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民最爱戴的往往不是位高权重的王公贵族,而是为民着想、清廉正直的官员官吏,如若某个朝代的统治者重用这类贤臣,那么天下必将是河清海晏、太平盛世。
在历朝历代的众多清廉名臣之中,有着一类官员被称为“循吏”,因为他们重视民生、爱惜人民,因而最受老百姓的喜爱和尊敬,清朝初年名臣于成龙就是其中一员。
他从一个科举落榜生逐渐成为了两江总督,刚正不阿的名声传遍朝野。他勤恳工作,竟然有二十年未曾与家人团聚,在去世后更是有数以万计的百姓自发送丧,死后被誉为“天下第一廉吏”。
那么,于成龙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落榜数次,不惑之年入仕途
明朝万历四十五年,于成龙出生在石洲一个没落的官宦世家,他的祖上曾官至巡抚,然而到了他父亲于时煌只得了一个从九品的芝麻官职。
于成龙出生不久后母亲便去世了,父亲续娶一房,他对继母十分尊敬和孝顺,使得家庭和睦自己也名声在外。
时间匆匆来到崇祯十二年,二十二岁的于成龙学富五车才华横溢,还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
但在乡试中他目睹太原考场的主考官员公开受贿,对有钱考生舞弊行为视而不见,于成龙心有愤慨便在试卷上痛陈时弊。当时明朝已是气数将尽,官员贪污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地方上更是官官相护。
因此,考官看到于成龙的文章自然嗤之以鼻,最后他只考上了副榜贡生,勉强获得了参加会试的资格。于成龙见此情景草草参加了会试,之后便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不做回到老家。
在随后的几年间,先是李自成打入北京城,后是清军入主中原建立了清朝。于成龙见改朝换代,心中又有了施展抱负的想法,于顺治初年来到省城学习。
顺治八年于成龙参加乡试结果落榜,之后迫于家里老人需要照顾、孩子需要赡养,只得暂时放弃科举考试。
7年之后,于成龙的父亲去世,服丧期满时已经是顺治十八年,此时的他已经四十四岁了。
当时,国子监得到了顺治帝的扩建,按现在的话来说招生规模增加了很多,不惑之年的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安顿好一家老小独自一人来到当时的最高学府国子监。
于成龙顺利入学并在结业后得到朝廷的认可,当时清朝廷正致力于治理边远荒凉地区,便把年纪不小并看似“没有前途”的于成龙派到了广西罗城。
那么,于成龙面对这来之不易又颇为艰辛的机会,又是如何做的呢?
行政为民,治理有方
当时,广西地区刚归属清朝统治两年,且不说民心归属与否,就连官府衙门都门厅破败。于成龙的家人、朋友听说此事后,都来劝他不要赴任,此去一行山高路远能不能安全上任尚可不知。
再加上两广地区与中原水土差异大,于成龙的年纪也不小了,不管怎么看这次赴任都是危险的。得到朝廷委任时,他是有机会推辞不去的,但于成龙已经下了决心。
临行前,他安慰泪流满面的妻子说,自己绝非是想要抛妻弃子、追求荣华富贵的人,坚持赴任只是尽忠尽职,不想昧了天地良心与天下大义。
妻子听后便答应他会好好照顾孩子和继母,并再三嘱咐他路上小心。于成龙与亲友一一告别后,便开始跋山涉水赶赴广西,但谁都没能想到的是,就此二十年间他不曾与妻子儿女相见。
来到广西罗城,于成龙发现辖区城内荒草遍地,既无热闹街市也无高大房屋,有的只是六户居民和三间茅屋搭成的县衙门。
他与随从只好在关帝庙内落脚,不久后了解到此地荒芜且凶险,此前的县令一死一逃、山贼土匪时常出没,这才闹得罗城变成这般模样。
在这样的背景下,随从们几个月之内是病得病、逃的逃,于成龙体恤当地劳苦大众不忍离开,他带着全县百姓开始恢复生产,一做就是三年多。
当时,于成龙首先组织民兵并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来惩治贼犯,城内安定后他又亲自带领民兵准备讨伐附近的流贼,最终逼迫贼人约定不再冒犯罗城,并索回了被抢走的男女老少。
解决好了社会治安问题,于成龙开始组织当地百姓和流民从事农业生产,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他时常到田地里走访,还拿出钱财物资奖励勤奋的农民。
农闲时,于成龙又组织大家一起建造民居、私塾学校和医馆,等到百姓住进新家他还派人前去祝贺。在于成龙的治理下,罗城仅仅三年就一改荒凉混乱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百姓安居乐业,生活欣欣向荣的景象。
广西地区的巡抚金光祖很赏识于成龙的清廉,更惊讶于他的政绩,便向朝廷力荐于成龙将其推为“卓异”,也就相当于全省官吏的模范和标兵。
