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视为掌管花卉生长与绽放的神仙,尤其主管春夏季节植物的生长繁衍。
润州鹤林寺传说中的杜鹃花神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民间对花神的想象:三位美貌女子身着红裙,在花下嬉游,象征着花朵的生命力和自然界的神秘力量。
当时,有一个叫周宝的节度使在重阳节的前儿日,来游鹤林寺,对道人殷天祥说:“鹤林之花,天下奇绝.常听说奇花能开非时花,此花能吗?”殷天祥说:“能。”周宝又道:“现在重阳节快到了,怎能辜负这么个大好时日呢?”殷天祥听了便提前两天前往鹤林。夜半,有女子前来,说:“妾为上元所命,下司此花.我和您一道来叫它开放。”次日早时,花已渐渐拍蕊,到了九九重阳日,烂灿如春,以至举城皆惊。
民间传说二月十二日为花神生日,这一天各种花卉盛开,民众举办祭祀活动,以示庆祝和祈求花神保佑农作物丰收、生活吉祥如意。
《淮南子》这部古籍中提到的“统领群花,司天和以长百卉”的花神概念,进一步证实了古代人们对自然界秩序和花卉生长规律的崇拜与尊重。而到了明清时期,花神的形象与人物更为具体化。明朝虽然有“百花神”之说,但并未将花神与特定历史或传说人物对应;直到清代中期,杨柳青年画通过“花神”组画的形式,首次将唐宋传奇人物和历史人物与各月份的花相对应,赋予了每个月份的花神以具体的人物形象。尽管这组珍贵的年画作品已大部分失传,但在俄罗斯尚存有一部分“花神”年画,为我们提供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的历史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