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作为四野的一号和二号首长,“林、罗”二人的名字常常出现在许多重要文件里,二人所率领的军队更是无往不利。
之后罗荣桓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暂时离开军队,可由于林彪那“不食人间烟火”的性格与新来的聂荣臻格格不入,他说:要是罗荣恒身体没有出问题的话,那四野南下就不会换政委的。
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林罗二人的情谊,可是到建国以后,罗瑞卿回忆起二人时却说道:一个司令一个政委,进城后十年不说一句话。
林彪与罗荣恒林彪与罗荣恒最早是相识于井冈山时候,不过那时的两人并不是很熟,直到1930年时,23岁的林彪调任红四军军长时,二人才产生了交集。
在当时的部队中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林彪是很难团结的,想要与他搞好关系简直是难上加难。
所以林彪这样的性格也导致了他与许多的红四军政委很难相容。
而这时一个人的身影映入了毛主席的眼中,这个人就是罗荣恒,他不仅有着丰富的政工经验,同时性格上也很宽厚忍让,这无疑是与林彪有了互补。
在罗荣恒任红4军政委一职以后,全军开始一改往日里的沉闷气氛,逐渐有了和睦欢快气氛。并且率领军队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两人的成功也让毛主席十分的高兴。
根据《罗荣恒传》记载,在这段时间里毛主席就曾与周围的同志说:罗荣恒在四军,不是与林彪团结的很好吗?
1931年8月7日,红军在良村和国民党进行了一场交战,战争结束以后,红军的主力继续前进,寻找起了毛炳文所部,同时留下了一部分部队打扫战场以及安置受伤人员。然而敌人十分狡猾,19军突然就追赶了上来,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原本收缴来的武器也被敌人给抢夺而去,受伤的人员更是被敌人给抓取。
不久,红四军的会议上,一位负责人开始批评起了良村战斗后伤员俘虏被抓,武器丢失问题。会上罗荣恒主动做起了检讨,最后经过红四军军委决定撤销了他军委书记的职务,转交给林彪来担任。
此后的罗荣恒依旧是担任着红四军政委职务。
1932年3月时,红一方面军将红四军和红十五军编为了红一军团,由林彪任总指挥,聂荣臻任政委,罗荣恒任政治部主任,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平级变为了上下级。
到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林彪成了八路军115师的师长,罗荣恒担任起了他的政治部主任,直到一年以后林彪负伤离开,罗荣恒这才与陈光挑起了115重担。
抗日战争前夕,罗荣恒患上了严重的胃病,经中央决定,由林彪来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恒担任山东军区政委,和山东分居书记,同时也规定罗荣恒养病期间,暂由林彪来代替他职位。
到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司令员杜垏明率军来攻打东北,当时任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的林彪与罗荣恒两人通力合作,数次在战场上粉碎国民党野心。
林彪与罗荣桓也并非没有产生过矛盾。
就在辽沈战役爆发前,就是否执行进攻锦州的命令,两人产生了分歧。
收到命令时,林彪是准备全家攻打锦州的。
可是当得知国民党已经将4个师的兵力派过来时,林彪开始犹豫起了攻打锦州究竟是否是万全之策。
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是因为,葫芦岛与锦州相邻,假若双方交战于锦州,而又无法速胜时,那驻守在葫芦岛的国民党军来援,我军的胜率便会大大降低。
于是林彪就想要让部队赶回长春,去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他给中央发去了电报,内容是:此时若果要是打锦州或许有受困的危险,应当迅速调兵去攻打长春,届时必然取得胜利。
罗荣恒得知林彪送往中央的这封电报以后,立即就来到林彪面前质问他:打锦州是军委下的命令,你为什么不去执行?
