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太虚幻境剧照
01关于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红楼梦》很重要的情节,它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
《红楼梦》400多个人物,众多线索、故事,如何从一个好的“视角”切入很关键。曹雪芹的写作手法很高明,第一回开宗明义从一个神话传说开始,随即一僧一道进入红尘,先出甄士隐和贾雨村,目的是引出林黛玉,贾雨村革职后成了林黛玉的老师,随后贾敏去世,贾雨村陪同林黛玉进入贾府,顺便为自己谋取差事,乱判“葫芦案”后薛宝钗进京。
短短4个章回就把《红楼梦》的主要人物都出来了。
第五回主要描写“太虚幻境”。
初读《红楼梦》的人,对太虚幻境那些诗词歌赋以及“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里的判词摸不着头脑。随着阅读的深入,读者才明白其中的妙处:曹雪芹用“诗谜”的形式把《红楼梦》人物的结局透露出来了。按照《红楼梦》原著的描述,结尾又回到“太虚幻境”,把前面“判词”的暗示逐一揭示,首尾照应。可以说,“太虚幻境”是《红楼梦》的一个提纲。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很精彩的篇章,但遗憾的是,在经典的87版电视剧《红楼梦》里没有对“太虚幻境”的演绎,只是在林黛玉病重快去世时,用做噩梦的形式稍微塑造出林黛玉作为“绛珠仙子”的形象,没有深入刻画下去。
在89电影《红楼梦》和2010版的《新红楼梦》里,都有对“太虚幻境”深入的演绎。
89版电影《红楼梦》剧照
这给就我们提出2个问题:
第一,为何87版《红楼梦》没有拍太虚幻境?
第二,为何89电影《红楼梦》和《新红楼梦》都拍了太虚幻境,还是没有比过87《红楼梦》呢?
0287版《红楼梦》为何没拍太虚幻境?王扶林指出2大原因《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如何把“宝黛钗”的爱情故事和贾家的荣枯搬上荧屏很考验编剧的功底。当时仅有周雷一人做编剧,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顾问胡文彬向王扶林推荐了刘耕路,为了更好按时保质地完成剧本,又把周岭找来,三个人共同创作剧本。
87《红楼梦》编剧周雷(中)与演员们
王扶林对剧本创作提出“忠于原著,妙于剪裁”的宗旨,前八十回由周雷、刘耕路负责,后四十回由周岭负责。
《红楼梦》拍摄完成后,由电影剪辑大师傅正义进行剪辑。当时令傅正义感到很惊讶,就是87《红楼梦》剧组拍摄的镜头很丰富,剪辑的过程几乎没有需要补充拍摄的镜头。
由以上可知,87《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在剧本创作方面功不可没。多年后王扶林感慨地说:“一部好的影视作品,剧本的创作非常关键,没有高质量的剧本,一切都无从谈起。”
“忠于原著,妙于剪裁”的方针,对《红楼梦》的改编是很适宜的,《红楼梦》中那么多人物、线索、故事,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能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剪裁,从而达到精炼的目的。
傅正义的剪辑又是一个“精简”的过程。相关故事情节和镜头因为显得不协调而被删去:比如秦钟的戏份被删去;甄士隐“小荣枯”的镜头被删去;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镜头被删去;林黛玉听闻贾宝玉和薛宝钗定亲的消息后,悲痛欲绝晕倒在石凳上的镜头被删去……镜头拍了被剪掉,虽然挺可惜,但是从整体情节推进方面显得更简洁,体现出傅正义的高水准。
但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故事情节在87版中没有拍摄,“太虚幻境”即是一例。
多年后,王扶林谈起这个情节还是很感慨,透露了两个原因:
第一,理解能力的原因
那时候王扶林认为,“太虚幻境”描写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里的那些判词,带些“宿命论”或者“封建”的东西,不适宜拍摄。但是多年后王扶林改变了想法:曹雪芹描写的“太虚幻境”是一个神话,有它固有的幻想体系,正是通过这些幻想才让《红楼梦》显得更丰富。
王扶林说:
当时我们对《红楼梦》没有完全深入地理解。
第二,经费和技术的原因
87《红楼梦》的拍摄经费只有500多万元,这些钱不够,后来一位山东企业家陈增友慷慨解囊,为剧组解决了一部分资金问题,《红楼梦》才得以继续拍下去。与87《红楼梦》同时开拍的电影《红楼梦》,当时的预算有2000多万元,可以想象电视剧与电影的预算差了多少!
