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张图画得还是可以的吧? 就此,再来聊一聊古代有没有“四两拨千斤”的绝技与武林高手这话题。 一: 四两拨千斤,就是借力打力,不仅古代有,现代日常生活中也多的是。 比如有人朝你猛扑过来,只要你眼明手快,一侧身、避过了他的冲击,再顺他之势一拖一甩,就能将对方至少摔出三五公尺之外。 然而难处就在于:眼明手快,那是要几万次以上长期训练而后得之,不是毎人都能做到的。 二: 四两拨千斤,借力打力练熟了,就能以力弱制力强。 但是,二者力量差距可不能过于悬殊。因为所谓“四两”,那只是个比喻词,实际上你要拨得动千斤,那么自己至少得具备七八百斤力气,否则就是门都没有! 正所谓:当力量差距成倍数之后,一切技巧都将等于零。 由此,传说中的一个身怀绝技的瘦小老者或纤秀少女、文弱久病的书生,因其怀有绝技,仅用一招就将一彪形大汉轻松放倒在地的情节,那只是个传说而已,在现实是绝不可能的,原因无他,就因为二者力量悬殊、差距过大! 三: 一力降十会,才是真正的真理。 演义传奇中的武林高手很多,有各种五花八门的拳棍刀枪等等所谓秘传,然而事实上武艺就是速度力量加体能,又哪有什么神功秘技? 史书上记载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历代猛将,从三国董卓、吕布、典韦、关云长,到隋唐名将尉迟敬德、秦叔宝、薛仁贵等,有哪一个不是身长八尺以上、膀大腰圆、膂力过人的魁梧壮汉? 史书描述武艺绝伦的猛将,多会用“膂力过人”、“善骑射”等词语。而从不会说某个猛将擅长什么某种枪法拳法什么的。 “膂力”,指的不是单纯臂力,而是腰背整体力量。 “善骑射”,这才是古代武艺的重中之重,十八般武艺,以射为先,凡能用射解决问题,决不会弃射不用,贴身近战拼力气。 历代官府武举科考项目:武举选拔只考校弓马射术与力量,而从来不会让参选者演练兵器拳术技巧等等东西。 从这一点上就可以证明了,世上究竟有没有绝技神功,什么才是真本事,这些方面的问题,冷兵器时代的官府,那当然最是一清二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