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7月14日央行初次表明态度可以放松楼市政策;
7月24日,中央经济会议做总的定调下一阶段的楼市之后;
这一次,终于轮到住建部表态了。
7月27日,住建部召开了建筑业和房地产业的座谈会。
而在这个7月,我们见证了史上最密集的座谈会,从总理亲自主持的企业家座谈会,到各级别各行业分类组织的座谈会。
归根结底,目标最终指向一个,为企业注入信心,为经济辨明道路。
从对过往刹车改道,到崭新布局、再到重新制定未来十年的战略方向。
决策层一手锚定民营企业,一手锚定彻底放松人口流动,这将成为本届班子任内十年最核心的两只经济抓手。
这个大趋势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因为这是国运转向,具体到我们每个个体,都会成为选择的主要参考。
就在27日晚上将近凌晨,住建部放出了建筑和房地产座谈会的消息。在逐字逐句看完整个通稿之后,只有一个感觉:
即在情理之中,但又在意料之外!
在政策刚出的那一刻,有人在各种投资群里喊出了新一轮造福运动开始了!
不管是真心的,还是调侃,是自嘲,是反讽,是俏皮话。
这都无所谓,但至少市场已经从一潭死水,开始了春心荡漾。
经过这一个月,从央行到中央,再到住建部的接连表态,至少消费层已经从前期彻底看空,到了此刻的翘首观望!
但想更进一步则尚需时日!
2
第一,为什么说住建部的座谈会是在情理之中?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现在住建部基本等于是一个纯粹的执行部门,而不是决策部门。
这是房地产在国内经济系统内的属性决定的。
你一定注意到了,在所有决策层对房地产的界定和表述中,基本都是防范金融风险、重大危机事项。
这时我们就能明白,在高层眼中,房地产的具体定位应该是什么。
之前我已经说过很多次,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其实质,看似是房地产去库存;但其内核则是将整个房地产产业链的债务转化成了城镇居民的住房贷款,化解了地方政府、地产商和银行的债务压力。
而这个转化,完成的非常成功。而后来的三道红线之类的,都是这次转化完成之后的及时刹车。
7月14日,央行明确表态,供需已经产生转换,可以边际放松房地产政策了,并上报给了决策层,所以在中央经济会议上,我们会看到对房地产的界定发生了质的改变。
但这个时候,只是个纲领性的决策,就像通知大家可以干了。
但怎么干,大家其实是懵的,虽然明确了因城施策,但大家并不知道接下来到底该怎么做?政策的尺度边界有多大?是大干一场?还是磨洋工?
这个时候,就急需住建部给出一个框架和尺度,让下面的人好干活有个标准。
所以,这是情理之中。
但,为什么又是意料之外?
意料之外在于,住建部好像也没搞清,政策的边界到底在哪里?尺度又可以放到多大?
所以从通稿中流出的政策细节中来看,只不过是走形式。
基本都是常规的一些政策,并且大多数是已经执行中的政策,可以说没有任何惊喜。
重提建筑业和房地产是两根支柱;
重提建筑业“促投资、稳增长、保就业”的作用。
这些都是套话,基本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
3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国内楼市的救市思路已经从之前的救房企,转到了此刻的消费层。
很明显的一点是,整个2022年的救市重心,基本都在房企身上。
至少在2022年,所有人都相信,是烂尾潮严重伤害了购房者的信任感。让购房者畏首畏尾,不敢出手。
所以,治病要治本,把烂尾处理了,把房企救起来了,一切就都好了。
结果, 从保交付专项资金,到增加房企资金的中债增信,再到三支箭齐发,政策接连而出,指向只有一个,就是修复开发商的资金周转。
而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从来没有消费层的重大政策松动,但各地其实一直在暗中放松。
所谓的20%首付,所谓的二套结清算首套,所谓的限购政策,其实各地早就已经执行了一年多了。
此刻,基本所有的三四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基本早已自动放开了限购、限贷、限售、限价的四线。
而眼下的一切,就是持续放松之后的结果。
所以,住建部的表态,也大概率只对一线城市有用罢了!
这时,你可以进一步明白,为什么住建部这一次的表态是意料之外。
因为,太弱了。
只不过是像个复读机一样,将已经有的东西,用官方的口吻,重新说了一遍。
但市场需要的是更彻底、更有创新性的政策支持。
不管怎样,决策层对于房地产的定位已经改变了,而这一次,反而是执行层面在犹豫不定。
也许,就像笼子里的鸟,关久了,就不知道该怎么飞了!
也许,更是因为,对于大多数城市,政策箱里之前所有的政策基本都已经放开了,尺度已经大到不能再大了。
如今,等到再想找点政策是,忽然发现,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可用的了。
直白点说,就是对大多数城市,楼市已经有了耐药性,抗生素都失效了。
这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