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常规下的教育,打造出金子

香香米 2024-08-23 20:46:29

70年代,绝大部分父母不允许孩子看课外书。认为,与其让孩子看书,不如帮家里干活。

但是,有极少数的父母打破常规,不但允许孩子看课外书,还愿意用自己半个月的工资给孩子买书。

而且,这个妈妈自己并不是高知,只是一个农村妇女。

这种现象在全国都很少见,当时的人是不可能理解的,也不可能认同这极少数打破常规的父母养出来的孩子。

然而,这些孩子后来成为了精英中的精英。

然后,其他父母们开始学习让孩子看课外书,把这个当作改变命运的方法。

但是,我想说已经晚了。

虽然书还是那些书,但是在不同的时间,它产生的作用不同。

当所有人都在做这件事的时候,它就不会再有原来的效果和红利。

您只能做几乎没有人做的事情才可以出类拔萃。

比如,

大家都在鸡娃,您就给孩子减负;

大家都在刷题,您就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大家都在管控手机,您就让孩子用手机学习多领域的知识;

大家都控制孩子,您就顺应孩子。

明白了吗?

减负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容易理解。但为什么要用手机学习多领域的知识呢?因为这就像50年前的课外阅读一样,虽然让人恐惧,但它可以让孩子学到书本上没有的多领域知识。

最重要的是,这些知识最后可以产生碰撞,碰撞之后产生的新东西才是最关键的。

减少控制,顺应孩子的发展,是因为人为的指导比不上孩子本性中的智慧。

教育慢半拍

艺术生吃香的时候都去学艺术,钢琴天天练,二胡天天拉。听说艺术不加分了,又转向科技赛道了,让孩子搞C++了。

孩子还有两年高考,听说有些职业学院包分配还是铁饭碗,又打算报职业学院了。

随大流容易慢半拍,还容易掉坑里。就说那些职业学院过不了几年就会出现饱和,挤破头想往里进,最后哪也不吃香了。

您想要跟上节奏享受到教育的红利的超前,就是说您要比所有人有更深刻的认知和更清晰的洞察力。

现在如果能知道10年之后的事情,那么您倒推现在的行为,也就知道如何教育孩子了。10年以后,不是人工智能时代,而是超级人工智能时代,那时候机械性死记硬背全都没用了。

10年以后能享受教育红利的孩子是,自我意识信号强,精神生命力强健,懂得多领域的知识,有决断力,有奇思妙想,有心力本分做事。

人工智能负责运算和预判,人做决定,用自我意识产生想象。

现在要做的事是减少控制,让孩子听从内心的指引,自动进化,这个要比人为的干涉高明得多,只有这样才有资格与超级人工智能合作或高度融合。

在这个原则之上,再搞务实教育,了解就业状况结合孩子兴趣择校。

延伸一下说,就是先把孩子的本质培养成金子,让他在哪个环境都能发光,另外再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情况作出抉择。

蓝色水球不生产无用的人

诞生在美丽蓝色水球上的孩子,都有他的特点、天赋,与其他人不同,加以培养就可以有无限的可能。生命力再强的孩子,也得通过做事来展现,做的事情符合自己的热爱和天赋才可以持续。

简单的事情持续做,坚持到底,才可以产生量变到质变,拿到结果。

只用语数英成绩来判断孩子的价值,大错特错。

只有语言天赋、数理逻辑天赋的孩子,才更容易把语数英学好,其他天赋的孩子肯定会吃力一些。

一刀切流水线的教育不是适合每个人的,不能因为现在的教育是这样,就非得把孩子逼得成绩好。

成绩差不多就行了,应付着学校里的事情,坚守着孩子的天赋和兴趣。

不用搞太多的兴趣班,劳民伤财,精准选择,用眼睛看,多看几年,孩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就报个什么样的班,其他的都不用报了。

另外,顺应孩子,让孩子展现出他本来的面貌,才能精准地发现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天赋所在。控制下的孩子,看不到真相。

家庭教育也是一部分人先觉醒,带动其他人觉醒。

不求一步到位,您早晚会觉醒,一路同行,祝福!

0 阅读:6

香香米

简介:家庭教育也是一部分人先觉醒,带动另一部分人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