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让无数人鼓起离开家乡的勇气,却不是每个人都有站稳脚跟的运气。
毕竟时代的齿轮转动,有人站上巅峰,有人跌落谷底。
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矿工精一就站在了命运的分岔路。
由于资方关闭矿井,精一不得不携带妻子儿女和父亲迁往北海道垦荒,这一路的所见所闻也恰好串联起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日本风貌。
从博多、大阪到东京,每个地方都比他们的故乡更加先进,而这些新鲜事物也在考验着整个家庭的风险抵抗能力。
首先受到考验的是金钱,小城市的消费自然比不上大城市,一家人舟车劳顿并没省下多少,因为光是路费就耗去了不少家底。
其次是传说中的亲情,精一原本想要让父亲住在城里的弟弟家,可看到房车皆有的背后是负债累累,似乎前路也显得愈发艰难了起来。
最后被狠狠拷打的是生命,因为水土不服女儿生病了,尚在襁褓中的孩童没有挺过这一路疲惫,回到了天堂。
也正是在这样巨大的悲痛下,妻子民子质问自己的丈夫——我们到底为什么离开家乡?
把目光调回到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资本主义比封建土地兼并更迅速地吞没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成为一种遥远的怀想,求生的本能让精一一般的人们选择背井离乡。
虽然这段旅程只有三四天,但却浓缩了大多数人朴素又无奈的生存选择。
我们之所以离开家乡,是因为家乡无法再提供生存的可能性,能在这风云际会的世间找到一根救命稻草,已然是普通人最真挚的愿望。
毕竟这世上无依无靠的草根最多,没有啃老的资本,没有耀眼的才华,没有天降的运气,却得使命必达地把日子过下去。
时而随着世道浮沉,时而向命运折腰,好像没有什么决定是自己做的,没有什么机会是为自己来的。
你问ta这样活着的意义是什么,ta可能反问你意义是什么,毕竟仅仅是为了活着,就已经没空做多余的思考。
这就是山田洋次的《家族》,也是其最有名三部曲之一,与《故乡》《同胞》齐名,关注的都是普通人的故事。
原本影片一开始,观众只会记住嘈杂的车站、局促的一家人,但当他们如每个平凡人一样在社会上频频碰壁,强烈的感同身受便扑面而来。
无论是女儿早夭,还是父亲在抵达北海道后离世,在这场家族迁徙里他们失去了太多,而每次失去都在考验人的得失心——我付出这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
尤其是在只有失去看不见回报时,精一和民子都一度绝望,然而,当他们站在冰冻北国土地上,村民的热情和关心又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因为只有努力活着的人才明白,冬天如约,春日亦如此,只待冰消雪融,就能看见生的希望,哪怕这希望姗姗来迟。
于是,当精一和民子的脸上再度洋溢笑容,他们已然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生命力顽强的普通人知道,家乡和过去都是一处寄托,人不可以忘本,同样也不能拒绝向前看。
他们也虔诚地相信,只要有一丝希望,就是整个家族的曙光,而每次不得已的出走,都只为找到这份曙光。
不吹不黑,看个电影,说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