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王下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夏,四月。
甲戌(二十四日),缓过一口气的张处瑾派出千人于镇州九门迎接抢粮的队伍。李嗣昭觉得这是个可以设伏的好机会。
看清楚了啊,我只演示一次!——平行宇宙李嗣昭想对阎宝说
晋军在老营地设伏。与不成器的阎宝不同,这次李嗣昭成功地把镇州兵杀了个干净——但又没完全干净,有五个跑得快的躲到一处废墟死守不出。
说起来,这个战果完全拿得出手了。但完美主义者李嗣昭却不喜反怒,认为留这么个尾巴就是对自己最大的嘲讽,完全不能洗刷阎宝之前造成的恶劣影响。于是,他策马绕着废墟转圈,寻机射箭,打算亲手结果了这几个人。镇州兵自然不肯坐以待毙,不停地射箭回击。
就这么一个打扫战场的小任务,却泛起了大浪花。在双方的对射过程中,躲藏在废墟中的镇州兵一箭射中了李嗣昭头盔。李嗣昭想还击,却发现箭囊中箭已经用尽。这难不倒我们生猛至极的老哥——人家直接就从头上拔下那只射中自己的箭,然后张弓搭箭回射过去。人品守恒定律发生了作用——这次,李嗣昭一箭毙敌。
太阳落山,伏击战大获全胜。李嗣昭回营,错愕地发现头上的创口血流不止,当晚,将星陨落!【1】
【1】学究气十足的司马光在这一段,有意无意地使用了以景喻情的手法,以极具画面感的文字描述了李嗣昭的阵亡,用来拍电影,应该有看头。
不过,猛人就是猛人。哪怕临死之前,李嗣昭依然思路清晰。他将自己泽州、潞州的部队托付给节度判官、三原人任圜。这次交接工作极其丝滑,镇州人压根就完全没有发现晋军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2】,甚至连李嗣昭已经过世这样足以撼动双方士气的大事件,都完全没有一丝丝的质疑【3】。
【2】权力交接向来充满血腥!为什么这一次任圜却能无缝衔接?因为李嗣昭和任圜之前早就做好了功课!
任圜,长得帅且能言善辩,是十里八村有名的KOL。有这种天赋,自然是早早地就出人头地,在李嗣昭当上昭义节度使的时候,就找来任圜,给自己当观察支使。盛唐节度使兼观察使,节度使府则置观察支使一员,分察支州、支郡善恶,位副使下、判官上。基本上,可以将任圜视作一方军镇的三把手了。
任圜也没辜负李嗣昭的厚待,先后两次在决定梁晋争霸走向的重要节点上,立下大功。
在后梁围攻潞州的过程中,任圜立场坚定。甚至在李嗣昭都因援兵撤退而倍感彷徨之际,都是任圜站出来稳定住军心士气。这种行为自然被李存勖牢记在心
而在胡柳陂之战,任圜同样出力不少!甚至被李存勖点名表扬:
儒士亦破体邪?仁者之勇,何其壮也!
有功之臣且与领导关系融洽!这就是任圜独特的价值。当李嗣昭因故受到李存勖猜忌之时,能同时得到双方信任的任圜责无旁贷地站出来,充当润滑剂和粘合剂,终于让李嗣昭重获老板的信任。
自己行——任圜能力出众;
有人说你行——顶头上司李嗣昭充分信任;
说你行的人行——大老板李存勖充分肯定。种种前因,方成后果!
【3】我知道一定会有朋友对此提出质疑——脑袋上被射了一箭,除了阵亡,还能有什么别的结局?其实这可能是各种武侠小说和电影给现代人造成的误解,即:刀、箭这样的攻击性武器无坚不摧;而盾、甲之类的防御性武器则仅仅是区别敌我的标识,只能提供微不足道的防御力。
但事实并非如此!与热武器时代的攻强守弱不同,冷兵器时代总体上是攻弱守强!
