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军名将作战有多勇猛?曾力挫我党七位元帅,打日本更是毫不手软

历史小书生短视频 2024-02-26 10:10:51

您可以点击关注,并在本文下方留下您宝贵的评论和意见。您的每一份支持都会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创作出更好的文章,希望您能够给我这个机会,同时也是对我文章的一种认可。

前言

提起郭勋祺这个名字,可能没有几个人听过。但是,从他曾经交战过的对手中,便能够窥探到这位川军名将的作战能力。

1935年1月下旬,红军在长征途中与川军进行了一场恶仗,史称土城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我军出动了有史以来参战人员级别最高的“全明星阵容”。包括我党的两代领导核心毛泽东和邓小平,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两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和杨尚昆,还有七位在日后成为元帅的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罗荣桓、聂荣臻、叶剑英,还有数百名将军如陈赓、宋任穷等人。

放到现在,这样的阵容可谓相当炸裂。

土城战役最终以川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虽然打了胜仗,但红军的战斗意志令郭勋祺深受震撼,在这个时候,他便隐隐意识到,这样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

郭勋祺满腔热血,参军报国

1895年,郭勋祺出生在四川华阳的一个农民家庭,幼时,他先后失去了父亲和母亲,成为了孤儿。幸运的是,在亲戚们的资助下,他得以进入私塾接受教育,虽然在上学堂的同时还要干农活补贴家用,生活艰苦,但他仍然乐在其中。

幼年时苦难的生活从小便磨砺着他的性格,郭勋祺从小便开始练习武术,长大后更是以力大无穷而在川军中为人所知。

郭勋祺青少年时,看到了底层老百姓水深火热的生活,残酷的现实对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1911年5月,为了反对清政府出卖川汉、粤汉铁路,湖南、湖北等地的人民为积极争路,发起了保路运动。其中,四川的斗争尤其激烈。

保路运动也成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大革命浪潮的重要前奏,之后,不少四川的革命志士前往广州、武汉等地,为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做出了重要努力。

在四川这样充满民主革命的社会氛围中,诞生了不少未来国共两党的知名人物。郭勋祺便是其中之一。

受辛亥革命的影响,郭勋祺逐渐萌生了参军报国的想法。1912年,在英国的干涉下,西藏上层封建统治集团妄图搞“分裂独立”,其叛乱武装一度进入内地,严重影响了川西的稳定。

在这一背景下,时任四川都督的尹昌衡主动站了出来,并得到了北洋政府的支持。

同年6月,尹昌衡被任命为“西征军总司令”,负责平定西藏的叛乱。郭勋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参军的,随后,他便随西征军进入了西藏。自此开始了自己长达三十七年的军旅生涯。

1915年,郭勋祺回到成都,投效潘文华部。1921年,潘文华率部投效刘湘,郭勋祺随之成为了刘湘部下的一名旅长,并在之后的多次作战中打下了不少胜仗。

这一时期,郭勋祺和另一位川军名将刘伯承平分秋色,是当时川军中广受尊敬的顶级战将。

1922年,郭勋祺在驻守重庆期间,与中国共产党人陈毅、吴玉章等人来往频繁,同旧友刘伯承交往密切。在与中共人士的交往中,郭勋祺的思想也发生了重要变化。他曾多次参加国民党左派的进步运动。

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决定对中国共产党和进步青年进行残酷镇压。在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前,郭勋祺将上级的通知字条交由杨闇公、李筱亭等人传阅,并叮嘱他们要小心戒备。

“三·三一”惨案发生后,郭勋祺又先后帮助李筱亭、周钦岳脱险,掩护陈毅化装成商人安全离开重庆。受此影响,郭勋祺还被撤去了在国民党中的职务。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千难万险,最终在井冈山站稳了脚跟,成立了我党历史上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并以此为基点,逐步发展壮大。

给红军留一条活路,就是在给自己留活路

然而,为了将革命的种子扼杀在摇篮中,蒋介石先后派遣国民党军对我军进行“围剿”,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也进入了有史以来最为困难的时期。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党中央决定进行长征。

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上,大家经过讨论和分析,一致认为黔北地区并不适合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决定先北渡长江,跟红四方面军会合。

在中央作出下一步行动的同时,蒋介石也正在加紧指挥部署消灭红军力量的计划,蒋介石共出动了近40万兵力,打算将中央红军一举歼灭。

在这一危急时刻,临危受命的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开向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地区,准备渡江北上。

