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道旁苦李卿卿我我,琅琊王氏的源起及竹林七贤王戎的故事

施吾姬 2024-04-11 20:18:50

竹林七贤

东晋时期,出现“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琅琊王氏王导、王敦兄弟权倾朝野,从而带领琅琊王氏达到家族鼎盛时期,而琅琊王氏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人才辈出,最终在此时期使家族成为顶级门阀士族,也被后世称为“华夏首望”。而追根溯源,则是从秦始皇时期,就逐步形成了王氏的家族基础。

秦国王翦,是继白起之后的又一员猛将,与白起、廉颇、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在秦统一六国、平定天下过程中,王翦、王贲父子和蒙恬功不可没,王氏的荣耀也由此开始。

王贲之子王离在秦统一天下后,追随蒙恬对抗匈奴,防御边境。在秦末农民起义中,他与章邯一起平乱,在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后被俘,之后史料无详细记载,大多描述是被项羽斩杀。

王离有长子王元和次子王威,其中长子王元逃亡到齐地琅琊,经过不断发展,开枝散叶、形成琅琊王氏,而王元也成为开创琅琊王氏的先祖。

而次子王威,继续留在晋阳,则成为太原王氏的先祖。因此,可以讲,两家同宗,都是王离的后裔,不同的是,琅琊王氏是长子一脉,而太原王氏是次子王威一脉。《新唐书》有记载,“王离二子:元、威。元避秦乱,迁于琅琊,后徙临沂。”

太原王氏的说法似乎存在争议,还有另一说法,说王元、王威兄弟一起避乱到琅琊,后来有后人迁居太原,形成了太原王氏。但琅琊王氏的形成几乎成为共识,那就是王离长子王元的后裔。

两支在汉朝又有后人相继为官,直到魏晋时期,琅琊王氏再一次人才辈出,相继影响朝政大局,并在西晋末期,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两兄弟因辅佐司马睿在江左建立东晋,延续晋朝国祚,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从而再次一次崛起,形成琅琊王氏的鼎盛时期,使王氏成为顶级门阀士族,被后世称为“华夏首望”。

而王导、王敦的崛起,却是来源于琅琊王氏的提前布局,实际上,魏晋时期,因曹魏篡汉、而西晋是篡魏建国,故,都谈不上忠,所以,当时的舆论导向是孝,即以孝道治天下,所谓的“举孝廉”,就是推荐选拨孝顺、廉洁的人当官。

而西晋时,琅琊王氏就出现了一个“卧冰求鲤”的王祥、以及名声仅次于王祥的同父异母的弟弟王览,因王祥、王览兄弟以孝顺闻名天下,被西晋招揽入朝为官,开始了辉煌。这两人实际上成为了琅琊王氏再次辉煌的奠基人。从此,琅琊王氏家族纷纷入朝为官。后期扶持司马睿建立东晋的王导、王敦就是王览的亲孙子。

而西晋末年,把持朝政的王衍,即“口中雌黄”的王夷甫,还有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都是王祥家族的孙辈,出自王祥堂兄弟王雄一脉。

而提起王戎,也是大名鼎鼎,其爷爷王雄,曾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父王浑,任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王戎初袭父爵入朝为官,不断升迁,相继担任荆州刺史、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公元280年,参与西晋灭吴之战。因战功封安丰县侯,人称“王安丰”。所以,后世史料中多以王安丰称呼。

王戎自幼就非常聪明,有定力,我们小学课本上曾经学过“王戎不取道边李”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王戎小时候的故事,7岁时的王戎,与小伙伴一起玩儿,看到路边有一棵李子树结满了果实,小伙伴都跑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别人问,他说,在道边还有这么多李子没被摘,那么一定是未熟,不能吃。事后发现,果然如此。这就是成语“道旁苦李”的由来。

因小学课本的原因,我们几乎都知道“道边苦李”的事,但还有一个成语,也是因为王戎的故事而形成,这个恐怕很多人却不知,那就是“卿卿我我”。

世说新语有记载,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大意是,王戎媳妇儿常称呼王戎为卿,王戎认为于理不合,不让这么称呼。但他媳妇却说,亲你爱你,所以才叫你卿卿,我不叫你卿卿,谁叫你卿卿?王戎一下子被怼的没了脾气,只好由她去了。而这就是成语“卿卿我我”的由来。

从小看到老,从王戎幼年不摘道边苦李就可以看出,该人自幼便有清晰的判断力和定力,这也助其在乱世之中多次逢凶化吉,并以72岁高寿得以善终,不能不说其定力及判断识人能力确实非同一般,竹林七贤实非浪得虚名。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