之所以如此,一个很大原因在于当时电视剧是一个新兴事物,80年代家里有电视机的并不多,因此电影观众比电视观众要多得多,电影拍出来后有票房收入,电视剧不普及,况且当时对电视剧的营销方式还不成熟,这造成电影的预算多而电视剧的预算少。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的神话情节,可以想象,要塑造这个场景需要很多“特效”。那时候特效技术也不是很成熟,照王扶林的说法,别说三维的特效,就是二维的特效也要花很多钱,鉴于剧组的经费不足,特效也不好制作,于是剧组决定把“太虚幻境”这个“桥段”避开。
王扶林说:
这么两个原因就把这段戏去掉了。
多年以后,王扶林谈起“太虚幻境”还是感到非常遗憾,他觉得就算当年没有拍出太虚幻境,也应该把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的戏拍出来。
因为按照“太虚幻境”的神话,贾宝玉是神瑛侍者,林黛玉是绛珠仙子,神瑛侍者对绛珠仙子有灌溉之恩,若干年后,神瑛侍者下凡经历红尘,绛珠仙子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也下凡为人,她没有可以报答神瑛侍者的,于是用“一生的眼泪来还他”,按照神话逻辑,这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一个“缘起”。
贾宝玉第一次见林黛玉时,就觉得她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一样。林黛玉也觉得贾宝玉很眼熟。
贾宝玉对贾母说:“这个妹妹我见过。”贾母笑称贾宝玉是“胡说”。其实,这是作者写作手法的高明之处,通过这种方式与太虚幻境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联系起来,两人又在“凡间”相遇了。
王扶林说,假如让他重拍《红楼梦》,一定不会把“太虚幻境”去掉,87版没拍太虚幻境是他的“最大遗憾”,这样对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的“缘起”——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的灌溉塑造地不丰富,哪怕用“闪回”描述一下也好。
03电影《红楼梦》和《新红楼梦》都拍了“太虚幻境“,为何仍比不过87版?《红楼梦》已经重拍过多次,这其中,89电影版《红楼梦》和2010版《新红楼梦》很引人注目。
与87《红楼梦》相比,这两部《红楼梦》都对“太虚幻境”有详细塑造,电影《红楼梦》里太虚幻境的众多仙子们美轮美奂。《新红楼梦》的太虚幻境塑造地也很详细,特效镜头唯美精致。
89电影《红楼梦》剧照
但是,两部《红楼梦》虽然斥巨资打造,为何还是没有超过87版呢?
一部影视剧的成功与否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不是全面、完整展现里面的情节就是好的。
“太虚幻境”在《红楼梦》中固然重要,但并非“必需”的存在,就算87版没有拍“太虚幻境”,也对全剧的发展没有必然影响。此其一。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艺术的“协调”问题。
《新红楼梦》太虚幻境剧照
在89电影版《红楼梦》和《新红楼梦》里,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就是故事情节的推进显得平铺直叙、波澜不惊,就像温吞水一样,令人感觉不到惊讶和期待。
名著改编成影视剧并获得成功是很不容易的。首要一点在于,名著故事读者是清楚的,与新创作的作品不同,新作品独特的“原创故事”令读者感到陌生,有一种新鲜感。对于重拍的古典名著,观众更多的不是看故事,而是看有没有新意:剧情有没有创新,演员有没有新的演绎。
89版电影《红楼梦》剧照
与87版《红楼梦》相比,89电影版《红楼梦》和《新红楼梦》的剧情没有创新,演员对角色的塑造泛善可陈,试想,在观众已经对《红楼梦》故事一清二楚的情况下,就算剧组把故事拍摄地再完整、全面,也无法引起观众的期待。
毫不客气地说,89电影《红楼梦》和《新红楼梦》之所以观众反应平平,就在于二者都是老老实实、平铺直叙地讲这个故事,尤其是《新红楼梦》,在“红学会”的“指导”下简直拍成了一个“科普片”,一方面有演员的演绎,另一方面还有大量的画外音来解说,虽然“忠实于原著”,但观众到底是听还是看呢?
