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了54年!中国最伟大“游子”东方红一号,为何不用天宫带回家?

小拉谈古论今 2024-11-22 13:35:15

五十四年前,随着我国首颗人造卫星的成功发射,一曲《东方红》响彻华夏大地,迄今为止,其悠扬的旋律仍为我们所熟悉,成为了一代人铭记心中的记忆。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8天后,“东方红一号”卫星在太空中停止运行,之后便宛如“游子”一样在太空中飘荡了54年。

如今我国的航天事业已经今非昔比,成为了世界上少数拥有太空空间站的国家,那么能不能用“天宫”空间站把这位“游子”带回家呢?

伟大的“东方红一号”卫星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设计寿命仅为20天,实际上运行了28天,在这短短的20多天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辛苦奋斗了12年的成果。

东方红一号卫星被送入近地点441千米、远地点2368千米、倾角68.44度的位置,因为近地点与远地点不同,所以卫星运行轨迹呈椭圆轨道。

现在由于该卫星早已经超出了其原定的设计寿命,并且其结构的老化问题也使得卫星自身无法维持较长时间的工作状态,因此其轨道的维持和调整变得相对困难。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在卫星工作期间,它成功地将遥测参数和各种太空探测资料传回地面,这是我国第一次接受来自外太空的数据,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东方红一号卫星采用球形72面体设计,目的是可以在任何角度反射太阳光,如果你是一个天文爱好者,也许会在夜晚发现它所发出的光芒。

同时在卫星上还常年播放《东方红》乐曲,虽然在真空下声音无法进行传播,但是我们能够通过特定电波接收到这段音乐,这也是它得名“东方红一号”的原因。

截至2024年,虽然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但是由于电池耗尽,已经无法再播放《东方红》乐曲。虽然我们以后再也听不到那首来自太空的《东方红》了,但是那熟悉的旋律早就已经印入到了我们每个国人的心中。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正式迈入了太空时代,不仅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还展示了中国的航天技术和实力,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游子”的诞生

美苏冷战时期,前苏联为了抵御美国的核优势,维护国家安全,决定大力发展远程弹道导弹和空间科技。

前苏联科学家科罗廖夫与吉洪拉沃夫在1953年末,开始着手研制人造卫星,两人都是航天领域里大名鼎鼎的专家。早年间两位科学家就曾多次向苏联高层,陈述卫星的重要性。

但是那个时候美苏冷战还未爆发,所以两个人的提议就被束之高阁,随后在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讲后,美国才意识到与苏联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冷战爆发后,前苏联领导才层想起了两个人之前的提议,于是开始大力资助,最终在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当时的中国在看到“老大哥”已经成功的探索了太空后,也跃跃欲试要造出属于自己的人造卫星,马上这一“跃跃欲试”迅速转化为实际行动,于是一个名为581的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的命名是因为在1958年提出的,所以叫581计划。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被任命为581计划的组长,此后由钱老带领着一支由年轻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开始了研究。

那个时候的前苏联虽然是我们的老大哥,但是因为在和美国进行激烈军备竞争,所以卫星技术被全面封锁,而且我们当时正处在刚建国不久,各个方面都在萌芽阶段,研究环境更是简陋无比。

然而其中以沈永奇为代表的年轻科学家们夜以继日,不辞辛劳,在卫星技术被封锁的情况下成功的研究出了“东方红一号”。

在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发过程中,沈永奇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几乎全天24小时工作,特别是在发射前的45天里,为了确保卫星的顺利发射,他更是日夜不眠。他严谨工作态度和无私奉献精神,为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今距离“东方红一号”卫星停止工作已经过去了54年,它仍然安安静静的运行在它的轨道上。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球引力会逐渐使它的轨道高度降低,最终会降入大气层并销毁。

在这期间太空中的微陨石、太空垃圾等也可能对卫星造成损害,进而影响轨道稳定性。但是也有专家认为,东方红一号会一直在其轨道上稳定运行,因为卫星在轨道上的运行不需要能量,卫星的所处的位置,也使得它能够长期保持在轨道上运行。

2021年4月29日11时23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天和”确实成功发射,与“东方红一号”卫星擦肩而过,两者相隔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分别代表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和当前的重要发展阶段。

转眼几十年过去,有人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能否用天宫空间站回收东方红一号?

天宫空间站能否回收

作为新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对我国有着特殊的意义,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彼时还是积贫积弱的我们,无疑是极其渴望探索太空的。小的时候我们都听过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个故事代表着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就已经渴望探索太空了。

回首我们的航天历程,这期间经历了太多的艰难险阻,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到第一座载人火箭升空,再到天宫空间站的建成。

我们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长为全球航天大国。这一切的都是从“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始的,很多人希望可以将它收回,让在外飘荡的“游子”回家。

然而天宫空间站回收“东方红一号”卫星在技术上虽然存在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天宫空间站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轨道高度和倾角存在差异,要实现回收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变轨,这将消耗大量的燃料和能量。

回收过程中还需要实现天宫空间站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对接和分离,这要求两者之间的接口设计必须兼容,且对接过程需要极高的精度和稳定性,稍有差池便会损坏空间站。

有的人就说了,为什么不用太空机械臂呢?虽然天宫空间站配备了先进的太空机械臂,但它并非用于捕捉高速飞行的卫星。

机械臂的各项指标都需要满足特定的要求,才能确保在捕捉过程中,不会对机械臂或卫星造成损伤,如果刻意进行捕捉,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此外回收东方红一号卫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考虑到该卫星已经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且不具备实际的使用价值,因此从经济角度来看,回收它并不划算,这些资金和资源可以更好地用于支持其他具有实际意义的航天项目,如深空探测、月球基地建设等。

而且回收东方红一号卫星可能会对太空环境造成潜在威胁,在回收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发生意外情况,可能会对其他航天器或太空垃圾造成碰撞风险,这将对太空环境的安全和稳定构成威胁。

东方红一号卫星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它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起点,是中国航天事业的根,先辈们经历千辛万苦将其研制出来。也许将其留在太空中时刻提醒着现代人或许更有意义。

结语

每当我们仰望夜晚的繁星,都会发现天空中某个角落中,散发着微弱的星光,也许那就是“东方红一号”卫星。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将它收回,那微弱的星光是不是就此消失了。

也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一抹星光微不足道,但是对我们中华儿女来说,这一抹星光代表着希望,代表我们无数科学家日夜奋斗的成果。

如今它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漫无目的飘荡在太空之中,当它经过中华大地的上空与我们的目光交汇之时,看到我们如今的盛世中华,它作为航天业的元老,相信它一定会感到欣慰。

0 阅读:15

小拉谈古论今

简介:生活不必太高清 很高兴认识大家,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