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不完美,才完美:不做4件事,果断放弃人际交往中的完美主义

职路施语 2021-03-10 15:47:23

阅读文章前,请点击关注,您的这一举动,既会激起笔者的写作动力,更会让您的认知收益持续累加!

上一周跟小张聊天,他告诉我,总感觉在人际交往与他人显得格格不入,对很多事情都有些看不惯。

比如,当你看到某人着装不整,便认为这个人自我要求不严,便不想在与之往来。看到某人工作期间玩了几次游戏,便觉得这样的人,没有上进心,便拒绝与之往来等等。

而当真正与这个人往来时,又寄希望于彼此间能够实现为人与处事的双丰收,着眼于处好人与办好事的统一,感觉这样才算真正的人际往来。

然而,真正的情况则是,每个人都有所谓的“小缺点”、“小毛病”,由此“吹毛求疵”地交往,只会让自己的交往范围越来越小,最终会发展成与自己都不能和解。

纵使没有了交往前的所谓“瑕疵”,那么,在交往中满足于交人与成事的两者统一,更是难上加难,毕竟,很多时候,事情的成功与否,比如一桩买卖,能否顺利达成交易,与双方的为人好与坏,完全是两个概念。

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这种所谓“完美式”的人际往来,不但很难行得通,更会使个人的人际交往处于一种作茧自缚的境地。

对此,台湾临床心理学家洪仲清在《给情绪多点时间》这本书中指出,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应常整理自己的思考与情绪,谨言慎行,心怀和解,懂得适时放过自己,毕竟,我们不放过对方 ,跟我们不放过自己,一直绑在一起。可以让情绪更稳定,也减少自己的压力。

如何摆脱这种窘境呢?我们先从认识交往中的完美主义入手。

一、什么是交往中的完美主义?

所谓完美主义,最主要体现在对自己与他人有着超乎寻常的强期待,不论这种期待是来自自己还是他人,他/她都会对于将要实现的目标有着明确的愿景。

而交往中的完美主义则分为两种类型,一种被称为外向型完美主义者。zui大特征,就是对别人的言谈举止过度挑剔,尤其作为领导角色时,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用配与不配来对标周围的人,一旦出现瑕疵,便会认为他们都不如自己。与其这样,还不如不交往。

另一种,则是内向型完美主义者。最主要体现为,不能容忍自己的表现有所缺憾。他们经常为自己“不够好”而纠结,觉得自己有缺陷、丑陋、胆怯,不敢犯错,总担心个人的言谈举止不入流、不随众,会被他人嘲笑,并做为话柄。

无论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在与他人进行人际往来时,都会呈现出3个特点:

第一,太绝对

与人相处,总是持有“一定”或“必须”的绝对想法,结果,往往会让自己失望。比如,我们要求婚姻一定完美,但因为婚姻是由两个不完美的人组成,注定是不完美的,那么这必然会导致伤心和难过。这种绝对的观念,让自己在人际往来中缺少了必要的弹性和进一步沟通的可能。

第二,过于强调自我的作用

当自己总是在过多承担责任时,便会觉得自己不够好,进而出现自卑心理。比如,领导或同事,没有及时回应自己,便觉得是自己的错;他(她)出轨,也认为是自己的错等,这种过度罪咎自己,就会让自己一直生活在负面情绪里。

第三,以偏概全

当自己对自己的过错认识不清,一味以偏概全时,就会沉浸在痛苦中。比如,自己和他人在相处时,因工作而发生了争执,便认定自己的人际太糟糕、人缘太差。那么,这种全盘否定的想法,会让自己失去重新开启新交往的机会。

上述三种特点,是我们向往与追求完美的人际交往中所呈现的状态,过度追求完美,便会让人感觉是挑剔、苛刻,不仅可能导致患者人际关系受损,还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个人身心状态。

二、尊重不完美,才是完美

世间万物皆不完美,人也如此,人际交往也是如此。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不是有这样的缺点,就是有那样的不足。知道自己的不足,才会不断地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越来越好;知道自己不完美,会比较柔软,对于他人的错也比较能同理面对,不会那么生气。

