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万唤的《南海归墟》终于上线。
来,简单聊聊前5集观感。
在“依旧很喜欢潘粤明版胡八一”和“剧情比例有点失衡、内容有点寡淡”之间反复横跳。
一,铁三角
依旧是熟悉的铁三角。
虽然觉得前几集中插科打诨以及无效吵架戏份占比过高,但看见潘粤明版胡八一、自然就有种熟悉的亲切感,唉呀妈呀老胡你可算来了。
肉眼可见潘粤明这次终于瘦了,终于不用被调侃“和王胖子站在一起不知该叫谁胖子”,其实重点倒也不在体重增减,我始终喜欢潘粤明版胡八一,落地、舒适、自然、有度。
众所周知《鬼吹灯》系列是高度虚构的故事,“人点烛,鬼吹灯”的话术也好,老胡没话应对就瞎忽悠的画风也罢,都很远很奇,诡谲中见鬼马、神秘中见自在,奇幻中不失周正,惊险中不乏温情。
喜欢潘粤明版胡八一,或许就是因为他能很好中和角色的“奇”和“实”,“远”和“近”,“混”和“正”。
来,先说奇和实。
遥远又鬼扯的设定,过于传奇缥缈,但胡八一和胖子、大金牙穷嗖嗖没见过市面闲聊、吃羊肉、瞎贫嘴,扑面而来的人间烟火气,又总是很落地、很近、很亲切讨喜。
鲛人传说、恨天部落、珊瑚螺旋、神话怪鱼等等,都很奇很远,但人的个性、反应、状态,喜怒哀乐惊惧欢喜等等,情感体验又都是切近的、有实感的。
再说“混”和“正”。
胡八一有大局观、有团队意识、有挺高的价值关怀,不像我们胖子整天老惦记搞钱,相对而言很周正(没有贬低王凯旋的意思),但胡八一归根结底也有几分混不吝、几分将就凑合不大灵光。
人物身为主角的光环,和光环之外的一点小九九,潘粤明呈现都非常自如。
有足够的松弛感。他往那一戳,整个人感觉就是对的。
有足够的浸入感。比如胡八一那一套套天花乱坠又恢诡谲怪的长段落,他讲出来既不僵硬也不夸张,三分传奇三分收束自如三分热闹,刚刚好。
有足够的分寸感。第五集下潜海底执行任务,他望向刚刚吵架的女主,眼神如有实质。凝望和抬手打招呼之间的短短几秒,情绪凝练,大有生生死死牵挂尽在不言中的诚挚。再比如此后他坐在舱内观察,很明显海底景色是特效、拍摄时演员压根看不到,但你看老胡观察的动作,都很真实。
情绪层面的细腻,动作层面的真切,氛围层面的熟稔日常,节奏层面的张弛有度,都对都在线。
姜超版王胖子,一如既往咋呼可爱。
这一季女主角换了新发型,更显干练知性。
铁三角固定模式,更能提升观众的长情效应,但和美剧多季之后新鲜感殆尽一样,《鬼吹灯》系列同样要面对多年之痒的瓶颈,更何况这一季还有文戏/武戏、有效戏份/无效进度条的配比争议。
二,氛围感和内容配比
《南海归墟》第三集方才出海遭遇风波险、“鬼船”白(打标船),而前两集纯属筹备阶段,吃饭、聊天、买船。
胡八一、王胖子、大金牙插科打诨的内容固然好看固然可爱,但显然这种轻喜剧可爱质感只是剧作的斜枝要素,不能成为核心主干支柱。
咱爱看“鬼吹灯里照常说一点相声”,但不能老看“鬼吹灯总说相声”(更糟糕的是后续无效吵架内容)。
前几集出海之前,剧作采取的是“氛围感铺陈手法”。
比如众人去找海柳船、看似巫女的女子,进行神神秘秘的祈福仪式,再比如此前Shirley看见众人仓皇抬人归来、祈福的蜡烛明明灭灭晃动、给出寓言的女人表情晦暗不明。
这些“神秘感惊悚感”内容都没有明确实指,显得一惊一乍略断裂。
众人登船出海之后,多玲追着她的宠物耗子跑到底仓附近,陡然伸出一只似人似鬼的手抓走耗子。
惊悚剧情常规片段,但节奏质感基本到位。
打标船魅影森然出现,阴雨潇潇、乌云层层、浪涛滚滚,老胡历险、跳上对面的船、粘得满手鲜血归来,大体上算复原小说名场面。
部分场景的背景看起来非常虚假,不至于特别差特别粗制滥造,但相对平淡。
跟在明叔身边讨债的两位原创人物,其中一位名为阿豪,不慎坠海,胡八一不顾危险下海救人,引发一场“救一个人还是救一群人”的争议。
剧情走向很无聊,当辩论题都嫌老套嫌寡淡,更何况出现在“主打惊险刺激”类型的鬼吹灯作品中?
