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有三不随”,不管多不好意思,这三种礼最好别随,毫无意义!

幕卷情感 2024-03-16 12:23:39

8天假期,7场吃酒席。

5千的工资,得送3千的礼。

中国的随礼文化,可害苦了现在的年轻人。

工资本就不高,邀请自己的宴会还多。

这随礼,随多少,怎么随,随不随,能不能不随,可真是愁秃了咱们年轻人的头发。

在这个看似自由又充满压力的社会上,什么人随礼,什么人不随礼,自有一套深奥的学问。

俗话说:

礼有三不随,钱有三不借。

这随礼的学问,实在很值得大家学习学习。

从不还礼的人不随

山西一名女生给结婚的同学随礼500元。

但自己结婚时对同学发的邀请,对方却既不来参加婚礼,也不给回礼,微信悄无声息。

大多数人面对这样的事,都是忍气吞声,默契地不再往来了。

但这位新娘不愿吃这个亏,直接霸气输出,最终要回了礼金。

这件事很快上了热搜,引来了众多年轻人的共鸣。

随了800的收回来500,这还算好的。

一进新公司就遇上数个同事结婚,结果试用期完了还被辞退了的这个小伙才是真的惨。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随礼是不仅仅是为了维护社会关系,更是一种对对方喜事表达尊重、感谢、祝福的意愿。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尚往来才是中国礼仪之邦的文化。

只要收过对方的份子钱,哪怕几年没联系,对方邀请你你也应该随礼,这是一种基本的人情往来。

有的人,订婚、结婚、生子、满月酒,回回摆宴,人人邀请,收了几千块随礼,等大家给他发邀请函时,却遭到冷遇或直接断绝关系。

对于这样的人而言,你们之间的关系情分不过是那几百元礼金。

一旦达成目的,这些人就会把人“删除拉黑一条龙”。

在人生的宴席中,对那些只知索取不懂回馈的人,是不值得用心交往的。

不必对那些从不回报你的好意的人随礼,因为真正的关系是建立在相互的尊重和帮助上的。

点头之交的人不随

吉林延边一个女生,在朋友圈发文表示:

“我,低情商,不社交,跟同学们不太熟,没有联系,目前不婚不育,既不收礼金,也不送礼金,我钱有用。”

并强调:

“个人不喜欢礼金习俗。”

原来当时假期来临,很多认识的人结婚,八竿子打不着的同学都来邀请她参加婚礼,她烦不胜烦,索性发了这条朋友圈。

知己何必见金钱,交情不卖百两金。

当这些点头之交,突如其来邀请自己参加宴会,实在是让人进退两难。

去吧,礼金怕是有去无回。

不去吧,面子多少有点挂不住。

这辈子擦肩而过的人那么多,真正留下的没有几个。

把太多人请进生命里,就只会把你的生命搅扰得拥挤不堪。

一些只是点头之交的表面朋友,平时互不往来,在关键时刻突然出现,带着目的性的礼貌和问候,只是为了算计你口袋里的钱。

这样的朋友,不交也罢。

没被邀请的人不随

宁波有一个女孩,在朋友圈刷到一张结婚的照片,当场崩溃,在视频里大哭。

这是她十多年的老朋友,结婚却没有通知她。

她在视频里问大家,她应不应该给个礼金?

即便对方没有邀请,她也仍然想对朋友表示祝福,那毕竟是人生大事。

评论里很多留言:

大多数人不赞同:

“就因为是人生大事,没有邀请你,这就是说没把你放在心上,还送什么礼金。”

有的人觉得:

“给个祝福就行了,没被邀请,不用给礼金。”

还有的人认为,当作不知道,以后也不用那么上心了才是成年人体面的处理方式。

事实上,在生活中,如果没有被诚心邀请,即使自以为关系不错,也无须去随礼。

真正的礼交自真心,不在乎场合的大小或礼物的价值,而是在于那份诚挚的心意。

对方发送邀请函时没有发给你,就说明你在对方心里的地位并不高。

相互珍重对方的才能叫朋友,这样的朋友,自然不需要随礼。

“三不随”的原则,不仅仅是一种礼仪,更是人们如何看待人际关系,如何确定自己在他人心中位置的指南。

真正的友谊和尊重是相互的,不应该基于物质的交换,而是应该基于共同的理解和支持来建立和维护。

真正的礼物也不仅仅是一个礼金,而是一份心意,一种理解,一声问候。

真正值得的交流建立在彼此真诚的心意之上。

从不还礼的朋友,从未联系的同学,从未邀请的宴席——这些都是对方并没有把你放在心上的证据。

不随那些没有想到你的人,不随那些没有深交的人,更不随那些把你的心意当作敛财工具的人。

因为那些值得用心交往的人,会在你的生命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给予你真正的关怀与支持。

在庸常的日子里,牢记这三不随的教诲。

不要在不值得的地方浪费情感,而是将感情珍藏于心,赠予那些能够与你心灵相应,情感相融的人。

不要把真挚的祝福变成了难以承担的金钱包袱。

很多时候,为喜事减负,也是为爱加分。

作者 | 幕灯·合沓

图片 | 幕卷·摄影爱好者投稿

0 阅读:0

幕卷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