人无完人,对他人也是一样的。当我们放下心中“完美”的执念,接受人的不完美时,才能认识到关系中的不完美。

在处理关系时,我们会比较容易接受对方的错误,情绪不会反应强烈,气会少一点,会愿意更多的去了解,去接纳,从而在改进中不断增进彼此的关系,缔结更深的情谊。

追求完美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但接纳不完美才是人必备的素质。一件事情做完一定有一些纰漏不足,那总结经验下次做得更好就可以了。

而接纳不完美不但不会导致人放弃成长,反而会让人感觉到快乐、自信和自我满足,当人快乐、自信和自我满足的时候,反而有更好的创造力、工作状态,更有力量去爱别人,更可能获得别人的爱。

当我们认识到每一段关系都存在缺憾,不再强烈地要求完美,将期待控制在一个合理程度,不良情绪出现的几率会慢慢降低。

三、不做4件事,放弃交往中的完美主义

生活中,我们常说:“人无完人。”既然如此,倘若一味地不允许自己犯错误,也不允许他人犯错误,过分追求人际交往中的完美,常常会使得自己看起来苛责、挑剔,甚至于不近人情,而过于自律也使得自己忽视了内心的快乐。

因此,为了不让自己活得累,不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步履维艰,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适度调节自己,改善人际交往中的状态。具体来说,有4件事情,要在人际交往中避免出现。

1.不再将人与行为混为一谈

人际交往中,持完美主义倾向的,他/她的交往出发点通常都是从个人出发。比如,不喜欢自己懒惰,就不喜欢对方发呆没事做;不喜欢家里乱糟糟,也就不喜欢对方把东西随手乱放;不喜欢应酬,所以不喜欢对方呼朋引伴……

不但由己及彼,还会由事及人,也就是说,看到这件事不好,就会直接判定这个人也不怎么样。

然而,无论由己及彼还是由事及人,评判依据都是自身经验,不愿意倾听和理解,往往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人的言行举止。

像开头的那位同事,看到别人有些着装不整,仅仅看到的是外表,却没有想到这个人昨晚应工作加班到凌晨;看到别人在玩游戏,或许人家正在测试一种新的营销方式。

对此,洪仲清心理师在书中也举了一个例子,刚离婚的妈妈骑摩托带孩子办业务,办完事,天空开始下雨,她发现儿子趴在摩托车坐垫上,她把所有的怨气向孩子发出来,其实孩子不是顽皮只是害怕雨淋湿了车座。

因而,在人际交往中,要能理解他人的情绪,时刻明白讨厌这个事而不是讨厌这个人,始终将人和事分开,不应这件事而减少对这个人的感情才是正确的方式。

要相信,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条件与境遇下,都会作出不同的举动,有时可能会让人舒适,有时也会让人反感,但都不宜由此就作出对他人的定性评价。

而是要看到,不管别人如何处理,但只要不妨碍或打扰到别人,都是人家自己的事情,自己不需乱做评价,也不要将个人的习惯与想法强加到他人身上。这样,你给了对方尊重,也会收到对方给予的尊重。

2.不再用苛责找自我

立足于人际交往中的完美主义,会常常纠结于自己和他人犯的错,一旦自己犯了错,他们便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仿佛只有这样才是正视自己的问题,而他人犯错,也会遭到他的批评,感觉只有如此,他人才会意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存在。

但事实上,却是苛责自己,越是显得自己无足轻重,倍感焦虑;同样,越是苛责,自己与他人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反而却变得越紧张,越相互排斥,越想忽略相互间的存在。

对此,美国作家哈罗德·斯库辛写的一篇《你不必完美》的文章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他在孩子面前犯了个错,他很担心自己曾经在孩子心中建立起来的伟大形象应此而被摧毁,所以,他不愿意承认错误。

就这样,他每天都受着内心的煎熬,日子过得十分痛苦,后来,终于有一天,他鼓起了勇气,给孩子们道了歉,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结果,令他感到惊喜的是,孩子并没有因此而不再爱他,反而对他更崇敬了。

