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价值差”?

鹰哥爱写文 2024-06-11 14:51:17

《投资最重要的事》作者:霍华德·马克斯

​上一节我们讲到,在效用有限的金融市场下,需要“第二层思维”才能超过其他投资者。那么,在这一节中,我们来看看:如何通过“价格与价值的差额”来收获利润?

如何理解“低买高卖”

对于所有的投资者,都存在一个基本问题,那就是:如何获取利润?而面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个经典答案,叫作:低买高卖。

这是所有投资行为的基本准则。

不过对此,可能马上有人就会问:投资要如何实现低买高卖呢?什么是高,多少又算低呢?

如果在具体的生意中,我们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比如某个商人,在干旱的冬季买了一批雨伞。由于这个时候人们对雨伞的需求量少,它的价格很低。

之后,商人找一个仓库,将这些雨伞囤积了起来,等到多雨的夏天到来,市场对雨伞的需求增加,他再以更高的价格将雨伞出售,最后除去仓库存储和买入雨伞的成本,其他都是利润。

可是在投资市场上,这套低买高卖的基本原则很难直接使用。

比如某个投资者上午买进了一只股票,可到下午这只股票就开始跌了,并连续跌了好几天。那这个时候投资者应该怎么办呢?是接受损失卖出离场呢?还是再等一等,看股价会不会反弹呢?

这其实也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投资市场的有限性。在具体的生意中,价格基本围绕价值波动,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但在金融市场中,价格出现极端变化是比较常见的事。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金融产品所代表的,是门类广泛、不同类型的资产,许多资产本身的价值是在不断变动的。比如我们投资股票,股票代表的是发股募资的公司。

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突然发公告说,它们的资金链出了问题,导致正常经营出现了困难,这说明公司的预期发展受到了严重影响,相应的内在价值受损,股价也会随之大跌。

而对生意市场来说,商品就是商品,雨伞就是雨伞,不管价格高低,它用来遮风挡雨的内在价值不会变。

这就是说,在投资市场中,价值的“高”与“低”并不是绝对的,它处在不断的波动和变化中,价格也一样。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低买高卖”,需要我们自己先找一个“锚点”,也就是准确地评估公司的内在价值,等到价格和价值出现较大“差值”的时候,以相对低的价格买进,并持续关注证券的价值变化。

如果这个价值差一直存在,我们就可以放心,它的价格迟早会在波动后回到价值目标;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公司的价值发生了变动,我们就有必要调整预期价格,进行相应的投资行动。

如何进行有效估值

那么具体来说,我们应该如何对投资目标进行有效估值呢?

霍华德列举了两种方式。第一种叫作基本面分析,也就是基于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和各项经济指标判断其证券的价值,在价格偏离内在价值时进行投资行动。

第二种叫作技术分析,就是基于证券的价格走势、市场表现等情况,反推出其内在价值,从而进行投资。

在书中,霍华德明确地否定了技术投资。他认为,所谓的技术投资,是基于对过去投资市场的复盘,通过历史数据所得到的分析方法。

但问题是,过去的历史数据是哪来的呢?是市场中所有的投资者,一起创造出来的。可我们能够准确预知所有投资者,或者大部分投资者的行为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许连投资者自己,都无法完整地控制投资行为,作为分析者就更难去准确分析了。

在此基础上,霍华德还评价了技术分析的高级形态——量化投资。

这是一种基于大数据方法,把各种不同的投资案例集合在一个模型,帮助人们决策的分析方法。

他认为这种方法比常规的技术分析更准确,也更灵敏,但它的问题和技术分析一样:将看似有规律的理性总结,建立在非理性的投资人行为之上。

它把投资行为变成了一场“概率游戏”,以过去大概率的走向,预测未来的市场变化。

因此霍华德提出,技术分析只是就市场论市场,就价格谈价格,而没有触及证券的本质,没有分析它的底层资产。

他认为,投资者真正需要做的是进行基本面分析,要把证券背后的资产研究清楚,才能随时判断其中的价值。

对于基本面分析,霍华德也总结了两种方法,分别是:价值投资和成长型投资。

价值投资是指,分析得出证券当前的内在价值,并在价格低于价值时买进。价值投资关注的是公司本身的财力、管理方式、工厂、创造收益和现金流的能力等等,它强调的是有形因素,通常会考察收益、现金流、硬资产等财务指标,并尝试在此基础上低价投资。像“股神”巴菲特,还有他的合作者查理·芒格等人,都是价值投资者。

成长型投资者则不一定寻找低价,但相信所投证券的潜力,相信其未来的价值一定会超过当前。

那么,这两种估值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关键的区分点就在于未来。价值投资更强调立足当前,成长型投资更着眼未来。

