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是修养的最高境界

高等教育文摘 2024-03-19 17:00:45

慎独,是儒家修养道德的一种方法。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我们常常把这句话放在嘴边,用于警示那些在无人处便为非作歹之人 。

小人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无所畏惧。做起坏事来,肆无忌惮。

而君子则不同。他们越是在没人监督的时候,就越是谨慎小心。

“群处守口,独处守心。”因为越是没人监督的时候,内心的邪念越会发作。这时候,作为君子,就越是谨慎,生怕自己被邪念所控制,做出违背道德良知的事情来,《百法明门论》里面谈到我们的心有五十一个心所,其中善心所有十一个,二十六个恶心所,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恶念比善念要多,人学好很难,学坏很容易。

《礼记•中庸》中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作为君子,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他们也心存戒律、畏惧,生怕自己违背道义。因为他们的监督者,不是其他人,而是自己的良心。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君子畏惧天命。因为天道茫茫,非人力所能控制,所以做事情,时刻想着举头三尺有神明,不会去做有损道德良心的事。

君子畏惧大人,大人指的是无私无我,心怀天下之人,君子时时刻刻以大人为榜样,不愿意去做小人之行。

君子畏圣人之言,就是听到圣人的正确言论,就去理解、并且知行合一。生怕自己的言行违背了圣人留下的训示,因为圣人是把天下人当成自己的孩子,用心的教育他们,唯恐他人做错事情,走错道路。

而小人则不同。他们自以为是,不知天命,不懂天理循环,所以无所畏惧。他们不遵守法度,蔑视大人,侮辱圣人之言,随心所欲地放纵自己的言行。

而最后的结果,小人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无知而无畏,又因为傲慢和狂妄,而让自己陷入绝境,因为“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在当今这个疯狂纵欲的互联网时代,能够做到慎独的人可谓少之又少,但正因为少所以才难能可贵,不论时代怎么变化,真理的标准永远不会改变,也不会随着时代而降低。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是非成败转头空,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一点利益,而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情,而自己最终也会失去了正大光明之心,那样未来一定会后悔的,而后悔无济于事!

多少人一念之差,终身错!

所以真正的好学生和坏学生,老师在或不在都一样,因为好学生始终把老师的话放在心上,时时刻刻按最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会放纵自心,这样心时刻在道上,终有一天会成为老师那样的人。而坏学生,无论什么时候也不会想起老师的话,时时刻刻都在放纵自我,除非他自己能回头,改变自己,否则没有人能够帮助得了他,因为傲慢和偏见遮住了他的眼睛,就好象一个盲人一样,永远无法看到光明。

未来的一切都决定于我们当下的念头,不可不慎独!

1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