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开国上将萧华弥留之际,提出一个要求:把我的大女婿叫来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06-17 21:54:36

14岁的少年能当到什么官?答:县委书记。

开国上将萧华,13岁参加毛主席主持的干部训练班,毕业后就当上了兴国县委书记,成为一方青天。

三年后,萧华又升任少共国际师政委,接着又成了红五军团第15师政委,是出了名的“娃娃司令”。

长征开始时,萧华已经是军团组织部长兼师政委。

抗战爆发,萧华率部参与了平型关大捷,又东出太行,建立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萧华挥师北上,参加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

毛主席见到萧华都激动地说:“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萧华事业成功,家庭圆满,都与毛主席密不可分。

而萧华弥留之际,点名让大女婿杜链过来,那么,萧华究竟跟杜链留下了什么临终遗言?

毛主席有多疼爱萧华?竟让萧华睡在自己跟贺子珍旁边

1929年,江西兴国,毛主席笑着对“土地革命干部训练班”里最小的学员萧华说道:“哦,你就是那个很能干的萧华吗?”

“你今年多大了?”毛主席接着问。

“快十四了。”萧华回答的是虚岁。

毛主席继续问:“上过几年学?”

“七年。”萧华果断地回答。

毛主席是真的把眼前这个“小不点”,当成了革命同志。

两人从“兴国县志”聊到了共青团,又谈到了土地革命,谈得十分投机。

后来,毛主席曾六次找萧华单独谈话,谈得晚了,毛主席就在自己的大床边搭一个小床。

1930年,毛主席一纸调令,萧华前往红军总前委报道。

吃饭时,毛主席总是邀请萧华一起。毛主席的饭菜很简单,南瓜汤、红米饭,还有一碟辣椒。

毛主席贴心的给萧华夹了块辣椒,笑着问他:“怕不怕吃辣椒?”

“不怕!”萧华果断地回答。

毛主席肯定道:“好!不吃辣椒不革命!”

毛主席很欣赏萧华这位少年英才,引荐他掌管红军青年部门。

萧华虽然年纪小,做事却很沉稳,得到了周总理、朱老总等领导的一致赞扬。

1933年,萧华正式出任“少共国际师”政委,那一年他只有17岁。

长征途中,新战士吴宗汉奉命去给萧华当警卫员。

第一次见首长,吴宗汉害怕的不敢抬头。萧华像毛主席第一次见他时那样,问吴宗汉:“多大了?”

吴宗汉低着头说:“今年十九。”

“嘿!比我还大一岁嘞!”萧华笑着说。

吴宗汉抬头一看,眼前的首长果然年轻,不禁心想:他这么小就当首长啦。

萧华未成年就能当首长,肯定是有他的过人之处。

红军过了金沙江后,步入了彝族区。由于语言不通,难免会发生误会。

萧华严令:“没有命令,谁也不许开枪,一定要遵守民族政策!”

萧华总是耐心的通过翻译,逐字逐句的向当地酋长,说明红军此行的目的。

在萧华的撮合下,刘伯承还与彝族首领小叶丹结为异性兄弟,这就是著名的“彝海结盟”。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攻克腊子口,这些如雷贯耳的重大战役,总有萧华冲锋在前的身影。

毛主席的叮嘱:你还年轻,要好自为之!

1938年,毛主席在延河边散步,偶遇了正在吟唱“信天游”的王新兰:“你是王新兰吗?别惊讶,我不光知道你,还知道你是萧华的女朋友。”

王新兰和几个女伴见到了毛主席的真容,激动不已,一时都不知说什么好。

毛主席笑着问:“你知道萧华在哪里吗?”

王新兰摇摇头:“不知道,很久没见过他了。”

毛主席继续说:“萧华这阵子还在山西的八路军总部,再过几天,就要到渤海那边去了。成人之美,早有古训,我给你出个主意。按原定计划,萧华此时还在八路军总部驻地待命,今晚我给他拍个电报,让他们在总部等你几天,我想办法马上把你送到太行山去,你看好不好?”

不久后,毛主席就派人把王新兰送到了冀鲁边区,与萧华团聚。

萧华和王新兰共同孕育了“云、雨、霜、露、霞”,1儿4女,每个都很有出息。

在他们的印象里,父亲最常说的就是:“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打下天下,就是因为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哪里艰苦,哪里要开辟战场,父亲都毫不犹豫、勇挑重担。”

妻子到了山东,萧华没了后顾之忧,就可以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

萧华率领八路军,在鲁西地区,多次粉碎日寇“扫荡”,巩固和发展了山东抗日根据地,为日后的解放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抗战结束后,萧华又带着四个师远赴东北,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营口保卫战这第一仗,萧华就打得十分漂亮。

萧华越战越勇,参与了四保临江、围困长春、辽沈、平津等重大战役。

1949年3月,萧华终于在北平香山,见到了阔别22年的毛主席。

萧华给毛主席斟酒时,毛主席看了他一阵,欣慰地说:“萧华,你我多年不见,可是我的耳朵长得很,你一时司令,一时政委,一时山东,一时东北,出息好大哟!”

