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药集团被敲定成为*ST景峰重整投资人。前者欲入主之际,石药系的重要人员也在陆续进入*ST景峰。8月30日,后者董事以及高管发生变动,石药集团的又在董事会中火速占据两席。实际上,石药集团看上后者早有端倪,7月2日,景峰医药的创始人、实控人叶湘武辞去了董事长、董事、总裁等职务。与此同时,拟聘任魏青杰为公司总裁;拟聘任马学红为公司财务负责人,二者均在石药控股任高管。而与石药集团有牵连的42个交易日中,*ST景峰股价涨幅超470%。
8月30日,*ST景峰称石药集团的两名重要人员成为董事会成员。
就是8月28日,其称确定石药集团为公司的重整投资人。值得一提的是,7月3日,*ST景峰实控人叶湘武辞去了董事长、董事、总裁等职务。同时,公司拟聘任魏青杰为公司总裁;拟聘任马学红为公司财务负责人。新聘任的总裁魏青杰与财务负责人马学红,此前均在石药控股任高管。
彼时就有市场猜测,长城资管和常德市地方国资外,作为新的资方石药控股也有可能入局到此次重整中。
在此背景下,*ST景峰频频出现涨停,从7月2日0.72元的收盘价涨至8月20日4.38元/股,期间涨幅超过470%
在*ST景峰受到热议后,石药集团“接手”该公司的意图也遭遇讨论。事实上,主营中药注射剂的*ST景峰不仅背负着一身债务,其现有产品亦无过多亮点可言。不过,石药集团麾下确有不少中药资产,且近年来亦有过与新诺威“H装A”之先例。因此,其也存在借*ST景峰行资本运作之事的可能性。
石药集团成为重整投资人
纵观最近44个交易日,*ST景峰拿下了470%的涨幅,
股价异动之际,*ST景峰的前景也似乎变得愈发明朗。8月27日,公司公告称,经与意向方商业谈判,最终确定以石药集团作为牵头投资人的联合体为中选重整投资人。30日,*ST景峰也称石药集团的两名重要人士成为公司的董事。
值得一提的是,石药集团的意图其实也早有苗头。
7月3日,在启动预重整计划之初,*ST景峰就宣布两位董事——实控人叶湘武与副总裁毕元辞职;取而代之的是,公司表示原石药集团两位高管魏青杰及马学红履新在即,分别担任总裁、财务负责人。
对于彼时的*ST景峰而言,石药集团现身的迹象可谓是“拯救”了公司。在披露魏青杰及马学红加盟之前,公司股价仅剩0.72元,且已连续7个交易日低于1元,距离面值退市一步之遥;不过,伴随着公司高管团队注入更多“石药元素”后,公司股价迅速“连板”,仅用时七个交易日即回升至1元以上。
管理层变更方案面世不久后,*ST景峰着手公开招募资方。对于重整投资人,公司提出的多项条件之一包括:年营业额超过300亿元具有A股或港股上市公司运作经营的大型医药产业集团,石药集团正恰好匹配这一条件。
石药集团是港股上市公司,目前市值为572亿。
而在石药集团之前,长城资产曾有意联手地方国资主导*ST景峰重整。5月8日,长城资产刚与常德国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数日之后的5月21日,长城资管便提议公司主动申请重整之事,并推荐拥有常德国资背景的张莉为非独立董事候选人。
最终,张莉进入董事会获公司股东大会表决通过,但重整方案却遭遇反对。有观点认为,这一结果或源于公司实控人叶湘武与长城资管之间意见相左。
有意思的是,在此次“矛盾”前,长城资产与叶湘武一度有过“良好合作”。据了解,*ST景峰前身为天一科技,该公司在长城资产控制下经营不善;2013年,长城资管开始“牵线”叶湘武,试图将其引入;2014年叶湘武携*ST景峰(当时名为景峰医药)成功借壳天一科技,交易完成后长城资管退居*ST景峰二股东之列。
再来着眼*ST景峰,身为一家需要进入重整阶段的企业,其业绩自然是相当寡淡。
上半年,*ST景峰继续延续营、利双降之态势。期内,公司营收同比下滑46.76%至2.026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2380万元,同比下滑85.25%。
与此同时,*ST景峰的债务境况不佳。1月至6月,公司仅有1609.16万元货币资金在帐,短期借款、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之和达5.65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17.12%。另外,*ST景峰麾下“16景峰01”债券已经逾期,担纲公司合并报表收入、利润主要来源的子公司德泽药业也进入清算程序。
石药集团看中*ST景峰的背后
*ST景峰在8月2日发布的公开招募投资人公告中提及,以联合体报名的牵头投资人需明确其有意向通过参与重整投资取得公司控制权。
现如今,以石药集团为首的联合体正式成为重整投资人,标志着*ST景峰未来的“新主”已经到位。
那么,这次石药集团是“看中”了*ST景峰的产品潜力吗?