写这样的内容,怀抱怎样的效果预期?人性的晦暗复杂?永恒的悖论之谜?惊魂的刺激时刻?事实上看这场扑腾和吵架,最大的直观感受是有点催眠。
老胡谈恋爱等内容(上述所有统称为文戏)比例过高,而前五集“武戏”显得比重不够。
此处所指“武戏”,是指众人真切遇到危机并应对危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层面上的动作戏份。
当然你可以说前几集是开局铺垫,5集众人刚刚到达大致海域、重头冒险内容还没真正展开,但总共只有16集,已播三分之一的实际情况,让人不由怀疑剧作是否重心偏移。
究竟是水下奇景不易拍、特效经费不足以支撑,还是恢诡谲怪的奇幻内容多有折损,抑或仅仅只是单纯注水?
三,系列作品的双刃剑
《鬼吹灯》剧作系列最大的贡献,或许是形成了纵贯台前幕后团队的稳定模式。
肇始于超级大IP自带的关注度,依托于核心人马铁三角的连贯表现,最终形成了“每年暑假坐等一部新鬼吹灯”的预期。
然而今年这部《南海归墟》,从暑假等到快寒假,姗姗来迟,终于亮相。
内容进度条也非常感人。
16集,每集加上片头片尾和广告,时间也不过半个小时。
什么概念呢?三集加一起,都没有《漫长的季节》尾声阶段动辄一小时起步的单集时间长。
当然,片长从来不是评断剧作质量的标准,在大量注水剧作的长期侵扰之下,集数短一度成为正面标签之一。
只是《南海归墟》的情况又不相同,疑似存在大量删改。
管虎、梁静监制的《鬼吹灯》系列,亮相时第一部主演还是阮经天,剧作质感并不差,但被吐槽“村子里老几位唠嗑日常远多过盗墓本身”。
此后潘粤明登场,剧作离开胡八一时间线,解锁背景更为遥远的《怒晴湘西》,口碑相当硬核。
潘粤明继而从陈玉楼转战胡八一,《龙岭迷窟》开局,以对小说的还原度高、惊险刺激恐怖感,打开一片好局面。
此后的《云南虫谷》褒贬不一,原创的村民线被认为毫无必要。
《昆仑神宫》一度被认为有口碑翻盘的希望,一五一十一板一眼拍小说内容,最终《云南虫谷》和《昆仑神宫》评分都不算太高。
刨去由正午团队操刀的《鬼吹灯之精绝古城》和影版鬼吹灯,鹅家《鬼吹灯》系列中,《南海归墟》前几集看起来像是最虚的一部。
操刀的监制未变,主演的阵容未变,更换导演似乎是唯一变数。
但《南海归墟》内容主次的变化,看起来也不像导演一个人拍板能做的单方面决定。
从直观执行操作上说,《鬼吹灯》影视剧的难点不在是否照搬小说,而是不同载体不同情状中如何保留节奏上的“神似多过形似”。
从宏观架构模块上说,擦边怪力乱神的恢诡谲怪内容,如何尽可能不被去皮换骨,或许是个取决于影视生态大环境和监管审核尺度微调的伸缩变量。
从历时性观感层面看,铁三角逐渐成形的亲切感、熟悉感,既需要情感内容、温暖笑点的维持,也更需要精彩刺激桥段的实质依托和本质构建。
《鬼吹灯》数年,大体来看观感很不错,对比早期野蛮生长、槽点频出的盗墓题材影视剧,显然有明显跨越,有更周正更长远的稳定规划。
但数年之痒后双刃剑的套路堆积,内容制作上的格局之困,又颇为鸡肋。
以上。
本身南海就很敏感!好多东西也不能拍!原著里归墟就是超级金字塔!按时间推算比陆地金字塔早了3000年!
胡说八道了前9集,然后没有了然后[得瑟]
可惜25元,真不行
南海的水都没这电视剧的水多!
看到眉来眼去就糟心,听到陈伯伯就恶心,能不能拍点正常的
结局了最大baoss居然是一群鲛人,注水严重的一部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