行军途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人在察看沿途地形后,决定利用土城地区的地形优势,引诱追兵孤军深入,歼灭追兵。

1月24日,红军占领土城,尾随的川军也进入了土城以东的地区,川军的2个旅已经先于红军到达赤水城。在收到尾随的郭勋祺部只有四个团的兵力时,毛主席立即下令命令红2师先行北上,同红1师相机夺取赤水城。

其实,郭勋祺在接到攻打红军的命令时,他也不想打。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共产党中有不少好友,并且他从内心深处认可共产党的主张,敬佩共产党人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上级刘湘曾叮嘱他说:“给红军留一条活路,就是在给我们自己留活路。”

虽然郭勋祺不想打红军,但蒋介石为了防止他不作为,特意派遣了专员跟随川军,多次催促郭勋祺与红军交战。

1月27日,红军抵达赤水地区。这天下午,朱德在土城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会上,朱德指出:

“如能迅速消灭敌人则消灭之,以挫其锐气;如若不然,则以少数部队牵制住这只猫儿,出其不意,掩护全军渡过赤水河,向川、滇、黔边境集结。”

1月28日凌晨5时许,彭德怀、杨尚昆指挥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同郭勋祺率领的川军发起进攻,双方交战激烈,一度陷入了胶着。

然而,在战斗中,红军发现原先截获的情报有误,郭勋祺率领的四个团并不只有6000多人,实际上有6个团,大约万余人。更严重的是,还有后续部队,这些部队的装备十分精良,战斗力还很强悍。

战场的形势对红军越来越不利,红军最终战败。当时在军委总部担任作战参谋的孔石泉在回忆起土城战役时,他表示:

“我们在土城那一仗没有打好,因为对敌人估计不足。敌人的发报我们收到了,但把‘旅’翻译成了‘团’,因此估计敌人是两个团的兵力。如果知道是旅就不会打的。以后伤亡很大,不能不走了,是我们自己撤退的,只打了个击溃战。”

虽然土城战役最终以红军的失败而告终,但毛主席迅速从恶劣的战场形势中寻找到了有利战机,命令红1军团红2师返回增援。

在增援部队没抵达土城地区的两三个小时内,敌人的进攻十分凶猛,我军一度处于绝望的态势中。在这一危急关头,毛泽东命令陈赓、宋任穷率领军委纵队干部团发动反冲锋,干部团一上战场便猛打猛冲,一副不要命的架势,让敌人顿时慌了神,急忙撤退。拿着望远镜观察战场形势的毛主席见状,高兴地夸赞道:

“打得好,打得好。陈赓可以,能当军长。”

我军的增援部队红2师返回土城后,毛泽东同军委其他同志重新商议了作战方案,决定主动撤出战斗,西渡赤水,转移到川南地区。

1月29日,红军主力在放弃了渡江北上的计划后,迅速渡过赤水,转移到了国民党兵力空虚的云南扎西地区,从而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土城战役是毛主席指挥战斗以来一次罕见的败仗,但这场战役的意义不能只简单地以结果作为评判的标准。在提及土城战役的意义时,毛主席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土城这一仗,由于及时渡过了赤水,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部队果断地变为轻装,甩掉了包袱(笨重物资),行动更自由了,更能打运动、游击战了。这又为后来三次渡赤水打胜仗,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与红军的作战中,郭勋祺则被共产党人的精神深受震撼,此后,他依旧不顾蒋介石派来的专员的催促,只是不急不躁、慢悠悠地跟在红军后面,既不主动出手攻打,也不放弃尾追。

蒋介石得知前线情况后,气得跳脚,而刘湘却大赞郭勋祺“剿匪”有功,继续给他升官,郭勋祺晋升为模范师师长。

郭勋祺打起日本人来毫不手软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勋祺率领由模范师改编的第144师离开四川,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武汉会战等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爱国战将。

1937年11月,郭勋祺率部在太湖西岸的金村地区布防,并在这里与日军激战了三个昼夜,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在这次战斗中,郭勋祺运用了多种战略战术,并将这些战术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

战斗前期,郭勋祺率领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建造地道网络向日军防线秘密延伸,进行布雷、设置障碍等工作。