听到罗荣恒的话,林彪把自己的担忧讲述了出来。
这还不简单么,人多了,多摆上几双筷子就行,不执行中央军委决定的命令,那以后谁还来听我们的命令。
罗荣恒这句话说到了林彪的心坎上,他同意出兵打锦州,接着就给中央发去电报,表明了攻打锦州的决心。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的出罗荣恒在工作上是有着“小事不纠缠,大事不糊涂”的行事风格。
10月16日,林彪在采纳罗荣恒建议以后,便率领东北野战军在锦州与敌人展开了31小时的激战,这一战一共歼灭范汉杰12万人,俘虏国民党高级将领43人
1948年11月,林彪与罗荣恒在稳定了东北局势以后奉命入关。
很快,林彪、罗荣恒以及聂荣臻三位元帅,以林彪为司令员,统一指挥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至此拉开了平津战役的序幕。
这次战役以摧枯拉朽的态势取得了胜利,短短两个月消灭了52万国民党部队,华北的大部分地区也获得了解放。`
在战役结束后没多久,罗荣恒便因身体原因回到了后方休养,由聂荣臻接替了他的东北野战军政委职务。
聂荣臻与林彪的搭档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两个人常常会因为意见相左产生分歧,为此大吵一架,林彪更是对聂荣臻多次表达了他的不满,以及对罗荣恒的怀旧。
林彪为此还与身边的人说:要是罗荣恒身体没有出问题的话,那四野南下就不会换政委的。
从林彪这句可以看的出来,他对于罗荣恒的认可。
君子之交,淡如水1949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罗荣恒离开了四野,担任起了最高人民检察署检查长,主持起了全国检查机构,不久罗荣恒又出任政治部主任以及总干部管理部部长。
后来罗瑞卿儿子回忆说:
在罗瑞卿与妻子谈起两人关系时说:一个司令员,一个政治委员,进城以后十年都不曾讲一句话,这着实有些不可可思议。
林彪与罗荣恒配合以后取得的胜利是有目共睹的,那二人为何私人关系却没有那么好呢?这是与两个人的性格以及工作方式有着很大关系的。
林彪向来孤僻内向,少言寡语,尤其是在他受伤以后,这方面的性格就更深了。
后来林彪的秘书关光烈回忆说:
林彪不爱交际,也从不去串门,他最烦的就是接见外宾以及去天安门之类的活动了。尽管说林彪与罗荣恒有着几十年的战友情,可二人只能说是工作关系还可以,但绝对不能说是有私教。
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形容也并不为过。
1950年罗荣恒被任命为总政治部主任,而林彪则是担任军委副主席,尽管说此时的两个人并不是同属一个机构,可在工作上的交流十分频繁。
就如罗荣恒儿子所说:父亲之所以可以与林彪和谐相处,一个原因是父亲心胸宽阔,从来不计较得失,二是父亲和林彪分工也明确,互不干扰。
尽管说二人私教并不是很多,可是罗荣恒也用着自己的方式在保护林彪。1959年庐山会议,罗荣恒由于身体原因,便没有参加。
据《罗荣恒传》记载:庐山会议结束以后,彭真受到毛主席委托,从庐山给罗荣恒打去电话,想要征询他对林彪出任国防部长意见:“毛主席准备让林彪元帅来担任国防部长,并征询未出席会议同志的意见。”
然而罗荣恒的回答却是出乎了所有人意见。他对毛主席说道:
林彪不合适,建议由贺龙出任。。
这句话多少是有些反常的,在此毛主席让罗荣恒去东北担任一把手时,他说:我就是个书生,身体也不好,让我做做思想工作还行,可是让我去指挥作战,在这方便林彪比我强。
从这段话不难看出,罗荣恒对林彪军事上的认,但这次罗荣恒又为何会说林彪不适合当国防部长呢?
