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专家谈论新的治疗理念和用药问题!

神时经 2024-03-24 15:13:40

神经保护药物在急性缺血期可靶向脑实质,在卒中后期帮助恢复神经元功能,已被广泛认为是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治疗的一种有前景的选择。在基础及临床前研究中有证据提示神经保护治疗可能获益,一些临床试验也表明,神经保护剂可进一步改善AIS患者的临床结局。为了解神经保护药物治疗AIS的现状及前景,记者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赵性泉教授。

Q1:大量神经保护剂的临床前评估使人们对其临床疗效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大多数针对神经保护剂的临床试验却以失败告终,您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缺血性卒中的神经保护治疗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有一种现象是神经保护剂在基础研究阶段即动物实验中效果很好,但在临床阶段疗效并不明显。其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是缺血性损伤的过程非常复杂,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特点。每位患者的血管状况、代偿情况及伴有的基础疾病均有不同,发生卒中后的缺血途径和靶点各异,而神经保护剂往往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的靶点或途径发挥作用,因此在治疗中没有产生我们所期待的临床效果。

后来大家意识到这个问题,提出一个新的治疗理念——“鸡尾酒疗法”,即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多种神经保护剂,但这又会带来另外的问题,如药物成本较高、药物之间相互拮抗等。因此,“鸡尾酒疗法”也没有让我们看到很好的临床疗效。

那么我们转变思路:使用一种具有多靶点、多途径作用的神经保护药物,是不是效果更好?

多靶点神经保护剂有的是同一个药物中具有多种组成成分,有的是将不同药物成分按比例放在同一个制剂中,在近些年开展的治疗AIS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较好疗效。这是比较有希望的一个AIS神经保护研究方向。

Q2:近期,您作为通讯作者的一项关于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AIS的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临床试验在JAMA Network Open发表,可否给我们介绍一下这项研究的设计思路和研究结果?

任何一种神经保护剂,都有特定的目标人群,有药物使用的时间窗。我们做临床试验的时候,这几点是非常重要的。药物本身的特征、患者的特征(用在什么样的患者身上)、药物在什么时间点给到,只有同时满足这3个因素,才可能产生较好的临床疗效。

(1)药物的选择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的有效成分包括银杏内酯A、B、K等多种小分子物质。基础研究证实,它对于AIS的治疗有不同的途径和相应的针对性靶点,且其成分间具有非常好的协同作用,因此满足我们多靶点、多途径治疗AIS的需求。

(2)研究对象的选择

神经保护剂用于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越早越好,这是目前已达成的共识。但是一个药物还要考虑到上市之后的可及性,从患者发病到医院,再到诊断清楚的这个时间窗内能不能可行也非常重要。我们选择发病48小时内的AIS患者也是基于这个理念——尽量往前选,同时还具有可操作性。

此外,本试验选择的是神经功能缺损相对较重的致残性卒中患者。我们对卒中的神经保护以神经功能的改善,即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作为临床终点事件,如果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不严重,那么很难观察到其变化,所以我们选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在4~24分(表示中度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观察终点的选择

除了观察第90天的结局事件以外,我们对半年的结局终点也做了随访。缺血性卒中的恢复有其特点,对有些患者来讲,90天的时间作为结局事件可能是偏早的,这也是我们未来在神经保护相关临床试验设计方面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4)研究结果

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试验结果表明,在发病48小时内接受治疗的AIS患者中,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治疗可显著提高90天后临床良好结局(mRS 0~1分)的患者比例。

Q3: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是怎样发挥它的多靶点神经保护功能的?与其他多靶点神经保护剂的区别在哪里?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主要成分为定向制备的最佳功效成分组合物——银杏内酯A、B、K,在制作工艺和产品可及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有利于药物的大面积推广及广泛应用。

在药物的作用机制方面,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的活性成分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神经保护和修复作用,可帮助维持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改善能量代谢,帮助抗氧化、抗炎和抗细胞凋亡,促进血管生成。银杏二萜内酯葡胺的药理作用对于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理机制均有所覆盖,且3种成分各有侧重,相互协同,极大地增加了其产生确定的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性。

采写 | 董晓慧

审核 | 柳海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