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陈毅给江西寄了封信,嘱托找一人并转告她:来北京我家里做客

红色先驱 2024-03-28 17:53:32

1962年,陈毅给江西方面寄去一封信,信的大意就是,请江西方面派人,在油山地区查找一人。

陈毅还在信中特别嘱托:一定认真查找,不要走过场,如果找到了,请转告她,选择适当时机,前来北京我家里做客,我一定要热情招待她。

由于陈毅信中言辞恳切,江西地方群众不禁议论纷纷。

这个“她”究竟是谁?陈老总又为什么如此尊敬她呢?

这要从陈老总那段鲜为人知的游击岁月说起。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主力红军长征去了,而陈毅从大局出发,决定留下来,坚持游击战争。

在他的率领下,红军游击队突围到了赣粤边特委、军分区所在地——油山,开始了为期3年的游击战生涯。

新中国成立后,一次干部会议上,陈老总曾谈及这段岁月,他说,“三年游击战争,是我一生中所经历的最艰苦的斗争”。

3年间,陈老总带领队伍吃喝睡在山里,每到春天的时候,雨水多,大家的身上就全是泥巴,两个月都是湿的,吃的就是野草、杨梅、笋子和蛇。

三年的时间,陈老总讲他只进过两次房子,见过三次山外的百姓,“过得根本不是人的生活,而是像野兽一样”。

而也正是在这段野兽般非人的生活中,陈老总结识了一位农妇阿嫂。

这位阿嫂为人热情,精明能干,早在1929年时就加入了农民运动的地下组织。

陈毅在油山建立游击根据地,这位阿嫂位于山脚下的家就成了油山游击队的秘密联络站,而阿嫂则成为了游击队的秘密交通员。

1936年夏,陈毅在反“围剿”战斗中旧伤复发,大腿肿得像冬瓜一样,游击队所住草棚又十分潮湿,伤口迟迟不见好。

赣粤边特委特别指示,陈毅到阿嫂家里去养伤。

为了安全起见,阿嫂将陈毅安置在了家中储存粮食的阁楼上,但陈毅的腿伤迟迟不见好,好了再发,发了再好,如此循环,不断发炎,而且还没有药,阿嫂着急地直掉眼泪。

后来,阿嫂下地干活回来,带了一大捆辣椒草、狗贴耳(鱼腥草),还有新挖的蚂蚁窝。

她三下两除二将辣椒菜洗净,然后扔进锅里加盐熬煮,等到药味出来,她便将药水倒进大水桶中,挑到阁楼上给陈毅浸洗伤口。

这个浸洗过程,陈毅疼得汗流满面,阿嫂见状,不禁动作迟疑,有些担心,而陈毅就在一旁鼓励阿嫂:“莫怕,尽管洗得去!”

等到浸洗结束,又用药水热气薰1小时,阿嫂便将捣烂的狗贴耳草和蚂蚁窝药饼,敷贴在陈毅的腿伤处,再用布条包好。

就这个过程,陈毅配合阿嫂捣鼓了半个多月,结果奇迹发生了,半个多月后,陈毅的大腿消肿了,伤口也开始愈合了。

陈毅连夸阿嫂“真不简单,真是个高明的医生”。

而就在陈毅养伤期间,敌人的“进剿”依然不断,收留陈毅的阿嫂除了每天给陈毅料理伤口,更十分警觉地关注着周围的风吹草动。

一日黄昏,陈毅正坐在阿嫂家屋后的一棵桐子树下读书,警卫员则在一旁擦枪。

突然间,院中狗狂叫起来,阿嫂顺着狗叫的方向看去,就见敌人荷枪实弹,冲着院门而来。

一时之间,阿嫂感觉心脏都要跳到嗓子眼了,眼看敌人就要到跟前,也没法直接喊叫提醒屋后的陈毅。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家中圈养的一头肥猪竟然跃出猪圈,跳了出来,阿嫂见状急中生智,直接捡起地上一块石头,向肥猪扔去,嘴里还大声吆喝道:

“你这只瘟猪,还不赶快回去,这么多兵来了,一枪就能把你崩了!”

这句吆喝声中气十足,直接就入了屋后的陈毅和警卫员的耳朵,俩人一听就知道是敌人来了,赶紧就钻进了深山老林之中。

一直到晚上,陈毅和警卫员才摸黑下山,一见到阿嫂,陈毅便竖起大拇指道:“阿嫂,真有你的,你都要当得一个诸葛亮了,要不是你,我恐怕早见阎王去了。”

“什么诸葛亮啊,都是你老刘同志(陈毅在油山时化名)命大,碰上这猪仔救命啊!”阿嫂再闻夸奖,呵呵笑言。

第二天,阿嫂便又叫上自己的丈夫,在阁楼一旁侧门,摊了一块桥板,以便之后再遇前一天的紧急情况,好让陈毅迅速转移,藏进山中。

陈毅见状,对于这位连着救自己性命的阿嫂,心中更深深感激。

伤好后,为免暴露给阿嫂惹来杀身之祸,陈毅很快就又回到深山老林。

这期间,敌人的盘查围剿也愈加疯狂,为红军送饭的两名乡亲先后被捕,在狱中被折磨得奄奄一息。

而就在这时,阿嫂自告奋勇,不惧掉脑袋,扛下了为红军游击队战士们送饭送药的重任。

她每每提着一支竹篮,佯装上山打猪草,实际上是为游击队送饭,买东西,递情报。

由于敌人封锁了整个山区,粮食都难买,药品、香烟等紧俏物品更不用说。

陈老总有段时间烟瘾犯了,阿嫂都有办法送来烟叶。

一次,烟叶送到,陈老总赶忙接过,卷了一支,抽了起来,半晌,陈老总才反应过来问阿嫂:“敌人盘查得那么严,你是怎么过关的?”

