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不管怎么朝代更迭,它都有一个内核没变,这就是地理。地理相对历史而言,它的变化极小,而中国的地形又很特殊,不管几千年的历史如何风云变幻,争斗的目标都是围绕着几个大的地理单元。 这几个大的地理单元大致划分为:荆楚(荆州、荆襄)、关中、江东(江南)、山西、河北、中原、山东、两淮、巴蜀、百越、云贵、河套、河西走廊、西域、塞北(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等。 如果仅就几个核心地区而言,它们恰好呈“井”字形分布: [插图] “井”字格局很好地反映了它们之间的地理关系,而各个地理单元也都有各自的特点,简单来说就是: 中原:自然是各个势力争斗的焦点,历来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 关中:易守难攻,是最有可能称王称霸的地方; 山东:有山而又靠海,形成很多天然的良港,有渔盐之利,经济价值巨大; 荆楚:鱼米之乡,南方政权的门户,对江东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江东:南方政权的大本营,中国最富庶的地方,能供养整个国家的中央系统; 巴蜀:天府之国,中国的粮仓,又处于长江上游,对下游的荆楚和江东具有地理上的优势; 山西:自成一体,四面有高山阻隔,战争时期的避乱所,北部的大同盆地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战场; 河北:仅次于中原的平原地区,产粮大户,北部的蓟城(今北京)是抵抗游牧民族的重镇。 河套:塞外江南,同样是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战场。 当然在这张简图中,有些区域弱化了。比如两淮,淮北被划到了山东,淮南被划到了江南;事实也如此,在历史上,两淮经常分属山东和江南控制。还有汉中,可以归为巴蜀的一部分,因为汉中很容易被巴蜀的势力控制。 #聊聊中国地理# #地理知识学历史# #中国地理大揭秘# #历史的探讨# #探寻中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