在建造防御工事时,郭勋祺更是充分利用地道作战的优势,在里面设置火箭筒、机枪等。

战斗发生后,郭勋祺命令部队利用地道网络对日军进行突袭,并利用地道网络四通八达的优势突然出现在日军防线的后方,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给日军战士们造成了精神上的打击,使得日军的战斗力被进一步削弱。

郭勋祺还采用了游击战术打乱日军部署,威胁日军后勤供应。

除了战略战术的运用外,在郭勋祺的率领下,战士们的士气和战斗力爆棚,尽管天气环境带来极大不便,地形也处于劣势,但还是给日军造成了极大伤害。郭勋祺也在这次战役中深受重伤。

1938年春,郭勋祺伤愈,并晋升为第五十军军长。当时,时任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的郭沫若还为他赋诗一首,并亲自写下赠送给他:

“山河破碎不须忧,收复二京赖我辈。此去江南风景好,相逢应得在扬州。”

从这首诗中,足以看出郭勋祺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

1938年,刚刚伤愈复出的郭勋祺便率领第五十军在台儿庄大战中立下了功劳。不久,他便被任命为第二十三集团军副总司令,并兼任第五十军军长,奉命率领部队驻守皖南青阳木镇。当时,陈毅率领新四军驻守在云岭村,两地仅相距五十公里。

郭勋祺和陈毅曾在大革命时期便已经相识,且有着深厚的情谊。这一时期,两人的交往再次变得频繁起来,他们一起讨论统一战线的意义,并交流战略战术。

郭勋祺还邀请新四军中的战士来五十军中讲解游击战术,甚至在收到蒋介石的防共密电后,还会毫不隐瞒地告知新四军,叮嘱他们做好准备。

同样地,新四军也对郭勋祺部的作战进行了积极配合。

1938年4月,在郭勋祺率部攻打芜湖的日军时,新四军积极配合作战,五十军在这一时期也多次立下军功,受到了蒋介石的嘉奖。

为了答谢新四军,郭勋祺曾赠送给新四军3万发子弹,还有1000套军装。在此后,类似这样赠送军用物资的情况多有出现。

1939年,郭勋祺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的情况被国民党谍报人员上报给了蒋介石,得知情况后的蒋介石恼羞成怒,随即给郭勋祺冠上了“作战不利”等莫须有的罪名,撤去了他在军中的一切职务。

收到蒋介石的来电后,郭勋祺十分愤怒,并同心腹将领商量后决定投靠新四军,继续抗日。然而,由于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项英婉言拒绝了郭勋祺等人的提议。

无奈之下,郭勋祺只好返回了重庆。

郭勋祺在成都开展策反工作

抗日战争胜利后,郭勋祺出任中央训练团副主任。解放战争爆发后,郭勋祺从心底里不愿卷入内战,但在1948年春,他还是被任命为第十五晋绥区副司令。不久后,郭勋祺在解放军攻占襄阳城后被捕。

得知郭勋祺被俘的消息后,刘伯承、陈毅高度关注,特意给前线部队发去电报,要求将郭勋祺安然无恙地护送到河南中原军区政治部。

在这里,郭勋祺欣然接受了回四川策反国民党军队起义的任务。对于当年新四军没有接收自己一事也成为了郭勋祺心中的一个结,直到这时,再次见到陈毅时,他才解开了这个结。陈毅耐心地向他解释了当时的情况:

“那个时候怎么行?大局是团结抗日,还没有扯破脸皮嘛!如果我们接收了你们,就在政治上犯很大错误。蒋介石就会振振有词地说我们不抗日,挖国民党的墙脚。翼之兄,你要懂得这个道理,不该这个气。再说,当时我们的条件差得很,你这个当大兵出身的人可能吃得消,可是你那些部下都能像你吗?所以,翼之兄,问题不那么简单。”

1949年初,郭勋祺回到成都正式开展策反工作,凭借他在四川地区的声名和威望,加之他的不懈努力,直接促使成都地区5个师起义。

1949年12月30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四川,并举行了盛大的入城仪式。1950年1月,时任成都军管会主任的李井泉对郭勋祺领导的“保总”的工作作出了高度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郭勋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继续为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1959年12月28日,郭勋祺在成都逝世,这位川军名将就这样走完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

郭勋祺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虽然郭勋祺将军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留给世人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我们将永远铭记并弘扬他的精神。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0 阅读: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