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给选手扣帽子,专欺善良选手,用项目取巧,这期《大脑》太尴尬

文翰说情感 2024-11-06 08:04:40

"特殊赛制",这个词在《最强大脑》第九季里出现的频率,简直高得让人头晕。可谁能想到,这一次的"特殊",特殊到让施一公教授都看不下去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节目组设计了五张芯片,玩起了"先到先得"的游戏。复活芯片、克隆芯片、秩序芯片、干扰芯片、增益芯片,看起来花样百出,实际上高下立判。

复活芯片简直就是"锁定胜局"的神器,让失败的选手能继续挑战,不用整队从头来过。克隆芯片更是"有啥都能抄"的万能卡,对方有啥好处你就能复制啥。

秩序芯片虽然排第三,但能干预对方排兵布阵,也是实打实的好牌。

再看看另外两张,干扰芯片说是要削减对方一半道具,比如六个平板变三个。

施一公当场就把这事给说透了:干扰芯片和增益芯片,就是两张废牌。《最强大脑》这么多年的金字招牌,就这么被自己打了脸。

更尴尬的是这个"先到先得"的规则。你说说,这不就是在逼着选手玩抢答吗?善良的等着挨欺负,强势的占尽好处。

回想《最强大脑》刚开播时的严谨认真,再看看现在这样儿戏的规则设计,真让人唏嘘。

这期节目里的特殊赛制,就像是《最强大脑》目前困境的一个缩影。为了追求所谓的"观众缘"和"综艺效果",节目正在逐渐偏离自己的初心。

有网友说得好:宁愿看不懂的高难度挑战,也不要看懂了却无聊的题目。这话虽然扎心,但说得在理。毕竟,观众追的是《最强大脑》,不是《最好玩脑》。

说起《最强大脑》的巅峰时期,就不得不提水哥、鲍云这些让观众记忆深刻的选手。他们不是综艺咖,不是流量明星,却用实打实的实力征服了所有观众。

记得水哥那惊人的微观察能力吗?鲍云展现出的空间想象力有多强?王峰的记忆力又是如何让观众惊叹的?这些画面,这些时刻,都成了《最强大脑》最宝贵的财富。

那时的节目有一个很专业的设定,叫"六维雷达图"。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就是要把选手的某一项能力做到极致。

比如你要考察记忆力,那就往死里考,一直考到选手说"不行了"为止。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天花板"。

水哥、鲍云、王峰当然不是只会一样,但他们在某个领域特别突出。就像打游戏,与其样样都会但都是60分,还不如一个技能满分来得震撼。

观众追《最强大脑》,就是冲着这种极致来的。

可现在呢?选手明明有实力,题目却变得毫无重点。说句实在话,要是把前几季那些高难度题目拿出来,现在的选手未必做不出来。

人的潜力是无限的,但得有平台让你展现啊。

就像水哥他们,要不是参加了节目,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能力能达到什么程度。现在节目里就有不少记忆力高手,在正规比赛里的排名比王峰还高,但观众却看不到他们真正的实力。

为啥?就因为题目太水了。

这让我想起一句老话:台好不怕戏不好。给这些选手一个像样的舞台,一些够分量的题目,他们一样能创造奇迹。

现在的问题不是没有"最强大脑",而是没有能证明这些人是"最强"的项目。

或许节目组觉得,题目简单点能吸引更多观众。但他们忘了,观众追这档节目,就是为了看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表现。

当年那些熬夜也要看完的期待感,那种看完后久久不能平静的震撼感,才是《最强大脑》真正的魅力所在。

说到这期节目的题目设计,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就拿"染色棋盘"和"落星之森"这两个项目来说,漏洞多得都能跑马了。

先说这个"染色棋盘"。听着挺高大上,但玩起来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节目组规定了步数限制,好像很有难度的样子。

答案简单得让人想笑:你完全可以用最笨的方法 - 试错法。喜欢点哪就点哪,反正不对就重来呗。选手根本不用动脑子去推理,就跟抽卡片一样,运气好说不定一下就中了。

这哪里是在考验大脑,分明是在比谁手速快。

再来看看"落星之森"。六组碎片从天而降,看起来很有科技感。节目组美其名曰要考验选手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但是,这个项目的设计简直就是个笑话。