不久后,清朝廷传来命令,提拔于成龙为四川合州的知州。于成龙临行前,金光祖叫来他并放下架子与之促膝长谈,前者嘱咐后者不要辜负自己以及朝廷的好意,要一心为民治理好合州。
他也知于成龙廉洁,定拿不出路费盘缠,就拿出一笔钱财赠送给了他。康熙六年于成龙来到合州,映入眼帘的景象与初到罗城很是相似,土地荒芜、流民众多。
根据经验于成龙很快找到问题所在,虽然荒废的土地众多,但并不是流民并不愿意开荒耕地,而是因为土地原来是登记在别人名下,自己辛苦耕作后很有可能被原主领认。
为了消除百姓的担忧,于成龙规定原主一旦荒废土地便不可领认,同时他又组织官吏为流民划分荒地、借贷耕牛和种子,这样一来新到此地的百姓再也没有后顾之忧。
土地问题得到解决,合州人口数量快速增加,经济也得到恢复。时间来到康熙八年于成龙得到升迁,这次他出任的是湖广黄州府的同知,随后又出任黄州府知府,共计四年光景。
在此期间,他体恤民生督促百姓生产,做出了突出政绩,并再次被推举为“卓异”。康熙十二年,于成龙被调任到武昌府主政,这时“三藩之乱”波及到武昌地区。
吴三桂派湖北籍贯的将领寄信给武昌官绅,挑唆他们造反,当地的刘君孚等人纷纷响应,官府得知后开始大肆抓捕意图造反的百姓,一时间搞得人心惶惶。
于成龙在这时被请出来主持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说服刘君孚等人,又疏散了作乱的百姓,得到了湖广总督的赞赏,凭借此政绩于成龙升福建按察使。
康熙十九年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第二年康熙帝审查官吏,非常满意于成龙的表现,不仅赞许他为“清官第一”,还赐给他钱财和御马以示奖励。
此后不久,于成龙升任两江总督,他清廉的名声也传遍大江南北。
二十年未见家人,离世后万民跪送
于成龙担任两江总督这一年时,他已经65岁,从一个落榜生到如今的高官,他经历了二十年环境艰苦的仕途生活,达到了人生权力的最高点。
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依旧能够做到不为名利诱惑,洁身清廉一如从前。于成龙任罗城、合州等地的地方官时俸禄只有十几两,整日穿着缝缝补补的官服奔走于田地乡间,就连当地本不富裕的百姓都看不下去。
老百姓想要凑钱改善一下于成龙的生活,但是他坚决不要,因为这与他追求的大义不符。现如今他已经身居要职,无需贪污受贿也可过得有滋有味,但于成龙仍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习惯,甚至比以前还要艰苦。
一个六十多岁的总督整日和小吏们一起吃着杂米粥,菜肴就是当季的青菜,有时一整年都不曾尝过肉味。如此简朴的生活背后,是百姓几年如一日的信任和尊敬,就连孩童都知道当地最有权的官老爷叫做“于青菜”。
在他的带动下,总督衙门大小官吏都过着简朴的生活,有时没有蔬菜就摘院子里的槐树叶吃,一个月后树叶都被吃没了官吏才不得不购置蔬菜。
对于这样的事情,于成龙对此只是付诸一笑,他似乎习惯了这种生活,也不渴望荣华富贵的日子,可有一件事一直让他忧愁和担心,那就是他的家人。
从官二十余年,他从广西到四川,又从福建来到湖北,天南海北都是他孤身一人,自己与妻儿从未相见。
倒不是清朝有什么不近人情的官吏制度阻止他们相见,一是因为于成龙终年忙碌抽不出时间,二是山高路远加上路费盘缠昂贵。
清廉如此的于成龙怎会用公家的钱接妻子家人来到身边。如今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也足够接家人来此一举,于成龙于是写信接来了妻子和儿子。
白发苍苍的妻子和同样苍老的于成龙相见时,多年来的思念和担忧都堵在了心头,两人含泪而不知所言,在场亲友官吏无不动容,感动天地。
康熙二十三年时,于成龙在一次海边巡视时染上疾病,回到衙门后病情加重,最终在四月十八日病故终年六十八岁。悲痛不已的家属和随从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这位名臣只留下一套官服和碎银几两,除此之外再无他物。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出殡当天南京百姓为了给他送行而罢市,男女老少皆痛哭流涕跟随,伤心昏厥、跪地不起者不在少数。
康熙帝听闻后也是悲痛不已,加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清端”,并破例为于成龙撰写碑文、铸像祭祀,以此来表彰他一生所作的事情与政绩。
于成龙到任地区的百姓也自发为其铸像,纪念这位清廉名臣......回看于成龙的一生,从一个落榜者到两江总督靠的是坚守本心,施政为民、一心为百姓。
于成龙牺牲很多,直到暮年才与离别了二十年的妻子团聚,而百姓也不会忘记这位清廉正直的父母官,于成龙的事迹至今仍以多种形式流传,这可能就是对他最好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