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被曹原赴美任教的新闻刷屏了,除了痛心更多的是对中国学术界的无奈。 曹原 天才少年中的天才,2018年年仅22岁的曹原破解了困扰人类百年的世界难题,被自然科学评为年度科学家之首,曾经的他拒绝绿卡,毅然回国,如今却赴美担任伯克利大学助理教授,短短几年做出如此反差之事,不禁让我们深思,我们到底流失了多少人才,他们为何不回来报效祖国呢?看完这几个人,或许我们就有了答案。 严宁,是清华建校以来最年轻的女博导,在37岁的时候就带领团队攻克了困扰世界结构生物学长达半个世纪的难题。可是在2017年捷足中科院院士的时候落选了。落选了后,她去了普林斯顿大学,随后当选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20年北大的许晨阳落选了院士之后临走时,他说国内对于人才的扶持不够,只知道排资论辈,随后出走到了麻省理工学,拿下了国际代数领仪的最高级别奖项科尔代数奖。 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拯救了数以亿计生物,是诺贝尔生物学奖的得主。但却一直拿不到中科院院士, 李爱珍 中国半导体行业的泰山级人物,在量子级的激光器领域中,她的团队在落后美国20年的基础上,研制出5至8微米波段半导体量子级联激光器,实现了亚洲范围内此类激光器“零的突破”。但是连这样的一位顶级的科学家连续四次申请院士都被拒绝了,最后一次被拒绝的理由竟然是年纪太大了。2007年连续四次落选的李爱珍却轻松地获得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我们不珍惜的人才,有人替我们珍惜 看到这里不禁想问,怎么评选院士这么难呢? 我们来看看2023年两院新增院士名单公布,中国科学院新增59名院士,中国工程院新增74名院士,合计133名,我们不难发现,担任高校院长或书记的人数高达36名,占新增两院院士总人数的27.06%! 而全部133名增选院士中,又有76名是来自高校,也就是说在高校新增人数中,差不多有一半新增院士是高校的院长或书记! 他们何德何能啊?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