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员家属来队,连长让炊事班加两个菜,这是连队惯例吗?

王老兵 2024-10-07 09:03:07

既要讲规定守纪律讲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把工作做得更加人性化。不知道战友们还记不记得,二十多年前,伙食都是各连队自行负责,自负盈亏,账目开支也都是连队自己管理。有些连队伙食开得好,因为后勤生产抓得好,共建单位多且支援多,加上一些农副业收入,连队吃得就好些。而有些连队既没有种菜,也没有养猪养鸭,连队也没有共建单位,连队所有开支都来自伙食费,所以经常要严格控制伙食,以避免吃超支了。一个战友就提到,当时他在连队当司务长,他们连队每个月都有结余。连队伙食就安排得比较好,当时还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连队干部或者战士家属来队,都加两个菜。对于连长和指导员的家属和亲人来队,不方便到连队食堂和大家一起用餐的,那么司务长就会交代炊事班把炒好的菜和加的菜,一并让通信员端送到他们房间去。按照连长的话说,这是人性化管理,部队要规矩,也要有人性关怀。这个不算开小灶,也不算搞特殊。对于这点,很多战友都有自己的经历和看法。有一个同样在连队担任过司务长的战友说,当时连长指导员没有安排专门这么做,但是只要有机关参谋干事助理员到连队食堂吃饭,或者有干部士官家属到连队,他都会要求炊事班多炒几个菜。连长指导员没说行,也没说不行,基本上表示认可。另一个1992年参军的老兵说,他在2001年在边防连队担任连指导员,自己家属到连队来,刚开始还有点害怕,不敢去饭堂和大家一起用餐,只有麻烦通信员打了几天饭送到房间。后来对环境熟悉了,就和连队一起吃饭。当时没有加餐或者多炒几个菜的说法,因为边防的条件不具备,大家只能吃苦熬过来。但是作为指导员,他和连长都在想办法把吃住条件搞好点,让战士们能舒服一点。还有一个1979年入伍的老兵提到,他曾经在连队当过通讯员,在这个期间,指导员的媳妇从沈阳来到连队来探亲。因为条件有限,指导员媳妇连续几天都是住指导员在连队的办公室里,吃饭也是他给从炊事班打了送去。当时他就和炊事班说,给嫂子加炒两个菜,除了加炒的菜,连长媳妇以及隔壁连队的干部老乡还会送菜过来,大家非常团结,氛围很好。在连队,哪怕是连队战士的父母来连队,都是连长指导员陪同在食堂吃饭,连队也会加炒俩菜。七十年代,当时部队的伙食并不好,每个战士一天伙食费才8角,每天两次粗粮,一次细粮,只能中午吃大米饭,下饭菜也很简单,只有一个炒菜和一盆自己连队腌制的咸菜,咸萝卜条或者白菜茄子。要想改善伙食,只能等到八一建军节和春节。另一个在连队担任过指导员的战友说,他当时在连队就规定,不管是干部家属来队还是士官家属来队,连队炊事班都要加几个菜,但不是天天都加,只有开始来的那一顿加菜,后面就随着连队吃,连队吃什么,家属就吃什么,干部战士一样,不搞特殊。来队家属该不该加餐,其实加也可以,不加也符合规定。因为从部队制度和规矩上说,每个连队是有一个设定额度的客餐费用,是有这笔费用的。同时要加餐加菜,那么领工资的干部和士官,就必须要付钱。当然更重要的是考虑连队实际情况,那就是有没有经费,能不能承担,连队的经费和农副业收入能不能支撑。另外一点,就是要做到干部战士一视同仁。干部家属来加餐,士官家属来就不加餐,这样肯定不行。这不是加几个菜的问题,是影响连队团结的问题,是五同问题,把这点处理好了,那加餐也是可以的。

1 阅读: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