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至五代初,渤海国是我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都城初期在"旧国"(今吉林敦化市)。渤海国长期接受唐朝册封,与唐保持"车书本一家"的关系,并积极向唐朝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发展,史称"海东盛国"。
配图与正文无关
渤海国的建立,同唐立国后东北政治形势的发展密切相关。隋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席卷全国。大贵族李渊及其儿子李世民乘势起兵,攻进长安,于公元618年建立李唐王朝。唐朝建立后,以关中为根据地,大举镇压各地农民军,消灭地方割据势力。公元624年(唐高祖武德七年)唐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随着国家的统一和强大,唐朝开始加强对包括东北地区在内的边疆各民族地区的统治和管理,把东北松漠、饶乐等地统归营州都督府管辖,营州(今辽宁朝阳市)成为唐朝统治东北的政治军事重镇。
潮海建国的直接诱因是发生在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的营州事件。唐朝任命的营州都督赵文翙骄横跋扈,蔑视和欺压契丹等少数民族。契丹发生灾荒时,营州都府不救济体恤,不管契丹人的死活。营州都督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契丹民众的强烈反抗。公元696年,松漠都督李尽忠、归城州刺史孙万荣(李尽忠内兄)率领契丹人并联合其他族人,在营州发动大规模武装起义,杀死了营州都督赵文翙,占领营州。契丹人的起义得到了靺鞨人和高句丽人的积极响应,靺鞨首领乞四比羽和乞乞仲象率部参加起义。
配图与正文无关
营州事件使唐朝大为震惊,武则天立即采取软硬兼施两手进行应对。一方面派重兵镇压营州起义军,一方面派使者去宣布册封契丹起义军首领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免起义军的"反叛罪行"。但乞四比羽拒绝受封,乞乞仲象虽未拒册封,但和乞四比羽返回靺鞨故地,蓄势待发。武则天见安抚之策没有奏效,便决然下令征伐靺鞨人。在与唐军的激战中,乞四比羽战死杀场,乞乞仲象也因故而亡。这样,抗击唐军的重任就落到了乞乞仲象的儿子大祚荣的身上。大祚荣骁勇善战,精于用兵,面对强敌,毫不畏惧,他率领的一支强大队伍,在天口岭一战中打败唐军。
配图与正文无关
此时,唐朝北方的局势出现了重大变故,突厥人南下攻唐,契丹人又归附突厥,与突厥人联合抗唐。这样,唐军通往东北地区腹地的道路被切断了,再无法继续追击靺鞨人。大祚荣利用这一天赐良机,率领靺鞨人和高句丽人继续东进,最终到达了太白山(即长白山)一带定居下来。公元698年,大祚荣"恃荒远,乃建国,自号震国王",在东牟山(敦化市西南城山子山城)"筑城以居之"。这就是渤海国初期的都城,史称"旧国"。旧国便成为渤海国初期的统治中心。随着渤海国政权的快速发展和逐步强大,唐王朝先后册封渤海首领为国公、郡王、国王,政权名号相应改为震国、郡国和渤海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