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有多厉害?王蒙:世界上没有任何历法同时计算太阳和月亮

陶陶读历史 2024-01-22 23:28:22
引言

提到历法,一些年轻的朋友可能会对这个名词感到陌生,但是历法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根据天象制定的时间计算方法,而明确度量、记录时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们中国人每年要过两个年,一个是元旦,另一个是春节。其中,元旦又称为“阳历年”,即每年公历的第一天;而春节则是中国农历每年的第一天,是每年的正月初一。此外,西方世界的新年是圣诞节,公历每年的12月25日。过完“年”后,人们就算长大了一岁。

元旦是公历(阳历)新年,即世界通行历法每年的首月首日;而根据每个国家和民族等的特色,又有自身独特的“新年”,比如中国的春节和外国的圣诞节,被各自认为是新一年的开始。

阳历,就是按照太阳的运行变化制定的,阴历是根据月亮的运行变化制定的,而阴阳历,则结合了太阳和月亮各自的运行规则而制定。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历法不计其数,仅我国古代有记载的历法就有115种,最终演化成为后来的中国农历。中国农历的计算比较复杂,但是和天象、气候等的变化规律十分契合;而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是阳历,这种历法的好处就在于计算简单,而且也有着相对较高的精度,跟天时的契合度基本可以令人满意。这种简便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使得这种历法得以被全世界所通用。

那么,中国农历到底有多厉害?当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王蒙为何会对中国农历推崇至极?

中国农历的出现

很久很久以前,白天的天空是蓝色的,晚上可以看到漫天的繁星。古早时期的人类对天空产生了兴趣,经过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他们注意到月亮会以29.5天的周期循环变化,这样的变化重复12次之后,气候温度就会出现轮回。

根据月亮的这种变化,人类便有了年、月的概念。一“月”就是月亮变化的一个周期,一“年”就是气候变化的一个周期。

全世界在还没有建立联系之时,各地的先民们就都确定一年是十二个月,一个月是30天左右。还有我们中国的十二生肖、十二时辰,西方的黄道十二宫、十二星座等等,这些都不是偶然的,而是人类祖先对天象进行观察之后,所得到的共通的规律,只不过各自的解释不同罢了。

但是月相的变化并不能体现出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太阳的运行。而太阳和月亮这两个天体运行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并不存在完全的一致性。

面对这一问题,以阳历历法为主的人群比较简单,因为温度对人类生存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无疑要比月亮的阴晴圆缺大得多,所以主要依靠太阳制定历法即可。而以阴历历法为主的人就不太好办了,原因和前面一样,温度的变化,即太阳的影响太大了,这个因素一定要考虑进去。

为了解决阴历和阳历的时间不一致问题,我国古人创造性地设计了“闰月”的概念。大家都知道公历有闰年的概念,大概就是每四年过一个闰年,闰年比平年要多一天,这是为了解决回归年和恒星年之间的“岁差”,之前我们已经提到过。

而中国农历的闰月就厉害了,它是为了解决中国农历(月亮一年的运行周期)和阳历(一回归年)不兼容的问题而设计的。中国农历的一年比以回归年要少11天左右,所以平均3年就要多出一个月来,即闰月。

而这个月也不是随便加的。大家知道,我国的历法是一定要和二十四节气相合的,也就是要和温度相合,毕竟它的主要目的还是指导农业活动。所以闰月的产生准确来说是要依赖于二十四节气的。

而且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按照我们的思维惯性来想,闰月的出现在一年十二个月中一定是平均的,这样才符合客观规律,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

在闰月的出现中,以四、五、六、七这四个月最为常见,而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一月(正月)最为罕见,其他五个月不常见也不罕见。

而罕见的闰月有多罕见呢?比如说润正月的出现,还是追溯到明朝的崇祯十三年(1640年),而下一次的闰正月,则要等到2262年,足足相差622年。

中国农历的发展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作为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农业国家,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的根本问题。能够在合适的时间进行播种、浇水、耕作等农业生产活动,才能得到足够生存的粮食。因此,确定农业生产活动的时间,就是古代劳动人民的头等大事。

早在黄帝时期,我们的先祖就已经根据太阳、月亮的变化创造了天干地支理论,有了一年有四季、有十二个月,六十年为一甲子的历法,史称《黄帝历》。而传说中黄帝打败蚩尤、统一天下那一年被认为是该历法的首年,称为“开元”之年。

我们现在说“中华上下五千年”并非凭空捏造,从黄帝历算起,我们现在已经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黄帝历与夏历、殷历、周历、鲁历、颛顼历等五种历法,并称为古六历。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后,在西汉时期演化为“太初历”。太初历是中国农历第一次进行大的改革后形成的,这个“大改革”,就是正式将二十四节气加入到了历法之中。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八个字,二十四节气,自公元前104年进入历法后,指导了我国的农业生产活动两千多年的时间,而且还在继续发挥它强大的作用。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首次将“岁差”概念引入到了中国农历中,这是中国农历的第二次大改革。

所谓“岁差”,就是回归年和恒星年之间的时间差值。大家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周的时间被叫做一“年”。但是由于地球转动的不规律性,这一周期在地球上和在太阳上分别观测的时间并不一致。

前者被称为回归年,是天文学家根据某种规律计算出来的,是理论时间;而后者则被称为恒星年,是地球公转一周实际所需的时间。这个“岁差”的产生短时间看没有影响,但它实际上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产活动。

如果按照固定不变的日期去进行农业活动,很可能并不是最佳时期。因为“岁差”积少成多后已经影响到了太阳光照射地球的时间,也就是引起了温度的变化。中国农历之所以不断更新进化,就是因为人们对天文气象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更新后的历法更符合客观规律,从而让历法指导农民劳动的精确度度大大提高了。

