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取代杜聿明,能扭转淮海战役?

萧武弹史 2024-03-20 09:32:05

宋希濂的资历和刘峙不是一个层次,淮海战役的时候国军这边考虑过的总指挥人选就是三个,白崇禧,蒋鼎文和刘峙,白崇禧自己不干,连夜跑回武汉了,顾祝同不同意蒋鼎文,最后就选了刘峙。

原定的计划是如果蒋鼎文当剿总总司令,就让宋希濂协助他指挥,如果是刘峙来当剿总总司令,就让杜聿明来协助他指挥,后来选了刘峙,就让杜聿明来协助刘峙指挥了。

而且,看整个国军徐蚌会战计划的策划过程就会发现,其实别的人选都不太可能,从一开始实际上就只有刘峙和杜聿明这个组合,其他人选都是说说而已,不可能的。

因为预定的徐蚌会战中,以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和黄百韬兵团为主力,是以第五军所在的邱清泉兵团为整个会战的绝对主力的,后来又加入了土木系的黄维兵团,但整个作战计划的制订和决策过程,都是杜聿明在主导,所以杜聿明肯定是要去指挥的。

之所以考虑蒋鼎文和宋希濂的组合,是因为辽沈战役紧张的时候,常公临时把杜聿明从徐州接走了,让他去葫芦岛另外组织指挥部,先是协调廖耀湘兵团尽快出辽西增援锦州,后来兵败之后又是让他组织撤退,怕杜聿明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才考虑了蒋鼎文和白崇禧。

邱清泉兵团和黄维兵团都在中原地区作战过,黄维兵团组建之前所属各军就归华中剿总白崇禧指挥,所以对部队还比较熟悉,但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能不能做到如臂使指,就不好说了。

宋希濂的指挥能力在黄埔一期生中算是不错的,抗战中前期多次经历恶战,无论是淞沪会战还是武汉会战的外围作战富金山之战,表现都不错,后来在远征军崩溃的局面下,宋希濂能迅速赶到怒江组织起防线,也是不错的。

但后来滇西反攻的时候,松山战役他的指挥受到质疑,所以被调去新疆了,和张治中搭档,解放战争前期他没有参与,后期才调回华中,重建十四兵团,负责掩护鄂西一带的长江防线,以防解放军从这里渡江南下,实际上没怎么参战,对解放军的战略战术并不是很熟悉。

杜聿明虽然现在很多人觉得能力不行,但从当时的国军统帅部的角度看,别的不说,无论是在东北,还是在其它时候,杜聿明都是打硬仗的,淮海战场的第五军和东北战场的远征军,他都指挥过,都是各自战场的绝对主力,所以他肯定是淮海战役的首选,只有他因为别的问题无法到任的情况下,才会让其他人临时顶替。

所以解放战争时期杜聿明和解放军的作战经验非常丰富,战略战术也比较熟悉,比宋希濂和黄维这些久疏战阵的将领要更适合。

后来杜聿明在东北战场的事情结束,马不停蹄赶到南京,和常公、顾祝同谈话之后,就迅速赶到徐州去指挥了,当然就不需要宋希濂来指挥了。

如果说有什么办法扭转淮海战役的局面,其实也有很多机会,比如在徐州的部队沿铁路线摆开之后,不管东北战局如何,华东这边的各兵团就开始向北攻击,去进攻山东,将会战战场放在山东,情况就会很不同了。

等到徐州的局面被刘峙一顿操作都搞坏了之后,黄百韬兵团被包围在碾庄,就算是宋希濂替换杜聿明,最多也就不过是少输当赢,也就是杜聿明说的办法,先不去解救黄百韬兵团,而是往西南方向去和黄维兵团合击中野。

如果按照这个办法,无论能不能打上中野,都可以先和黄维兵团先会师,加上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再摆开阵势往北进攻,看能不能打破当时的困局。

当然,常公如果经常要来微操,不管宋希濂还是杜聿明,结果都差不多。

1 阅读: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