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神女,亦称瑶姬、姚姬、云华夫人、巫山之女、灵华夫人或妙用真人,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形象。据《水经注》和《襄阳耆旧记》记载,她是炎帝——即南方天帝赤帝的女儿,名为瑶姬。瑶姬未嫁便英年早逝,安葬于巫山之阳,其精魂化作灵芝,依草而生。
在道教文化中,巫山神女被尊崇为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从而融入了道教的神话体系。她的形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广为流传,不仅出现在屈原的《山鬼》中,还在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等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神女赋》,对巫山神女的美貌赞不绝口,将其描绘得如天仙下凡,令人神往。后世甚至以“瑶姬”来形容绝色美女,这一形象频繁出现在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中,其知名度可见一斑。
巫山神女不仅以美貌著称,还因其与西王母的亲密关系而备受宠爱。传说中,她曾在东海游玩,从昆仑山的西王母居所出发,向东行至巫山。被巫山的壮丽景色所吸引,她在此驻足徘徊。为了解决人间的水患,大禹被派往巫山,神女便将《黄绫宝卷》传授给他,指导他如何用锤钎凿石,造车船运土,以治理洪水。巫山城外的授书台,便是传说中瑶姬传授智慧之地。
当大禹登上山顶,想要向神女表达谢意时,却见到她变幻莫测,时而化作巨石,时而变成云朵,时而又成为游龙翔鹤。律童向大禹解释说:“夫人乃西华少阴之气,在人形则为人,在物形则为物,变化无穷,何止是云雨龙鹤,飞鸿腾凤!”话音刚落,山顶上便出现了云楼玉台,瑶宫琼宇,狮子把关,天马开道,神女端坐瑶台之上。大禹对神女的变化和神通感到无比敬佩,向她请教治水之道。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成功离不开神女的大力协助,成就了千古伟业。
据传后来其他姐妹下凡来找神女,留下了一半上天,一半姐妹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风、圣泉、登龙在凡间变成了巫山十二峰。
巫山神女的故事,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神话的内涵,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