事实上罗荣恒的这个建议,是没有任何私人感情的。1950年时,林彪就因为身体的原因,去往了苏联治疗。1951年后回到了祖国,尽管说此时的林彪依旧担任着许多重要的职务,可是他的身体状况却始终让人感到忧心。
林彪的身体常年疼痛,他有着严重的睡眠问题,反而是在颠簸的路途中林彪更容易入睡。有时林彪为了能够睡一个好觉,会让秘书开着车带着他兜圈子。
对于这个情况罗荣恒是清楚的,为此他也十分的忧虑。
加上国防部长所需要负责主持军委工作,有时还要去接待外宾,出国访问,这样压力就大了,让罗荣恒很难不去担心林彪的身体能否胜任,也正因出于对林彪的关心,所以他才会去反对林彪出任国防部长。
至于为何会推荐贺龙,从革命史上来看二人是没有交集的,红军时期,贺龙领导红二方面军,而罗荣恒始终是在红一方面。抗日战争时,贺龙是领导120师,罗荣恒则是在115师。
到解放战争时期,贺龙战斗在晋绥、陕北一带,而罗荣桓则是去了山东,后来是在东北。建国以后,贺龙主管的是体育,罗荣恒负责的是总政,这更没有交集了。
这些角度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罗荣恒的提出这个建议完全是一片公心,所以才会提出的。
罗荣桓病逝1963年,罗荣桓重病住院,此时的林彪也因为身体的原因无法外出,不过他还是再三嘱托家人道:一定要去医院看看老罗。
12月16日,罗荣桓病逝于北京,林彪得知消息后,神情不禁一暗。
后来关光烈回忆说:尽管林彪与罗荣桓元帅没有私教,可是在63年12月得知他去世的消息以后,林彪还是不顾北京的大雪,行车的不方便,叫我立即准备车,陪他一起去医院,单独与罗荣桓元帅告别。
12月22日上午,罗荣桓元帅的公祭大会在北京召开。
这天的林彪起的很早,神情也变的有些恍惚,他回忆起了自己与罗荣桓的过往种种,想起了两人革命年代的共事,想起了辽沈战役时的争执,想起了建国以后......最终一切都化作了一声长长的叹息声......
在此之前叶群就曾给罗瑞卿打去电话,询问林彪是否要去参加大会。
罗瑞卿思索片刻,考虑到林彪的身体并不是很好,就说:林总身体不好可以不参加,逝世的已经不在了,在世的还是要多保重身体。
最后林彪选择了去送罗荣桓这位老友最后一程。
当天早晨9点时林彪就早早来到了罗荣桓灵堂为守灵,还不忘低声去安慰一旁的家属。
10点时候,公祭大会开始举行,由刘少奇负责主祭,邓小平负责致悼词。
接着毛主席带着众人向着罗荣桓的遗体默哀良久,深深的鞠了三个躬。
后来在罗荣桓去世几日以后,毛主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写下了一首悼念诗《七律·悼罗荣桓同志》,其中最后一句是:君今不幸离人世,国有疑难可问谁?
由此可见罗荣桓在毛主席心中是有着国士地位的。
在大会上,林彪一直默默的在一旁,一言不发,直到大会结束以后,众人开始有序离场时,林彪一路相随,陪着罗荣桓骨灰送往革命公路行程中。在沉默无语状态下,去送挚友最后一程。
那天,林彪迟迟不肯离开,他只是注视着罗荣桓的骨灰。
接着这位一生孤傲的林彪为罗荣桓提笔写下了四个字——良师益友。尽管用词不多,可j见情感至深,打破了多年谣言,而这也是林彪这一生中唯一手写的一副挽联。
关于林彪这是否是虚情假意,其实很容易就可以得出结论。
纵观林彪的一生,他个性极强,性格也孤傲,很少有他可以看的人,对人流露情感更是少之又少。
可在罗荣桓去世的今天,林彪丝毫没有去掩饰自己的内心柔软,把自己的情感毫无保留的展现了出来。
他写诗说:六亿人意气风发,日月重光,万里长征,方期任重道远;数十年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一朝永诀,痛失挚友知心。
在罗荣桓葬礼结束以后,很快春节就来临了,林彪专程嘱托叶群去把罗荣桓妻子林月琴喊到家里吃饭:
罗帅刚走,他的夫人林月琴同志一定很悲伤,你去把林月琴同志请来,和她一起坐坐,陪她吃顿便饭,这样她也会好过些。
不久林月琴就赶了过来,席间谈笑不断,这也大大的缓解了林月琴的悲伤。
事后,林彪助理李德每次在提起这件事时,都颇为惊讶,印象中的林彪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人,这么多年也一共请过两次客,其中一次就是罗荣桓元帅的遗孀。
从这里不难看出来,二人的革命情谊并未因政见的不合而变淡,君子和而不同,才更像是二人真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