没过几天,毛主席就派人请萧华去双清别墅一叙。

寒暄过后,毛主席表示要交给萧华一个艰巨的任务:率领中国青年代表团,远赴匈牙利布达佩斯,参加第二届世界民主青年联盟代表大会。

萧华听得直挠头,推辞的话还没说完,毛主席一摆手:“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不做,永远不会取得经验。当年,你穿着一双烂草鞋到红四军来报到的时候,会打仗吗?现在不 也领导着几万兵马吗?”

最终,萧华还是圆满的完成了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也一直对萧华委以重任。

萧华先是协助罗荣桓,主持总政工作,后因罗荣桓身体不好,萧华成了总政主任。

每隔几天,萧华都要向毛主席当面汇报,同时,还要向各位老帅请示报告,同总参谋部、总后勤部的领导配合工作。

1955年,萧华被授予上将军衔。授衔后,毛主席跟他单独聊了三个小时,最后语重心长地说:“你很年轻,经历过一些事情,要好自为之!”

萧华一生,有四大“最”。

最年轻的市政委、最年轻的兵团政委、最年轻的中央委员、最年轻的总部主要领导人。

萧华常对子女们说:“如果我有一点成就,那都离不开毛主席的卓越领导。”

周总理是这样评价萧华对毛主席的感情的:“你们在座的没有一个比我了解萧华。他是毛主席调来的,毛主席信任他,培养他,他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就是毛主席。他从红小鬼到总政主任,跟着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总是处于斗争第一线,哪里困难哪里去。”

“失踪”七年,上将萧华去了哪?

1974年9月底,新中国建国25周年前夕,毛主席两次驳回了天安门观礼人员名单。

原来毛主席发现,上面竟然没有萧华这两个字。

最后毛主席亲手添上了“萧华”,这才满意。

其实,从1964年萧华就查出了肝炎,由于医疗水平有限,由于萧华没有及时休息,肝炎变成了肝癌,并逐步扩散。

所以,萧华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一连七年没有见过毛主席。

而毛主席自1971年陈毅病逝后,身体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毛主席始终没有忘记萧华,他担心,这次观礼萧华再不来,以后就没有机会见了。

萧华拖着重病的身躯,出现在了天安门城楼,周总理握着他的手,久久说不出一句话。

接着,年近90的朱老总又请萧华到家里一叙。

“来了,来了就好啊!”满头银发的朱老总激动地说。

朱老总指着满屋子的书,对萧华说:“你平时爱学习,就把这些书拉走吧。”

1985年4月,萧华被确诊癌症晚期,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胃部。7月的一天,萧华的老战友、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来家中看望。

杨得志难过地说:“不要着急,好好养病啊!”

萧华喘息了片刻,一边吸氧,一边断断续续地说:“我没关系,能拖就拖,精神不死嘛!”

杨得志点了点头,沉默了片刻问道:“你个人还有什么要求吗?”

萧华看了看站在一边的子女,摇了摇头说:“组织上已经很关心我了。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我个人没有什么要求。我只是想,青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关于人才的开发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单位选拔干部,一定要重视管理科学的特点。”

即使病入膏肓,萧华依然心系家国。

萧华的女儿萧霞回忆:“父亲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人的心,有火一样的热情,从不知道疲倦。甚至他在生命垂危之际,他还给中央写了两封有关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技术市场的信。”

弥留之际,萧华特地让人找来了大女婿杜链。萧华指了指床头的信封,里面是份6000字的汇报材料。

杜链简直不敢相信,已经病入膏肓的老岳父,毅力竟然如此顽强。萧华接下来的话,更让杜链震惊。

萧华表示,这份材料,他已经逐字逐句的改了两遍,接着又吩咐杜链,在周一上午,把材料交给中央。

杜链也回忆道:“当爸爸(萧华)得悉这封信被‘印中央参阅文件,并请体改委认真加以研究’时,他兴奋得像个青年人。”

萧华为革命奋斗了一辈子,而这也是萧华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得到了中央的答复后,萧华如释重负,就像泄了气的皮球。

1985年8月12日,萧华离开了人世,享年79岁。

参考文献:

陈安.萧华将军的红色家风[J].世纪风采,2021,(01):21-24.

水新营.毛泽东和萧华上将[J].红广角,2016,(01):11-15.

水新营.说不尽的萧华[J].党史文苑,2016,(01):8-11.

1 阅读: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