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我喜欢用这种每月底来提醒大家自愿交稿费的模式。 因为我觉得,只有这种直接跟读者要

我喜欢用这种每月底来提醒大家自愿交稿费的模式。 因为我觉得,只有这种直接跟读者要稿费的模式,才能让我不受束缚的去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如果我接软文广告,我就得看资本的脸色,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如果我只依托于平台,只靠平台的流量收入生活,那么我就得看平台的脸色。要是哪天我写的文章内容,让平台方不高兴了,直接给我断粮。如果我只有平台的流量收入,那我还能继续坚持我自己的观点吗? 那是不是平台想让我输出什么观点,我就得写什么观点,只能去迎合平台的喜好,那还是我自己写的内容吗?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除了这种直接“断粮”的粗暴手法,通常采取“限流”或“不给流量”的方式是更多的。 平台也是由许多人去运营。 人自然会有立场和观点倾向性,看到自己喜欢的观点,自然更容易给流量,看到自己不喜欢的观点,也容易踩一踩。 那么汇聚许多人的平台,也会展现出宏观层面的倾向性。 当你发表符合平台倾向的观点时,平台会给你流量扶持。 当你发表的观点不太符合平台倾向,平台不给你流量扶持,甚至限流,那么你的文章阅读量就会少得可怜。 这在信息流平台上,会更加明显。 这种信息流的推荐,是带有倾向性。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有时候会觉得,某一类观点,在某些平台会铺天盖地的存在,不停的给你推,哪怕你不喜欢这类观点,它还是不停给你推。 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认知作战”,长期接受这类观点洗刷的读者,如果缺乏足够的独立思考,很容易就会人云亦云,被这种带有倾向的信息流裹挟,成为其中一员。 而作为创作者,当察觉到平台的流量扶持具有倾向性时,有的人就会为了流量,去写一些能获得平台流量扶持的内容,而不是写自己想写的内容,这变成写平台想让他写的内容。 相对来说,公众号还算好一些,至少公众号不怎么依赖于信息流。 虽然公众号最近这两年,也在朝着信息流的方向去不断修改版本。 但公众号的主体流量,仍然还是靠读者去追更作者的这种“订阅”模式,而不怎么依赖于平台推荐。 我在公众号每天文章的阅读量一直比较稳定在3万-5万,不管平台推不推,都是这个阅读量。 所以,我才能安心写自己的文章,不用在乎平台推不推,不用为了吸引流量,去搞标题党,去写一些“违心”的内容。 我可以坚持写自己想写的内容。 这更多也是靠这种依靠读者的自愿赞赏的模式,每个人每个月赞赏1块钱,聚沙成塔之后,也能让我有足够可观的收入,可以让我不用为了五斗米折腰,不用为了流量向平台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