为啥这么说?因为碎片被吊得老高,只要选手抬个头,就能看到所有的碎片。尤其是像黄若奕和何茜这样站在中间位置的选手,视野特别好,基本上一抬头就能把全局尽收眼底。

黄若奕在这个项目中拿了第一名。他到底是老老实实观察下落的碎片,还是灵机一动看到了整体,这个谜底估计也就他自己知道了。

但不管怎么说,项目设计出这么大的漏洞,这锅节目组得背。

更别提每答对一题就能排除一个选项,越到后面越简单这种设定了。这不就是变相降低难度吗?《最强大脑》好歹也是个打着科学旗号的节目啊,搞成这样,说出去都有点尴尬。

你说说,一个严谨的科学类节目,连最基本的公平性都保证不了,这不是自毁招牌吗?观众又不傻,这种明显能钻空子的项目,看着看着就觉得没意思了。

现在的观众看《最强大脑》就像是在吃了放了太久的零食,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每期都盼着能看到点高水平的较量,结果每次都失望而归。

真心希望节目组能把心思放在设计真正有挑战性的项目上,而不是在这些华而不实的表象上做文章。不然的话,就算选手再厉害,也很难展现出真实水平。

看完项目设计的尴尬,再来说说这期节目里更让人无语的一幕。说实话,这事要不是呼兰多嘴一问,一位老实选手就差点背上了"心胸狭窄"的黑锅。

事情是这样的。在两队选手进入备战室准备第一个挑战项目的时候,嘉宾们正在观察室通过大屏幕看选手动态。本来挺正常的一个环节,结果攸佳宁和易小星不知道是闲得慌还是怎么着,开始现场"读心"起来。

他俩看到曹奂东的状态不太好,二话不说就开始脑补:"肯定是因为没被选上队长心里不舒服""可能是朱科祺没第一时间选他,所以不开心。

"这评价上纲上线的本事,给我看愣了。

好在呼兰机灵,直接去问了曹奂东本人。结果呢?人家前一天只是吃火锅吃坏了肚子。就这么简单的一个原因,差点被扣上一顶"小心眼"的帽子。

你想啊,要不是呼兰这一问,观众看节目的时候,耳边萦绕的全是攸佳宁和易小星的"专业分析"。弹幕里还不得把曹奂东给喷上天?一个吃坏肚子的人,莫名其妙就变成了一个因为没当上队长就闹情绪的人。

说白了,嘉宾们可能觉得自己只是在聊天,随便说说而已。但是他们可能没意识到,自己的一句无心之言,对选手来说可能就是一记重拳。

现在的网络环境下,观众的态度很容易被嘉宾的言论左右。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误解比诽谤更可怕。诽谤你还能辩解,误解可好,人家是"善意"地帮你分析,你要是说什么,反倒显得你太在意。

这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与其在观察室里脑补选手的心理活动,不如多给选手一些倾听和理解的机会。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都值得被真诚对待,而不是被随意贴上标签。

看到这,有人可能会说:《最强大脑》是不是江郎才尽了?其实不然,这个节目的问题不在于没有好选手,而在于迷失了方向。

说句实在话,现在的选手里不乏高手。就拿记忆力选手来说,有些人在正规比赛中的排名比当年的王峰还要靠前。

可是在现在的节目里,你根本看不出他们有多厉害。为啥?就因为题目设计得太随意了。

节目组似乎总觉得,题目难一点观众就看不懂,收视率就会下降。

说真的,与其搞什么"先到先得"的芯片游戏,不如把心思放在设计真正有深度的题目上。别怕难,就怕没特色。

当年水哥、鲍云能创造的记录,现在的选手一样可以。

要说救赎之路,其实很简单:回归初心就够了。

首先,重新设计专项能力的考核。让每个项目都有它的独特之处,而不是成为大杂烩。

其次,堵住项目漏洞。像"染色棋盘"能用试错法,"落星之森"能抬头看答案这种问题,是绝对不能再出现的。

最后,相信选手,给他们展示真正实力的机会。用严谨的设计、公平的规则,重新赢回观众的信任。

《最强大脑》的精彩之处,从来不在于花里胡哨的综艺效果,而在于它能让观众看到人类大脑的无限可能。只要节目组愿意回归这个初心,相信这档节目一定能重回巅峰。

毕竟,在这个全民娱乐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一档能让人静下心来思考、让人为之震撼的科学竞技节目。让我们期待下一季的《最强大脑》,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惊喜,而不是更多尴尬。

记住,不是没有最强大脑,而是缺少能让最强大脑闪耀的舞台。

0 阅读:3

文翰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