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吃饭,聊起了培养下级的话题,朋友说:“大多数主任是不会为下级医生的前途考虑的。”
我不赞同。
或许很多主任不大会带教,但关心、帮助下级医生成长的心却是不缺的。
朋友说:“你太理想化了,更多的主任需要下级的主要原因,是有人干活儿。”
我没和朋友争论,这种事,争论是争不出结果的。
说起医生的前途,我觉得,一靠自己努力,二靠上级培养,三靠机遇。
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永恒的主题。
正是一代又一代医生的成长推动了学科不断向前发展,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新一代医生必然会超过老一代,这是我们的医疗得以持续进步的前提和保障。
而培养人才是主任、是所有上级医生的责任,谁不想自己的学科好呢?
况且,常年在一起工作,兄弟情、长辈晚辈之情的建立是大概率的,可能有亲疏,但要说完全无情,那应该是少数。
再上纲上线一下,主任、上级医生的岗位职责里都会明确对下级培养的要求,这是制度,完不成就是不合格。
你看,于情于理主任都会尽心尽力培养下级医生。
主任对下级的培养,粗略可分为四方面,技术、科研、管理和资源。
技术的培养是无条件的。
由于亚专科的细化,主任可以垄断技术的难度越来越大,多个专业组、多组专业医生齐头并进逐渐成为主流,如果现在还有哪个主任沾沾自喜“科室都是我一个人撑着”,行为正确与否我不敢说,思想绝对是错误的,这样的科室,搞不好。
放开手脚让下级医生发展,给予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下级医生从不缺少能力,缺少的,是机会。
当然,有计划是必需的,但不能把有计划当成不放手的借口。
科研的培养在某种层面上更高一些。
临床医生无疑更擅于临床,科研普遍薄弱,主任如何为下级医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如何推动下级医生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和提高,是比较艰深的内容,而且,很多医生对科研的兴趣比临床低得多,往往只限于升职称用,主任能带动的,更多的只是有兴趣或有需要的人。
也没关系。
把科室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兼顾个人兴趣,不一定能培养出科研人才,起码能满足学科建设和个人发展。
要是能有一个或几个医生在科研上成绩斐然,那无论科室还是个人,发展的前景都一片光明。
管理的培养有些空泛,简而言之,主任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这种经验不可能传授给每一个医生,只能在日常工作中让下级医生自己体会,但管理的理念,尤其是做人、做事的理念,还是有传授的必要和意义,这对下级医生管病人、为人处世、逻辑性和严密性都大有裨益。
资源的培养算是高级的培养。
主任拥有更多的资源,利用自己的资源给下级医生拓宽道路,帮助下级医生建立自起自己的资源,既是一脉相承,更容易青出于蓝。
主任对下级医生的种种培养,都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允许并乐于看见下级医生拥有比自己更大的前途。
有了这个基础,不管怎样的培养形式,结果一般都不会偏。
不过必须承认,的确有些主任没有尽到培养下级医生的责任,朋友说“大多数主任是不会为下级医生的前途考虑的”,尽管我不认同,但无风不起浪,肯定有些主任做得不好。
典型的,有些主任只顾自己,有些主任打压下级,有些主任占用下级成果,等等等等。
有些主任的确只把下级当作干活儿的工具,只会画饼从不兑现,压榨起下级来没有丝毫手软。
有时候医院想让医生到某管理岗位锻炼,主任千方百计拦着,只因为干活儿的人少了一个。
在我看来,这些主任都极端不称职。
考虑下级医生的前途,是每个主任的必修课,也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话虽然难听,却是事实!
主要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