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Ola Källenius在年度股东大会上讲述了一则重磅消息,即奔驰已经调整了先前设定的目标,不再计划在2030年前在主要市场全面转为电动汽车销售。
这一消息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再度引发业界对于奔驰这样的全球巨头车企在电气化转型这件事上的讨论。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继奔驰之后,又一全球巨头车企凯迪拉克放缓了全面电动化计划。据“底特律自由报”报道,凯迪拉克全球副总裁 John Roth 表示,到 2030 年,该品牌将提供全系列电动汽车,但在一段时间内也可能会继续销售汽油动力汽车。
考虑到前段时间科技巨头苹果决定放弃投入了十多年的造车项目,并将部分员工转入人工智能部门,这西方世界接连表现出在电动化进程上的迟缓姿态,到底在作什么“妖”?或者说它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一点必须要说清楚,奔驰、凯迪拉克并非“全放弃电动计划”,而是放弃“全电动计划”。
用不少业内人士的话说,这些欧美巨头车企现在只是放缓速度,让产业转型从激烈变成温和,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来缓步完善产业链,这样的操作既不会让内燃机汽车产业崩溃,又能一步一个脚印的夯实每一块基础,目前看来应当是最合理的方案。
前段时间,有媒体针对此事对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进行了采访,其回应称:“欧美车企没有(全面)回归燃油车,也没有停止(电动汽车),可能是因为不赚钱,所以往后延迟一阵。”
不赚钱这三个字,或许就是当下一切问题的根源。
在价格战和内卷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车企不降价,则必然失去其价格优势和竞争力,从而失去争夺市场的优势;如果持续下探降价空间,则需要牺牲本就不多甚至负数的利润空间,从而陷入进退两难的处境,随时都有出局的危险。
这就是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现状,实际上雷军在一次直播中已经用很直白的话对此讲述了一番,他表示今天纯电轿车(市场)从来没有听说有任何一家(企业)是挣钱的,基本上离谱的一辆车会亏十几万,所以这是一个巨额亏损的行业。
站在车企的角度来看,砸进去真金白银在电动化和数字化领域搞研发,但惨烈的市场竞争导致车子卖不上价,反倒换来了销量和利润下滑。换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车企高管的话,你会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投入全部身家在新的赛道放手一搏?还是先稳住经营多年的燃油车市场,然后同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就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来看,4月前两周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达到50.39%,这意味着国内汽车市场传统油车和新能源正式平起平坐,今后谁能在便宜、方便、耐用层面持续吸引消费者的关注,谁就具备存在的价值,而这将成为未来车市竞争的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