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中国2843个县级政权得名由来—贵州篇下

信息公布的小酒窝 2024-04-10 17:52:02

(毕节、铜仁、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

毕节市,汉置平夷县,明置毕节卫,清置毕节县。毕节系彝语“比跻”音译,意为虎,因彝族古代的虎图腾而得名。1993年设市。

七星关区,原毕节镇,以七星关得名。

大方县,明筑大方城置州,清置大定府、大定县。1958年改为大方县,以古城名为县。

黔西县,清康熙四年置黔西府,二十二年废府置州,因在黔之西部,故名。1913年置黔西县。

金沙县,1941年析黔西县西北部及大定、遵义二县部分地区置县,以境内“金宝屯”、“沙溪坝”各取首字为名。

织金县,1913年置平远县,1914年改织金县。据《贵州名胜古迹概说》:“民国改州为县,旋改织金县,以织金河名。

纳雍县,1941年从大定县析置纳雍县,以境内纳雍河得名。

威宁县,清康熙三年(1644年)平水西、乌撒,次年在乌撒卫置威宁府。取威镇安宁之意。1913年置威宁县,1954年改为自治县。

赫章县,1913年置威宁县。1942年析威宁县赫章、可乐、野马川、财神堂四区置县。以赫章区为名。

———————————————————————————————————————

铜仁市,明置铜仁长官司、铜仁府、铜仁县。铜仁城南大小江合流处,有铜崖挺然耸立,相传渔人于河中得铜佛三尊,故名“铜人”。“人”与“仁”谐音。1987年县改市。

碧江区,2011年设地级铜仁市,原县级铜仁市改置碧江区。

万山区,古称大万山、明置铜仁府,1913年置省溪县,1941年设万山乡,1966年因置万山特区。

江口县,唐置辰水县,明置铜仁县,1913年改为江口县。江口之名,以省水,提水两河(今闵孝河、太平河)于此汇流得名。1958年撤县。1961年复设江口县。

玉屏县,明置平溪堡,清置玉屏县。县城位于氵无阳河南岸。县以氵无阳河水清似玉,隔河山峰耸立如屏,故名,1983年改今名。

石阡县,五代置建昌县,明置石阡镇,因镇内石阡河得名。一说石阡为仡佬族地名,石为石崖,阡意为洞,则有考于侗语“天”的汉译音,在侗语中“天”是“千”,石阡的得名,是以县城东的五老山和五老山第一峰——龙山崖畔的“风鬼洞”。1913年置石阡县。

思南县,宋大观元年(1107年)置思州。元置思南宣慰司、思南府,1913年置思南县。县在思邛水之南,故名。

印江县,唐置思邛县,宋改邛水县,明改印江县,“印”系“邛”字之讹。1986年改今名。

德江县,隋置挟阳县。明初改水特姜为水德江长官司。明万历年间改为安化县。1914年更名为德江县。县名得自乌江,别称德江。

沿河县,元置沿河长官司,因地处乌江沿岸,故名。

松桃苗族自治县,清置松桃厅。据清《黔南识略》:“雍正八年……建城于松桃山下,移同知驻焉。……此松桃所由名也。”1913年改厅为县,1956年改为今名。

———————————————————————————————————————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西南部而得名。

兴义市,清嘉庆三年(1798年)置兴义县。兴义之名得于清王朝镇压南笼起义之后。取“兴起忠义”之意。1987年县改市。

兴仁县,清普安县。1912年置新城县。1914年改为新县。因与别省重名改为兴仁县,由兴仁里得名。取“兴起仁义”之意。

普安县,旧之普安路、普安州,今之门普安县均因普安部而得名。

晴隆县,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置安南县。1941年以县境晴隆山更名为今名。

贞丰县,清嘉庆二年(1797年)置贞丰册,1913年改为贞丰县。贞丰,得名于清王朝镇压南笼起义之后,取“忠贞丰茂”之意。

望谟县,1940年置双江县,因与云南双江重名,以县政府驻地王母,谐其音更名望漠。

册亨县,明为广西安隆长官司地,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属贵州,以贞丰州同驻册亨。1913年置册亨县。故治在今县西册阳镇。1957年迁驻者楼镇。1965年改设册亨布依族自治县。1981年复改册亨县。

安龙县,宋置安隆洞。清置安龙府。因洞得名,取“帝王安栖处”之意。1913年置南笼县。1922年改安龙县。

———————————————————————————————————————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而得名。

镇远县,清置镇远县。县南有镇阳江,一名镇南江,故名。一说取“镇服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意命名。

凯里市,元置凯黎长官司,明置清平县,1913年改为炉山县,1958年置凯里县,因县治驻凯里镇得名。1983年设市。

黄平县,宋置黄平府,清置黄平州,1913年改县。因境内有黄平江而得名。

施秉县,明正统九年置施秉县。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取山水之名。

三穗县,1913年置邛水县,1923年更为灵山县,1987年置今县。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

岑巩县,1913年置思县,1932年改思县为岑巩县,以境内岑巩山得名。

天柱县,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置天柱县,后改名,1961年复置。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擎天”得名。

锦屏县,清雍正五年置锦屏县。以锦屏山为名。

剑河县,1914年改清江县为剑河县。一说“剑河”系苗语“雄俄”转音。

台江县,清置台拱厅,1913年改县。1941年废丹江县,划丹江河以东地并入台拱县,二县各取一字得名。

黎平县,清置开泰县,1913年置黎平县。县西有黎平守御千户所,县以此名。

榕江县,1913年置榕江县。因都柳江古称榕江流经县境,故名。榕江以多椿树得名。

从江县,1941年撤永从,以东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置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名。

雷山县,1949年置雷山县,以雷公山得名。

麻江县,明置麻哈册,1913年改为麻哈县,以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故名。1930年置麻江县。

丹寨县,1913年废厅置八寨县。1941年撤丹江县分西部入县,改名丹寨县。以丹江、八寨各取一字命名。

———————————————————————————————————————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

都匀市,元置都云府。清置都匀县。匀与云谐音。因都匀河为名。一说因城东二里都云洞得名。明代平羌将军何福镇压苗族农民起义之后,于明洪武二年(1390年)奏清朝廷,以“云之为物,变化不一”为由,改“云”为“匀”,“取均匀为义”。

福泉市,1953年因境内福泉山而得名。

荔波县,宋置荔波州,景炎元年(1276年)置荔波县。据《今县释名》:“有荔泉在城北,旧说县以泉名,柯夫子曰,土人谓老人曰波,荔波盖亦因荔姓老人得名。与雷波同”。

贵定县,明万历三十六年(1698年)析新贵县和定番州置县,取二名尾字命名。

瓮安县,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以草塘安抚司及瓮水,重安长官置瓮安县,取其中二字命名。

独山县,元置独山长官司,明置独山县。因县城东南独坡(又称独山),四野广陌平畴,一山中立,不连他山,故名。

平塘县,1941年并平舟、大塘二县置平塘县,各取一字命名。

罗甸县,1913年置罗斛县,因罗斛汛得名。1930年更名为罗甸县。

长顺县,1913年置广顺、长寨二县,1941年二县合并为长顺县,各取一字命名。

龙里县,清置龙里县。因龙架山而得名。据《今县释名》:“以龙氏所居名”。

惠水县,1941年改宝番县为惠水县。因涟江支流惠水得名。

三都水族自治县,1941年并三合、都江二县置三都县,取二县首字命名。

——————————————————————————————————————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