霍华德举了一个例子,在美国的市场上,曾经流行一种经典的成长型投资方法,叫作“漂亮50”,也就是选出市场上过往业绩亮眼、有成长潜力的50家公司,作为一个投资组合。

这些公司都是当年各行各业的“明日之星”,包括IBM、柯达、可口可乐、摩托罗拉,等等,可是往后推几十年,这些公司是否都成了各自行业的巨头呢?比如,柯达公司,已经由于行业变革申请了破产保护;摩托罗拉则大幅收缩;IBM公司也被中国的联想公司收购了PC部门,只有可口可乐到了消费业的头部。所谓“漂亮50”真正成为行业巨头的,其实少之又少。

因此,霍华德在这里得出一个结论,预测未来并非不可行,但未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其不确定性。

如果市场上有哪位投资人,或者媒体声称能够准确预测未来,那么他不应该去教导别人投资,而应该去借来所有的钱,只要一次投资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当然,霍华德是一位价值投资的信奉者,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刚才说到的技术分析、量化投资和成长型投资完全没有意义,这是他作为资深投资人的个人观点,市场上同样也有通过其他几种投资方法赚到大钱的人。

只是对于霍华德来说,他的观点非常坚定,就是要对股票进行准确估值,然后等待机会,以更低的价格买入,坚定持有,适时卖出。

低买高卖的关键:价格

不过,这也给我们提出一个新问题,那就是:如何判断一只股票的价格已经足够低廉,可以买进呢?

霍华德认为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投资技术,二是人的心理。

所谓投资技术,是指投资者对投资时机的判断力和操作能力,是否能实现在一定范围内降低成本。

比如有的投资者,在买进股票的时候,喜欢一次性买入,可买入之后,股票出现了下跌,手里又没有资金了,只能看着干着急。

而具备经验的投资者,知道应该分批买入,先买进一定数量,留下一些资金,这时即使股价继续下跌,也能在更低的价格持续买入,让平均买入成本降低。

那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我看中的股票一直下跌,或者一两个月都不上涨,我应该怎么做呢?

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因素,人的心理。我们在第一节提到,杰出的投资者,做出的决策往往不随大流,甚至是和别人相反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投资者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坚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如果我们能确定自己的估值正确,就不用担心一时的价格变动,反而应该庆幸,自己找到了一只潜力股,一旦别人发现了这只股票的价值,它必将迎来上涨。

而把握心理因素的难点在于,很多人会受到群体心理与宏观环境的影响,无法坚持自己的选择。

比如,在上个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流行着一个经典的论断:“互联网将改变世界。”这句话代表了当时尖端科技的发展方向,听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但如果把它放到投资领域,就变成一个极具诱导性的表达,好像什么产品或公司,只要和互联网沾上边,在未来就一定会大红大紫。

这也正是当时美国股市的真实写照。大家普遍喜欢购买互联网相关的股票,一家公司只要改个名字,和互联网有点联系,比如把“小明超市”改名为“小明云商”,就会得到很多投资者的青睐。

结果,超市还是超市,却被投资者炒到了不该有的高价格,与本身价值根本不匹配,形成了泡沫。等到深陷其中的人反应过来,过热的市场也就到了头。美金融市场就是在那段时间的互联网浪潮中,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许多盲目投资的人亏得血本无归。

可是回过头来看,谁能保证自己,在看到整体环境都在上涨或下跌时,可以保持全然的冷静呢?

为此,霍华德提出了一个相对“低价”的思路来帮助投资者进行思考。思路指出:投资者不一定要随时保持清醒,但一定要对极端的情况保持敏感。比如,某只价值不错的股票,不会仅仅因为一时的原因永远下跌,我们不一定要拿到最低的价格,但只要保证自己的价格低于大部分人、大部分时候即可。

举例来说,2008年中国爆发了“三鹿集团三聚氰胺事件 ”,所有的乳制品企业都受到了影响,像伊利、蒙牛这些乳制品的龙头公司,股价也纷纷下跌。但是我们仔细一想,它们并不是事件的制造者,而乳制品也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其内在价值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

那么我们就可以预测,这些公司的业绩、名声、市场等条件都会慢慢恢复,价格也会随之上涨。而后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预测,像伊利公司,在事件发生后股价一度从10元跌到6元,但在1年后回升到了26元,足足翻了4倍多。

那么在股票下跌的时候,就很考验投资者的技术和心理了。敢不敢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去看好一家公司;能不能在大家都唱衰的时候,坚定地持有一只股票。这也是真正理解市场,探寻投资真理的一个过程。

0 阅读:11

鹰哥爱写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