,时间相对较长,比如各省学政也是差官,多派进士出身的翰詹科道等官,以原衔出任,三年差满回京供职。还有各省的税关的监督,也是一年一任。
5、分发
候补、候选官员在通过吏部铨选之后,往往会被派到京师或外省见习,官方的正式称谓即为“分发”。如某人分发六部主事,某人分发某省担任知县。
分发针对的是刚刚踏入仕途的官员,包括科举中式、大挑举人、捐纳分发、督抚奏请等。分发都是有固定期限的,一年至九年不等,见习之后通过长官考核,即可实授。
6、署理
署理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代”的意思,通常是某衙门长官因公出差或是因病不能再岗位上继续效力,或是某职务因长官调任而新任官尚为到任的情况下,临时委派别的官员署理。
一般来说,署理印务都任命同级或稍低一级的官员担任,不过在京堂官和地方督抚布按如果出缺,需皇帝特旨,道府以下经督抚奏请报于吏部便可。
署理也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有其他官员暂时执掌印务,朝廷会重新委派官员上任;二是新任官可能因为资历或是能力尚待提升,以署理之名来考察是否能胜任岗位。
7、护理
护理的级别比署理低,多为低级官员兼任高级职务。护理更多出现于地方官制中,比如某省巡抚出缺,以布政使护理巡抚之职。正常情况下,护理是很难扶正的,新派的官员大多已经在上任的途中。
8、协办
协办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辅佐”、“助手”的意思,比如军机处成立之初,因内阁大学士在内廷当值,内阁事务无法兼顾,故增设协办大学士一职实际主持内阁日常事务。
有的时候,皇帝认为某省总督难以胜任工作,也会派出京官加以协办。比如雍正四年宜兆熊署理直隶总督期间,雍正帝命礼部侍郎刘师恕协理直隶总督事务,这是因为宜兆熊虽品行端正,但识字无多,文牍奏章难以胜任,刘师恕可以协助其工作。
以协办辅佐主官的案例总体并不多见,只是一种临时性的权宜措施。毕竟在京部堂和封疆大吏,都是皇帝精挑细选出来的,如果没有过硬的能力和专业素质,也不会被放在重要的岗位上。
9、兼理
兼理可以理解为在原职职责范围内另外追加其他事务,各省总督就有很多兼理性事。比如两江总督兼理盐政、直隶总督兼理河道。
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给主管官员增加一些职权范围内的其他业务,主要是因为总督有实权,让他们兼理其他事务,可以更好地进行统筹,不至于出现掣肘的情况。
以上大致就是清代官员职任的各种形式,但也不是全部,诸如加衔、稽察等,也都属于这一范围。只是这两类情况比较少见,只是在特殊时期才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