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 御制掐丝珐琅宝相花纹凤耳炉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27cm
此炉造型取法商周青铜鼎,弧顶,直口束颈,圆鼓腹,下承三鎏金飞龙形足,气韵高贵,端庄稳重。肩部两侧置鎏金立凤耳,双凤立体精铸,引颈昂首,垂尾内卷,羽翼上扬,其形象生动,动感十足,尽显皇家气派。 炉身外壁通体天蓝色珐琅釉地,上以深蓝、宝蓝、红、绿、白、黄、粉等珐琅釉色饰宝相纹及夔龙纹,大朵的宝相花相隔分布,排列有序,花叶翻卷自如,绽放舒展,珐琅釉色艳丽纯正,色彩搭配讲究画理,花瓣和花叶均采用晕染效果,浓淡相宜,精美华丽而不失古朴庄重,艺术感染力极强。炉盖掐丝珐琅饰蝠纹,四周鎏金镂雕缠枝莲花图案,以便香烟流入空气之中。盖顶装饰仰覆莲钮座,上承镂空缠枝莲纹提钮,细节均刻划细致入微。 本炉造型敦实挺拔,鎏金璀璨,掐丝繁密而不繁乱,珐琅料用色众多,炫目异常,并兼用錾花、镂雕等手法,表现了清乾隆掐丝珐琅工艺多种技法相结合的发展趋势,为当时同类器物的典型代表,且整体状态保存良好,难能可贵。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花卉蝠寿纹盘
年代清乾隆
尺寸直径35.3cm
带日本原盒 乾隆一朝,皇帝不仅勤于政务,而且艺术造诣深厚,其对掐丝珐琅器的制作相当关注,据《造办处各作承做活计清档》记载,他不仅亲自过问掐丝珐琅器的设计和制作,并且对制作中出现的技术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制作精美者给予赞赏,粗糙者给予惩处。使得此一时期掐丝珐琅工艺有了空前的提高。此盘即为依照‘内廷恭造之式’制作而成,器形规整,法度严谨,比例适当,精、巧、秀、雅齐备。 本品造型平稳端正,弧腹渐收,圈足。盘内、口沿、圈足均作鎏金装饰,澄黄润泽,光亮柔和,予人雍容典雅之感。盘身以精铜而制,器壁采用掐丝珐琅工艺,施天蓝色釉料为地,以红、黄、深蓝、白、绿、粉、黑等珐琅釉色装饰,纹饰层次分明,盘心饰夔龙纹、缠枝莲纹、如意云头纹、云蝠纹、缠枝花卉纹等;盘外壁饰如意云头纹,缠枝莲纹、菊瓣纹;外底饰冰梅纹。整体纹饰工序繁缛,构图华丽,均为乾隆朝典型风格。整体掐丝粗细均匀,流畅婉转,工艺精细,色浓郁丰富,温润秀雅,正呈现了皇家专用器物华丽富贵的特色,应作为贺寿礼物。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象足洗
年代清乾隆
尺寸直径48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楷书刻款 此洗以精铜铸胎成形,体量硕大,装饰风格端庄华美,传世稀罕。阔敞口,内敛弧腹,底承三象首足。全器内外均施天蓝色珐琅釉,其上掐丝描绘缠枝莲纹,花纹嵌填红、黄、绿、白、蓝色珐琅彩,色泽纯净柔和,中间夹杂细小沙孔,大小不一,特征明显,十分自然。盘心设计十分别致,以铜錾刻龙凤呈祥图,其上鎏金,纹饰立体感强,龙凤飞舞盘旋,生气盎然。大洗底设三象首足,面目饱满,厉齿硕长,巧以卷鼻支撑为足,很见构思功力。口沿及洗底一周鎏金,口沿錾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单行楷书刻款。,近足处包铜,錾刻鎏金莲瓣纹一周。全器纹饰繁密而流畅,珐琅填彩严谨细致,色彩艳丽堂皇,鎏金处厚实亮丽,保存至今,难能可贵。 掐丝珐琅器在明景泰和成化两朝最为常见,其后工艺水平均稍有下降。清代的景泰蓝工艺胎薄,掐丝细,彩釉也比明代要鲜艳,花纹图案繁复多样,而乾隆时期制品虽不能和景泰、成化时期相比,但是比起弘治、正德以后的出品物也绝不逊色。此洗整体庄重典雅,珐琅釉色明丽鲜艳,布局兼顾整体感与层次感,纹样繁华似锦,令人赏心悦目,观赏及收藏价值兼具。且手感沉重,器型硕大规整,具有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颇显皇家气质,为一件不可多得的乾隆宫廷造办处生产的掐丝珐琅佳器。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香瓶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13.2cm