话音一落,就见阿嫂笑得灿然,说起了自己将烟叶包在荷叶里,用泥土夯实在桶内,然后再在桶内装满大粪,冲敌人借口上山给李子树施肥的经过。

陈毅闻言,看看自己嘴边的烟叶,不禁苦笑自嘲道:“还好,还好,没杂味。”

此后,阿嫂又数次出色地完成了为游击队提供支援的任务。

端午节时,阿嫂还特地包了粽子,冒雨给游击队送去。

饿了不知多久的陈毅和游击战士们看着香喷喷的粽子,满眼感激。

陈毅又连忙问道:“阿嫂,叫我们怎么感谢你呀。”

阿嫂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笑着回复:“这算什么?你们要不是为我们穷苦百姓闹翻身,也不会被困在我们这穷乡僻壤,更何况,你不都说,有福同享嘛!”

说罢,一个刚从阿嫂手里接过粽子的游击队员突然问道:“阿嫂,我们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呢。”

闻言,阿嫂轻叹一口气道:“我从小出身穷人家,3岁就被卖来做童养媳,哪里有什么大名啊,只不过大家都习惯叫我三娣子。”

说完,阿嫂干脆对着陈毅道:“老刘同志,你文化高,要不你给我起个名吧。”

陈毅顺势接话:“那我可就不客气了,阿嫂,你娘家姓啥?”

“周。”

“那就叫周篮如何?这个篮不是兰花的兰,而是这个篮。”说话间,陈毅提起了手边阿嫂用来给大家送粽子的篮子,而后继续道:“你看,你经常提这个竹篮给我们送东西,手里总少不了它。”

“蛮好!”阿嫂爽朗地笑了,自此,包括陈老总在内,游击队的战士们都换阿嫂作“周篮”。

一直到解放后,陈老总都记着“周篮”的名字。

1962年,陈老总特意给当年赣粤边游击区的江西省信丰、大余县委发去一封信,请求县委派人帮自己找一人,并转告转告她,选择适当时机,前来北京我家里作客,我一定要热情招待她。

而这人,就是周篮嫂。

1963年,中央在北京召开千人大会,陈老总又特意找到来北京开会的信丰、大余县委负责人,要对方回去时帮自己“带200块钱去还债”。

大家当时被弄糊涂了,“还债”,还什么债?

陈老总认真道:“这个债一定要还,这是我欠周篮嫂的游击债。”

说罢,陈老总将当年在游击战中,受敌人疯狂地围追堵截中,几次化险为夷都多亏周篮嫂的故事以及自己为周篮嫂取名的往事娓娓道来。

在座之人听了无不非常感动,大余县长为此下向陈老总许诺:“请首长放心,我们回去一定要找到周篮嫂。”

很快,周篮嫂的下落终于被找到,她还活着。

1964年,陈老总好几次都打算回江西一趟,看望周篮嫂,却因为外事工作繁忙,屡屡未能成行。

最后,陈老总只好委托夫人张茜回了一趟江西,看望了周篮嫂一家,并带去了陈毅的问候。

此后,陈老总邀周篮嫂去北京自己家里作客,因为种种原因,周篮嫂也未能成行。

1972年1月6日,陈老总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

不久后,1975年12月7日,周篮嫂也不幸病逝,当年和陈老总一起历经3年游击战的几位领导同志特派人给周篮嫂送去了花圈,以示哀悼。

另外按照周篮嫂的遗愿,她的遗体被安葬在了自家后半山腰上,那里同时也是陈老总当年和游击队员经常开会的地方。

到今天,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依然陈列着一个竹篮子,那便是周篮嫂当年用过的。

而周篮嫂当年为陈毅医治腿伤的那间阁楼,为游击队员送饭走过的小道都在,另外周篮嫂的家中还保留有陈老总的手写诗词,以及陈老总女儿和他们一家人的合影。

这些都成为了那段游击岁月下军民鱼水情的最好见证。

斯人已逝,有关周篮嫂的事迹以及她同陈老总之间的挚情厚谊也将永远流传。

素材来源:

[1]吴寿生,叶功富,袁荣德等.周篮嫂智援游击队[N].赣南日报,2021-07-01(T34).DOI:10.28275/n.cnki.ngnbr.2021.001951.

[2]盛永年.生死情谊——周篮嫂救护陈毅[J].党史纵横,1996,(02):21-22.

[3]陈其明.大山作证——陈毅与周篮嫂的故事[J].党史文苑,1994,(01):25-27.

[4]陈毅归还“游击债”[J].党的建设,1992,(07):44.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感谢大家支持!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