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听过“五脊六兽”吗?它有两种意义,本是形容中国传统建筑物屋脊上的动物雕饰;后来在北京、济南等地的口语上也用来形容人的心情,像是屋脊上的“五脊六兽”那般安然闲适。
说回本源,“五脊六兽”为何会登上中国传统建筑的屋脊成为中国建筑的特色?“五脊六兽”有什么义涵与作用呢?后来,屋脊上的小兽也不止于“五脊六兽”了,最顶级的有一脊十兽之多,你知道在哪里吗?
五脊六兽
说到“五脊六兽”是什么,先来认识一下“五脊”。“五脊”说的是屋顶上的五条屋脊。在庑殿顶建筑型式的屋顶上,沿正面中轴(正脊)形成前后左右四面斜坡,斜坡衔接处,各形成一条垂脊,加上正脊就造出了五脊。“五脊六兽”就是在庑殿顶的五脊上装饰的六只小兽,称为“鸱尾”,分在中脊两端,和四垂脊上各一个。后来,屋脊上装饰的小兽不只鸱尾一种,通称为“脊兽”。
庑殿顶的建筑型式在宋代称为庑殿或四阿顶(指四面斜坡),清代称庑殿或五脊殿,是尊贵的象征。还有一种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即在庑殿顶之下四面各加上一短檐,五脊就变成九脊,九脊上都装饰脊兽,最多的在一条屋脊上装饰十种脊兽。装饰十兽的重檐庑殿顶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最高规格者,镇中国之境仅有唯一的一栋。
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建筑物。为什么装饰鸱尾?
五脊上的六个鸱尾装饰是怎么来的呢?据古籍记载[1],这起源于汉代时,一把火烧坏了汉武帝心爱的柏梁台,当时的越巫就献策用鸱鱼来制火。海中有一种虬鱼(虬音同求),是传说中的无角龙,尾似鸱(音同吃),鸱尾甩动起来会喷浪、降雨,可以制火。又有一说鸱尾为“蚩尾”,是水之精,能辟火灾。
于是后来汉武帝在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兴筑建章宫时,就把鸱鱼(鸱尾)的像装设在屋脊上,以吓走火灾,只是当时还没有“鸱尾”的叫法。鸱尾具有喷水、镇火、保平安的象征义涵广泛传开,后代就将鸱尾放置在建筑物的屋脊上。
晋朝就有了“鸱尾”的叫法和记载,王韶之《晋安帝纪》:“义熙五年六月,雷震太庙鸱尾”。 唐朝建筑的庑殿顶正脊两端都有装饰鸱尾,成了一种明显的特色。[2] 唐时鸱尾的叫法有了转变,有的叫做“鸱吻”。
唐代苏鄂《苏氏演义‧卷下》说:“唐以来寺观殿宇,尚有为鱼形尾指上者,不知何时易名鸱吻,状亦不类鱼尾。”又说:“见其吻如鸱鸢(*一种鸟),遂呼之为鸱吻。”
宋代的脊兽有鸱尾和兽头等的形状,据《营建法式》第十三卷瓦作制度记载:“用瓦垒屋脊,用鸱尾,用兽头等。”元代时有“吻兽”的称法[3] 。在历代的演变中,还有螭吻(螭的音义同鸱)、望兽等等的叫法。
中国之内最大的一对鸱尾置放在故宫紫禁城太和殿屋脊上,一个鸱尾包含13块琉璃构件,高340厘米,宽268厘米,厚32厘米,重4.3吨,堂堂巨构,岂可小看它!
中国传统建筑屋顶上的脊兽,领队的是骑凤仙人,其后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和鸱尾(吻兽)。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