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传承是真的!科学家确认人体非脑细胞也有学习和记忆能力

京都闻道阁 2024-11-22 11:28:50

文丨魏国强

早餐的时候,与儿子聊起最近的一则新闻: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家经过实验发现:人体除了大脑之外,其他部位的细胞也有学习和记忆的能力。研究人员模拟大脑神经接收神经递质的过程,对两种非脑细胞进行了不同模式的化学信号刺激,并观察它们对信号的反应,结果表明:非脑细胞能识别化学信号脉冲的重复模式,而且它们开启“记忆基因”的效果比单次发送时更强,持续时间更长,这与大脑神经元在学习过程中的“集中-间隔学习效应”异曲同工。这则消息不仅刊登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而且国内的新华社、《科技日报》等官媒都做了报道。

由此,我却想到了思考多年的一些问题。

许多年前,大概是八九十年代,我曾在报刊上看到一则记忆至今的新闻:国外一男子做了视网膜移植后,居然经常“看到”一些“花花公子”纸醉金迷的场景,大为惊骇,遂查找器官捐献者的资料,真的是一位“花花公子”。为什么他生前的一些生活场景会伴随视网膜,出现在患者脑海里?莫衷一是。我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注意与思考。

近些年,伴随着器官移植技术的发展,器官移植后是否会改变受者的习性,或者说,器官移植后,受者是否会“继承”捐赠者的性格与习惯?一直是多方关注的热点问题,相关的案例也频现媒体。譬如国内有王前明43岁时换上了一个20岁供者的心脏,由过去的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爱发脾气、爱打麻将,术后都改了;67岁的刘老做了肝脏移植手术,脾气变好了,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哈尔滨人杨孟勇成功换心,性格大变,自我感觉越来越年轻;不满15周岁的小翔在浙大一院接受心脏移植,术后变得乖巧、懂事,不再暴躁、任性,学习成绩也由中下游变成了“学霸”。

国外此类案例更多:从来都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美国退休货车司机杰姆·克拉克,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后,居然给妻子写下情诗来表达细腻的情绪,连他自己都感到震惊;63岁的纽约快餐店老板威廉·西里丹移植了一位业余艺术家的心脏后,开始飚画技;患恐高症的美国女子多提·欧康娜移植了一名登山运动员的肺后,居然喜欢上了登山;25岁男子移植了一名同性恋者的心脏后,开始有了“女性化”倾向;25岁男子移植了一名女子的心脏后,变得喜欢上了购物。

还有更玄乎的:7岁美国女孩移植了一名被谋杀的10岁女孩心脏,居然梦到凶手的样子,提供给警方成功抓获凶手;一位患者接受了被枪杀警察的心脏,梦到闪光出现在自己的脸上,还看到了枪杀警察的那位嫌疑人的脸……

对此,这一领域的著名科学家、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心理学教授盖里·希瓦兹,经过二十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至少十分之一的器官移植患者会“继承”器官捐赠者的性格,导致性格大变。他至少对七十多例“性格转移”的器官移植案例进行了研究,认为人类心脏也许有某种“思考和记忆功能”。美国科罗拉多大学(CU)的研究小组曾在《移植学》杂志发布了一项研究结论,又扩大了范围:心脏移植接受者出现的人格变化可能并不是独一无二的,任何器官移植后都可能发生这种变化。而美国纽约大学科学家的此次研究发现,则是进一步做实了“非脑细胞”的记忆能力。

举这么多例子,其实也是在说明此类现象的客观存在。对于有些人来说,这样强调一下很有必要。如果连面对客观的勇气都没有,说其他都无意义。

七十年代末,辽宁曾出现过一个“毛孩”,被吉尼斯纪录评为“世界毛发覆盖最多的人”。记得当年的媒体援引科学家的话说,这是“返祖现象”。类似的“返祖现象”由此逐渐成为了耳熟能详的词汇,直到被“基因”一词替代,“基因锁”“基因密码”旋即成为热词。另一个与记忆有关的热词,这时候也出现在了很多人的视野,那就是佛家的“阿拉耶识”,这是与灵魂有关的记忆能力,甚至是经历“轮回”都不丢失的记忆能力。但是,藏在哪儿呢?

近些年出现的网络修真小说,似乎是在试图解答这些问题。仙侠世界,由炼器、筑基、金丹乃至大成、飞升,人族之外还有妖族、魔族,很多故事都在不断强化着人体的血脉之力,所描绘的“血脉觉醒”,不仅有一朝释放的浓缩能量,还有可能包藏武技功法、禁忌诅咒,甚至有远祖的教诲,人生开了外挂,顷刻间有了大帝之姿;妖兽甚至会因机缘而提升血脉成为神兽大妖。正应了那句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看着玄乎,听着热闹,静下心来想想,却是与科学家所展示的“非脑细胞具有学习和记忆能力”殊途同归!科学家和文学家都在关注人体自身,一个靠着丰富的想象力,一个靠着反复甄别、重复试验的科学力,共同指向了神秘的人体以及人体潜能!

这让我不由得看看趴在脚前的小猫,它还没断奶就抱来养,再没接触过同类,也没有走出过这个屋子,却时常展示着猫咪共有的“踩奶”、扒拉猫砂掩盖排泄物、“伏击”家人、到处找地方“磨牙”、捕捉“绳状物”等等科目,也会“喵喵”叫着呼应手机屏幕里的猫咪视频,这些习性和技能,还有“猫言猫语”,是谁教给它的呢?与此相比,人类幼崽通过手把手的漫长学习过程,才能掌握知识和技巧进入成人社会实现人生梦想,但是,眼前的猫咪,那些鸟兽虫鱼,个个“生而知之”,绝大多数的本事都是与生俱来,即便刚出生就离开父母、族群,也会展示出与父母及族群一样的习性和本事。

对于这些,不管专家如何解读,我的理解,这就是血脉记忆!这种血脉记忆,不仅仅是生物体本身通过基因传承了种族肌体的生物属性,相关的记忆也透过基因一并打包传承给了后代,有人说是传承生物“本能”也没毛病,“本能”是什么?“本能”本质上就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形成的生物细胞记忆,所以,确切到血脉记忆似乎更为科学。理由很简单:既然器官移植可以“继承”供者的记忆,那么,来自父母祖辈的血亲基因,其内恰性岂不是更为雄厚?通过血亲基因获取父母祖辈的记忆传承,难道不该是一样的逻辑?更大胆一点的畅想:壁虎具有断尾求生的本事、螃蟹有蟹钳再生的能力,人类的相关再生本事,或许还锁在哪个遗传基因密码里呢?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我们还没有发现罢了!

如果没有官媒报道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有人提出非脑细胞也有记忆,一定会遭受到某些嘲讽或抨击,现在不会有人嘲笑了。同理,对于照着科学研究发现的方向和逻辑,再大胆一些的畅想,还可笑吗?

☆作者简介:魏国强,超自然现象业余研究者,业余科学爱好者,“学生写作投稿信息总汇”Q群群主。

原创文章,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编辑:易书生

1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