“乾隆年制”,“凊”字楷书刻款 香瓶为盛置火箸火铲之用。以前曾有人用各种漆瓶和瓷瓶来盛箸、铲之类,但箸、铲均为铜铁制品,瓷漆 瓶都不适用,仅能作为陈设之用,形同虚设。最合适的还是铜瓶。此瓶为炉瓶三式之一,作焚香用具。 本品呈净瓶形,器形虽小,但造型端庄隽美,亭亭玉立。长颈撇口,溜肩,悬胆式腹,底承圈足。口底鎏金厚实,瓶身施以掐丝珐琅工艺,通体以天蓝珐琅釉为地,以红、黄、蓝、绿等诸彩双勾线饰缠枝莲纹样,四朵大花饱满丰腴,缠枝草叶,翻卷缠绕,相互交迭,构成繁密茂盛之势,色彩浓郁,丰富多彩,为标准之乾隆宫廷风格。底刻“乾隆年制“”楷书横款及“凊”千字文款。其字摘取于千字文中的“临深履薄,夙兴温凊。”,“凊”字在千字文中位列二百六十四,取千字文做掐丝珐琅器之标记乃乾隆时期之规定,为乾隆宫廷标记之用,以区别紫禁城中不同宫殿内的所属陈设物。 整件香瓶所施珐琅釉色纯正,掐丝翻折宛转,填釉饱满,工艺精致,呈现华美清丽之态,秀雅灵动之形,为清乾隆时期养心殿造办处珐琅作所造,展现出乾隆宫廷珐琅作的高超工艺和辉煌成就。
清乾隆 掐丝珐琅缠枝花卉开光夔龙纹高足杯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11.6cm
“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刻款 此高足杯为侈口,深弧壁略下敛,高撇足。口沿、内壁、腹足交接处、足缘皆鎏金厚重。器身以蓝色珐琅釉为地,外壁以掐丝技法制作夔龙团寿纹,以四等距分布。间饰缠枝花卉纹。杯高足上部为一圈蕉叶纹承托杯身,中间饰一周缠枝花卉,最后辅以如意云头。铜胎与铜丝流光回转,勾勒出婉转花纹,纹样中填红、黄、蓝、绿、粉等珐琅彩料,搭配精美,寓意美好,精彩纷呈,纹饰主次分明。圈足底心錾刻方形双框“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二行楷书款。杯身虽小,但整体比例十分合理,造型匀称,华丽大气,掐丝线条精致有度,做工玲珑清秀,金色亮润,釉料深沈,透露出富丽典雅的皇家气息,为典型乾隆宫廷掐丝珐琅御制之物。同类可见,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品,与本品形制、纹饰、工艺几近相同,可资比较。
清乾隆 掐丝珐琅将军宝、摩尼宝一对
年代清乾隆
尺寸高38cm*2
来源:Jean-Louis Picard拍卖行,1995年2月23-24日,lot222 本品掐丝珐琅将军宝、摩尼宝,属佛教七政宝中的两件,又称七珍,其他为法轮、皇后、大臣、白象、宝马,据印度佛说,转轮圣王有七政宝随同,护持属地,七政宝之说后入佛义,其随同轮王临世。七政宝亦作供养释迦如来佛,象征其觉静与护法之力。因七政宝与圣王之渊源,得帝王喜爱,使其成为宫廷中常见装饰。清代宫廷信奉藏传佛教,经常下旨制作七珍或八宝造形之法器,有瓷质、金属等多种形式,这些供器作为藏传佛教的特殊象征符号,用以供养诸佛。 此对七珍供器铜胎,胎体厚重,通体以掐丝珐琅兼具錾刻鎏金、嵌宝等多种工艺于一身。上部为铜鎏金錾刻火焰为外廓,内置将军宝珠及摩尼宝珠,二者形态各异,纹饰錾刻华丽,尽显其静穆神圣,局部以镶嵌宝石装饰,富有庄丽之感。二珍均置于掐丝珐琅莲花器座,座上部为盛开莲花及莲蓬,四层仰莲瓣交迭,莲瓣饱满鼓起,瓣尖挺拔,色彩缤纷典雅,华美绚丽;中部为铜鎏金宝瓶,两侧掐丝珐琅饰双螭龙纹飘带缱绻,下部为掐丝珐琅二层圆台座,饰以缠枝花卉纹、覆莲瓣纹与回纹等纹饰。两件供器装饰风格一致,工艺相同,应为同时所制,配套使用。整体布局紧密,繁而不乱,以鎏金、掐丝珐琅交错装饰,既显其静穆神圣,又不失华美高贵,当为乾隆时期珐琅器作精品。 “七珍”又称七宝,藏传佛教供奉的七珍在《翻译名义集》卷三云:“佛教七宝凡有两种,一者七种珍宝,二者七种王宝。”王宝为另一种涵义的七珍,是转轮圣王拥有的七珍。分别为金轮宝、主藏宝、大臣宝、玉女宝、白象宝、胜马宝、将军宝七种,为佛前供器。 金轮宝,即法轮;象征佛法像轮子一样旋转不停,永不停息。主藏宝,又称摩尼宝、珠宝,表示佛教端严殊妙、圆明光莹;大臣宝,即文官坐像,表示持守戒律,智慧理性;玉女宝,又称王后宝、妃宝,为女性菩萨形象,表示妙静和平,有去烦恼得净乐之意;白象宝,由于个性温和,为佛教所推崇。胜马宝,身带鞍缰,背驮宝珠,表示佛法传播广远,一帆风顺;将军宝,又称兵宝、武士宝,为一持兵器的武士形像,表示护持佛法、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同类可见,沈阳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套“清乾隆 掐丝珐琅蟠螭八宝”,形制、工艺均与本品一致,应为乾隆宫廷同一时期制作,唯所供法器不同。可兹比较。
图片来源于网络、嘉德拍卖行等;文章内容参考自网络、书籍;若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