南宋时期,天文学家杨忠辅就创制了和现行公历完全一样的历法——统天历。统天历以29.530594日为一月,以365.2425日为一年,精准度已经相当之高了,这一点比欧洲早了400多年。

到了明末清初,中国农历已经变成了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样子。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当时的天文学家们废除了“平气”的做法,启用“定气”法。

“平气”法,就是将一年的时间平均分到二十四节气。但是由于地球绕太阳运动的速度并不是恒定的,所以这样的做法并不准确。而“定气”法则是根据地球太运行轨道上的实际位置来确定节气,这样的做法更为精确。

“定气”法其实早在隋朝时期就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但是一直没有被采用。因为每年的二十四节气平均都是15天左右,而使用繁琐的“定气”法也只是将某些节气精确到14天或者16天,大部分的节气还是15天。短时间内不采用“定气”法,确实影响不大。但时日一久,就会出现历法上的节气时间和实际的季节、温度并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所以,从长远来看,采用“定气”法取代“平气”法是相当有必要的一步。而且现代科技也助力中国农历的发展,根据中科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历算室的计算,每个节气的时间不仅可以精确到天,甚至可以具体到时分秒的程度。

中国农历的影响

中国农历能够得以不断进步,部分原因也要归功于我国古代百姓,他们不断的农业生产实践对“天时”的准确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份不断发展着的历法不仅仅是影响着我国百姓,同样也影响到了周边的诸多国家和地区。

在所谓的“东亚文化圈”中,中国文化无疑是对其他国家影响最大的那一个。日本、韩国等国家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他们国家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中国文化的影子。从语言文字,到天文历法,日、韩两国都对中国文化有着不同程度的“借鉴”。

比如,在日本、韩国等国家,农历被广泛应用于民俗节日、祭祀仪式等方面,成为了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得不说,中国农历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符号,而且是对于农业生产具有相当之高的使用价值的一种文化,对中国周边的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第78届联合国大会中,中国的春节被确定为联合国假日。之前的联合国假日中,绝大多数都是西方的法定假日以及一些宗教性质的节日。中国春节能够列入其中,不仅说明中国农历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得到了国际性的认可,更体现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结语

公历能够普及,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计算足够简单,而且作用也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当然,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能力越来越强大,而生活对自然界的依赖越来越小,人们对历法的也没有那么重视了。

我们都知道,世间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之中,只不过有些变化过于缓慢,对我们的生活基本不会产生影响,所以被我们下意识忽略掉了。公历就是摒弃掉了这些微小的影响之后发展而来的。

而中国农历不像是简单的公历。它的厉害之处在于,它能够随着自然规律的发展变化而变化的,是动态发展而非静止的。它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一定不会是简单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农历就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反映,绝不是仅仅记录日期那么简单。

22 阅读:2919
评论列表
  • 2024-01-23 10:5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生活中很多习以为常的事物与谚语,能久传至今其实都是蕴含着先辈们凝聚的智慧。这灯塔默默地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使我们不至于迷路。

  • WZD 5
    2024-01-24 07:40

    中国的阴阳八卦才是大智慧

  • 2024-01-23 10:06

    中国的农历再结合各地的农谚是这个世界最宝贵的资源,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小鱼儿 回复:
    现在年轻知道农谚的没几个了,可惜了
  • 2024-01-23 08:39

    华夏文明智慧结晶。膜拜

  • 2024-01-23 02:26

    中国古代留传下来的东西别的不佩服,就佩服二十四节气的制定

  • 2024-01-24 09:27

    就算现在,农村种地,都采用农历时间下种。

  • 2024-01-24 19:25

    24节气才是最厉害的历法,兼备了日历跟天气预报还有农时!无可匹敌的存在!

  • 2024-01-24 00:14

    现代人有这么多的知识和先进的计算方法,为啥不能搞出来一个更牛逼更先进的历法来呢?还阴历阳历混合用?

  • 2024-01-23 12:16

    [点赞]

  • 2024-01-24 22:16

    二十四节气永远的神[点赞]

  • 2024-01-24 22:08

    中国农历 是 阴阳合历 .

  • 2024-01-23 06:32

    古人的智慧太了不起啦!

  • 2024-01-23 14:00

    这王老师还不知道农历是外国人发明的吧。

    我看你有戏 回复:
    你是外国人,具体点就是非洲人创造的
    上善若水 回复:
    就你相信谣言
  • 2024-01-24 00:33

    我就觉得中国其实应该以农历为主安排所有的工作生产生活!

  • 2024-01-23 20:54

    历法是成功之法

  • 2024-01-23 03:09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曰露不出头拔了喂老牛。起白露种高山,过了白露种平川。这些谚语证明了二十四节气就是指导农耕的。而中国是最早进入农耕文明的国家,没有农耕文明,一切文明都是空谈!是伪文明。

  • 2024-01-23 04:33

    北方腊月末就准备播种?腊月到芒种,小半年,快什么呢?科普要严谨,严防三扯(皮丶蛋丶犊子)记在心!

  • 2024-01-23 11:54

    作者开篇之段有两处误点,敬请校正!

  • 2024-01-23 10:23

    则么保护?不被棒子抢走

  • 2024-01-23 09:42

    作者说夏至影子最长,冬至影子最短,是不是说反了。

  • 2024-01-23 04:39

    中国官方应该阳历阴历一起用

    楽天涯 回复:
    一直都是啊,你看看法定假期元旦是公历,中秋春节是农历

陶陶读历史

简介: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