从这件事中,他感叹道:人犯错误在所难免,那些经常有些错失的人往往是可爱的,没有人期待你是圣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正视错误,放弃苛责,拒绝完美,才会令我们完整。

如何做到这些,妥当的解决方式便是要做到内省,将事件的起应经过结果,以及人物的言行,均重新在脑中回顾一遍。

这样,看似多此一举,但其实能有效帮助自己,发现自己的不合理言行,理解言行背后内心层面更为深刻的东西,帮助自己强大内心世界,敢于正视自己与他人的错误但却不纠缠于错误,果断放手,不让一时的错误束缚住自己与他人的正常相处,从而更加妥善地因应自己与他人的相处方式。

3.不再用绝对的想法做结论

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完美主义而言,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个世界不是黑就是白,没有灰色地带。例如,当他们发现爱人的某个缺点后,他们就会全盘否定爱人。他们认为,人际往来只要不是出于真心的,那必然就是虚情假意的。

所以,由他们口中所讲出的话,往往都是很绝对的,要么,近乎挑剔,要么,赞美得不行。而如此一来,显然是不利于人际交往的正常发展。

对此,人际交往中的完美主义者,需要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很多事情都不是绝对的黑或者白,周围的人也都是优缺点并存的,上至公司领导,下至普通员工皆是如此。

同时,完美主义者还要抛弃这样的想法:“如果我的感觉不好,我要么选错了交往对象,要么就是我自己有问题。”而是要学会面对现实,摒弃非此即彼的绝对观念。

像文章开头的同事小刘,在他所经历的人际交往中,根本不存在选错了交往对象的问题,更多的是自身存在着一厢情愿的心理,人为地将他人作出“非黑即白”的结论。

凡事绝对化,带来的必定是片面化,这通常是人际交往中完美主义的通病。摆脱这一情况最需要做的就是客观地认清事实的本来面目,还事情前因后果一个真相。

4.不再霸凌自己

对于人际交往中的完美主义者而言,他们是不允许自己表达糟糕的情绪的,诸如,“不可以生气!”“有什么好害怕的,真没用!”“同样的错误为何犯好几次!”“怎么像猪一样笨”这些的话语,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失控。

对此,洪仲清在书中提到,我们必须把对错与感受分开谈,才能看得清。每个人都会有情绪,情绪出现时,我们要正视它,要接纳它的存在,给情绪时间,才会慢慢稳定情绪。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地将错误直接归结到自身。

实际上,正是应为过分自责,甚至是自虐,才会让自己时刻倍感压力的存在。

对此,完美主义者不妨尝试偶尔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绪,并尝试一些放松练习,如唱歌、听音乐、运动等,并且,要抱着一种享受的心情发泄,这样,很快会感受到快乐。

记得看过一部电视剧《武林外传》,剧中的郭芙蓉就是一个脾气暴躁,易怒的人。经常发一些的无名之火,伤及无辜。

后来秀才给她出了一个主意,让她经常默念:“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这样不好,不好。”几次之后,郭芙蓉发火的次数逐渐减少。

这种做法其实就是给情绪一点时间,让情绪有一个缓冲的出口。

事缓则圆,遇到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我们不能因为不喜欢而责怪自己,这样只会更能加重负面情绪。我们需要慢慢地面对,接纳,然后找到合适的行为化解它。

人生是没有完美可言的,完美只是在理想中存在。生活中处处都有遗憾,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换作人际交往亦是如此。

四、结语

洪仲清的这本《给情绪多一点时间》教会我们,别用完美对待关系,现实当中,我们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关系中,每天面临处理关系中的各种问题,世界上没有所谓的完美关系,也不应该用完美要求一段关系,处于关系中的人也是不完美的。

所以,还是要给自己的情绪多一点时间,多一个出口,在适当的时候放下,在难过的时候疏解,在失意的时候振作,在得到的时候感恩,试着放过自己,与这个世界和解。

@职路施语,10年职场人,专注职场领域人性研究,善用多巴胺的文字,激活你内心深处的荷尔蒙。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