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人的事情,谁说了算?

抽屉电影 2024-10-16 07:17:39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被认为是不对的时候,自然是有一套对的标准作为参考的,因为参看了这个标准,所以才能得出来我们不对。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然而标准的指定需要客观吗?自然需要客观,不同的地域有着不一样的标准,同样的一件事情自然也因为不同的地域有着不一样的标准,没有一个标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如果不能看到客观事实,自然就无法理解这个理论。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巴西喜剧电影《万能发型师》说的就是同一个标准的故事。混迹于巴西贫民区的孩子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继承自己家里的理发店,像自己的父亲那样热爱这个家庭理发店。然而孩子的母亲并没有意识到梦想是需要维护的。母亲坚持认为孩子应该去考大学,然后离开这里成就更大的辉煌,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能比完成自己的梦想更具有吸引力的了,更何况,自己的母亲此时此刻正面临着一种压力,因为拖欠房租,他们马上就会被房东清理出门。

面对着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孩子遇见了一个偶然的机遇,他需要决定自己是不是要去坚持自己的梦想,还是顺从母亲,抛开家庭去别的地方谋生,机会降临,孩子最终做了自己的选择。

作为一部巴西电影,原本我们想着可以通过本片了解一下巴西民众的日常,然而本片却是一部喜剧片,喜剧片虽然有着夸张的演绎方式,但是本片的话题,作为中国人却一点也不陌生。家乡与远方,哪个才能带给自己希望?

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民众们所面对的首要问题,对于家乡,对于自己的未来,究竟应该如何选择才能最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因为广大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遵循参考的美好生活的范本只有一个,那就是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想要实现那样的现代化,自然是需要按照他们的标准去施行,那么最终,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年轻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大城市生活。

为什么他们要去大城市生活呢?因为在经济全球化体系之下,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让本国的资源,资本以及劳动力要素高度集中,那么这些生产力要素如何高度集中呢?就必须找一个中心城市来容纳这些元素,以便得到最方便的,成本最少的调配。而发展中国家的首都或者说港口城市,无一例外就成了这些元素集中的聚集区,因此,广大年轻人就会朝着这些地方聚集。

本片中的贫民窟自然是没有任何的就业可言的,因此,孩子的母亲说的未来,说的希望,自然是想要让自己的儿子通过考大学来跳出贫民窟这个地方,从而去往别处有更大的发展,但这样做最终的结果就是贫民窟失去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从而变得越发贫困了。

资本不会朝着贫民窟流动,因此作为劳动力,自然是朝着资本流动,最终的结果就是孩子的家乡慢慢的衰败,这就是当前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对于发展中国家造成的不可逆的影响。本片的背景,也就是这种影响之下的巴西的衰败。当大城市的虹吸效应越发的明显的时候,小城市以及片中的男主的家乡就会衰败,衰败的家乡自然是黑社会横行,经济一蹶不振的。因此,他母亲的理发店才会一天不如一天。虽然本片给出了一个光明的结局,他既实现了自己当一个理发师的梦想,也收到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谁都知道,接下来的故事的走向究竟意味着什么。

如果政府不对于小城市进行资源倾斜来中和大城市的虹吸效应的话,那么发展中国家最终都会沦落为本片中的贫困窘境。他们会有一两个大城市跟发达国家的大城市没有区别,但绝大多数地方的人依旧是免不了陷入贫困。这就是美欧等发达国家的现代化标准在发展中国家所造成的影响,这绝对不是喜剧就能化解的。

本片中的所有年轻人的生活是什么呢?无限制的娱乐,似乎自己的未来跟自己无关,要不就是黑帮犯罪以及涉毒黄暴等等。即便是本片用一种喜剧的方式来很大程度化解了本片的背景,但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看到,对于巴西这个资源环境非常不错的国家,人口少,耕地面积也不少,但是却无法解决饥饿问题的本源究竟是什么?

巴西需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置属于自己的发展战略,而不是顺从别的国家提出的标准来指导本国的经济发展,片中男主对于白人传教本身就是一种排斥的态度,这种排斥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对于基督的厌恶,而是对于西方指定的国际发展制度的厌恶。然而这种厌恶能不能转化为属于巴西自己的路径?这才是本片以及这个问题该有的重心。

……

你好,再见

0 阅读:0

抽屉电影

简介:每天为你推荐一部经典电影,风雨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