《新红楼梦》拍摄及成片后的效果
反观87《红楼梦》,虽然故事情节不如《新红楼梦》完整,甚至连很重要的“太虚幻境”都没有拍,观众还是认为87版经典。就在于王扶林对编剧提出的那个8字宗旨:“忠于原著,妙于剪裁”,编剧非常巧妙地对《红楼梦》做了“剪裁”:他们并不是平铺直叙地对原著进行改编,而是适合于改编的就保留下来,不适合于改编的就裁掉。
不应忽视的是,《红楼梦》的故事太庞杂,人物、线索众多,有些人物虽然戏份少,但很关键,比如傻大姐,对检抄大观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这个人物保留下来;另外的人物比如冷子兴、秦钟,87版也拍了他们不少的戏份,但最终被删掉,就因为这几个角色无关紧要。
换言之,假如类似可有可无的角色掺杂其中,非但无助于剧情的推进,反而还会令剧情拖沓,不简洁,整体上显得不协调。
电影《红楼梦》剧照
王扶林没有拍“太虚幻境”固然遗憾,但仔细一想也是很高明的。假如像89电影《红楼梦》和《新红楼梦》一样完整拍摄“太虚幻境”,就可能产生一个“不协调”的效果,把《红楼梦》故事复杂化了,对于广大普通读者来说,很可能分不清这是个现实主义的故事还是神话故事。
另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曹雪芹之所以把“宝黛钗”的爱情故事“移植”进一个“神话外壳”里,并非表明这是一个“神话故事”,而是一种“春秋”笔法,避免这个故事与作者生活的现实联系在一起!
虽然他这种聪明的写作手法还是被别人看穿,但他这个想法的本意还是应该被读者谨记的!
87《红楼梦》的剧情和画面很简洁,推进快速,对人物的塑造很到位:比如陈晓旭、邓婕等人精彩的演绎。去掉“太虚幻境”的神话部分,非但没有减弱《红楼梦》的内涵,反而还加强了它的艺术效果,就因为王扶林导演“剪裁”出来的是一个纯粹的“现实主义”故事,而非掺杂了神话的!
电影《红楼梦》里的太虚幻境
因此,三部《红楼梦》影视剧相比,87版《红楼梦》犹如甘洌的酒,饮之令人沉醉;89电影版《红楼梦》和《新红楼梦》就如温吞水和奶茶,没有令人沉思回味之处,显得平淡无奇。
结语在中国古典艺术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创作手法叫做“留白”。比如在很多国画大师的作品里,留白是常用的艺术手法:宋朝的山水画只画出远山的一角,留出大片空白;齐白石画虾不画水;都是对艺术“留白”的精彩运用。
87《红楼梦》的导演王扶林也是运用“留白”的大师,他把《红楼梦》故事巧妙地“剪裁”出来,剪辑大师傅正义又经过巧妙的剪辑,令这个故事显得更精炼:冷子兴和秦钟的戏份最终只露了一个脸,但并不妨碍故事的完整,因为没有表现出来的部分可以交给观众,观众通过想象来补足,这种“留白”的手法很高明:创作者与欣赏者产生了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