举几个简单例子说明一下。形容文人,有一个成语,叫做剑胆琴心。这不是夸张,而是事实。文人——只要有钱——经常腰悬长剑地招摇过市。原因无他,剑在实战中作用不大,已经慢慢蜕变成礼器,所以当时文人佩剑就跟今人带手串差不多。刀倒是常用的副武器,杀伤力比剑高多了。但除了精良且昂贵的唐刀,官方的管制倒也并不如何严格。
反观盔甲,那可是历朝历代都要严控的存在。名将如周亚夫,不就栽在买了五百副甲盾这件事儿上嘛——哪怕老周坚持这不过是丧葬用品,也未能脱罪。
为什么会这样?基本上,刀剑这样的单手锐器是不具备破甲能力的。短兵器想破甲,那就得靠锤、鞭、锏、挝这样的钝器了。这样的攻弱守强的背景下,射中头盔并不等于头部中箭。所以,镇州人猜不到李嗣昭已经伤重不治,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存勖得到李嗣昭过世的消息,伤心【4】得连续斋戒数日。
【4】李存勖为什么如此伤心?因为李嗣昭是晋国排得上号的名将。要是后唐也搞类似云台阁、凌烟阁之类的排行榜,李嗣昭一定榜上有名。
后梁时代,李嗣昭经历的重大事件与三座城市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潞州。就在朱温势头正猛的时候,李嗣昭攻打潞州。原本就已经与朱温同床异梦的潞州刺史丁会在这个关键时刻选择投降晋军。这是从根本上颠覆了朱温的地缘政治格局。潞州如此重要,以至于后梁无论如何都要抢回来。彼时,后梁强大无比,一度逼得李嗣昭不得不摆出空城计,甚至还付出了脚上中箭的惨痛代价。但最终,朱温也没能再次夺回潞州。而随着李存勖上位,赢得夹寨之战,后梁彻底中止了统一天下的脚步。
简言之,将后梁的国运,由昂扬向上打成无奈衰落的,正是李嗣昭。
耐人寻味的是,在守卫潞州的时候,哪怕脚步中箭,为安定军心,李嗣昭依然选择暗中隐忍,终于撑到了梁军的失败。而在围困镇州的战役中,头部中箭。手握优势的李嗣昭不再隐忍,而是冲动反击,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亡。
晋阳。在王檀追随着刘鄩的脚步,趁着梁晋在前线激烈交战的空档,率军奇袭晋军的大本营——晋阳时,晋军的两大重臣——李嗣昭、周德威都做出了令人拍案击节的反应。周德威选择了围魏救赵,率军攻击梁军的必救之地;而李嗣昭则派人急行军返回晋阳,利用精良的骑兵战术,与城内的晋军理应外合,终于迫使王檀撤军。从而确保了进军在前线好不容易取得的战略优势。
镇州。在这里,李嗣昭救下了困于敌阵的李存勖。
之后就是本次接替阎宝经略镇州。同样是设伏打击出城的镇州军,阎宝没有成功,而李嗣昭则全歼了敌人。显然,李嗣昭是从阎宝的失败中汲取了教训。这很好,但,还不够好!
作为沙陀化的汉人,李嗣昭对战争的理解,严重受到李存勖的影响,有着深刻的游牧民族烙印。这表现在战斗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身先士卒。如此,他们既是掌控全局的主帅、又是执行策略的急先锋。好处是:对战斗事态的感知远胜于处于安全二线的中原将领。自然地,其调配兵力也就更加灵活。世间难得两全法!得到好处的同时,也必须承受相应的缺点:这些高级指挥官必须面临更高的风险。
李存勖贵为一国之君,也数次被敌人包围住,好几次都是靠着后援才得以脱身——这其中就包括李嗣昭的救援。而李嗣昭则没有那么幸运,在清理负隅顽抗的五人小队时,膝盖中了一箭。
这样一员大将阵亡,哪个老板不伤心?
更不用说,不久之前的胡柳陂之战,李存勖因为嘲笑部下过于持重而痛失周德威这个同样可以进入排名的大将。至此,挽救晋阳的两个人都不在了!
尽管一直在攻城略地,可晋国的高端人才已经开始凋零,这让沙陀集团的实力不可避免地地走向衰弱。
人死了,但事业还得继续。李存勖任命天雄马步都指挥使、振武节度使李存进为北面招讨使,接手李嗣昭的工作。
就这么短短的时间,镇州已经送走晋军两员大将了!
参考资料:
司马光【资治通鉴】
欧阳修【新五代史】
薛居正【旧五代史】
胡三省【通鉴音注】
特别声明:事实上,当我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质就是开启了一个平行宇宙;而当你阅读本文的时候,其实质也是进入了一个平行宇宙。在这个平行宇宙中,如果你发现了错误,请及时指出、不吝赐教,那将是你我持续进步的原动力;如果你受到启发,不妨关注、点赞、转发,去激发更多的人。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特别感谢辛苦制作、上传的网友!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