回溯历史,2015年至2018年期间,借壳上市后的*ST景峰先后部分或全部收购德泽药业、海方楠、宁波爱诺、医易康云、联顿医药、慧聚药业、海慧医药、锦瑞制药、科维思生物、科信生物等十余家企业的股权,大肆扩张各类产品业务。
目前,*ST景峰的营收相较2018年仅有1/10不到,但公司产品线仍较为充实。综合公司半年报描述,目前其主要产品聚焦于心脑血管、骨科、抗肿瘤三大领域,包含心脑宁胶囊、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榄香烯乳状注射液、榄香烯口服乳等一些列产品。
不过,在这其中,作为主力产品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早在2019年就被拆除在新版国家医保目录以外,榄香烯乳状注射液也在新版医保目录中被限制临床适用范围。
如此情形下,即便石药集团后续再做更多产品线策略调整,似乎也很难带动两大核心单品重塑辉煌。因此,对于石药集团而言,*ST景峰自身的存量产品或无过多值得“挖潜”之处。
既然如此,那石药集团真正的用意在于何处呢?
实际上,石药集团麾下涉及中成药生产业务的子公司包含石药欧意、银湖制药、金芙蓉药业、中诚医药,涉及蛇胆川贝液、冠心宁等大品种以及舒血宁注射液等明星单品。
往后看,石药集团如何利用其自身优质中药资产带动*ST景峰转型升级,亦或是进一步借用*ST景峰平台为其中药资产进行运作,可能将会成为主要看点。
频现资本运作的石药集团
回顾近年,石药集团曾与其子公司新诺威为各路投资者演出过一番资本腾挪“好戏”。
2021年11月22日,新诺威宣布计划以8亿元收购石药集团子公司石药圣雪全部股权。2022年11月交易落地后,新诺威因此获得石药圣雪旗下的阿卡波糖原料药及无水葡萄糖相关业务。
获得石药圣雪后,2023年新诺威再通过18.71亿元现金增资,收购同为石药集团子公司的巨石生物51%股权。
细看此次交易,标的资产巨石生物尚未盈利,公司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17.98亿元,评估增值率达161.11%。
进入2024年后,新诺威再度发布公告称,公司计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石药集团麾下另一子公司百克生物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经一番操作落地,新诺威的企业属性已从咖啡因原料药厂商蜕变为集生物制药、功能性食品和研发、生产、销售功能性原料一体化的公司。
得益于企业本质变化的“红利”,新诺威受到A股市场资金青睐。经后复权,2022年及2023年公司股价累计涨幅高达328%,期间一度涨幅超450%;公司市值从不足65亿元大幅上涨至最高近570亿元。
对于石药集团来说,利用内部资产“左右手互倒”促使新诺威估值攀升对其自身而言算得上是件好事。不过,从本质上看,单单采用如此方式并不能给公司经营层面带来突破。
而放眼当下,石药集团的经营颓势也仍在延续。继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增长放缓后,2024年二季度公司业绩营收及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9%及8.5%。究其原因,这一“成绩单”主要系京津冀3+N联盟集采导致公司旗下产品津优力和多美素销售不利,再叠加伊立替康脂质体、明复乐等新品放量成色不足所致。
往后看,石药集团的进行创新转型或将成为“破局”关键。从积极的角度看,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0.3%至25.42亿元,已占据成药业务收入比例两成左右;并且,公司尚有超130项在研创新药项目,未来新产品及新适应症申报上市的数量也将达到50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