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废为宝,环保新理念——奚常青的易拉罐画工艺

班墨空间 2021-07-31 13:50:31

喝完饮料的易拉罐,你会怎么处理呢?是随手扔进垃圾桶还是收集起来卖给回收站?在太仓市浮桥镇,有这样一个人,在他的巧手之下,这些废弃的易拉罐都变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精致生动的工艺画,他就是易拉罐画工匠奚常青。

一支笔、数把刀、几个易拉罐,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不起眼的易拉罐摇身一变,成为活灵活现的艺术品。十八年来,奚常青带着他的学生们用去了几万只易拉罐,创作出了近千幅作品,不少作品先后在全国和省市平台上获奖。

奚常青,1971年出生于苏州太仓市浮桥镇木雕世家,自小对雕花板上的浮雕文化耳濡目染,喜好绘画艺术。从2002年起对易拉罐(铝镁合金)这种材质产生浓厚兴趣,经过不断摸索、尝试、改进独创了易拉罐工艺画。并将蝶翅贴画技法中相似图案可借用这种方法用到了工艺画中,国内首创了彩色易拉罐工艺画。在创作过程中,不断突破自我,自创了线条错位法、近色借用法、多层拼接法等技法,使作品独树一帜。所创作品图案精美,立体感强,而且环保新颖,具有视觉冲击力,颇具收藏价值。多年来他创作岀众多优秀作品,深受藏家爱好者好评。

谈起怎么走上易拉罐画这条路,奚常青回忆道:“在2002年,一天我偶然在电视里看到苏州有人用易拉罐制作宫庭椅子,它正面带着彩色,反面还有银白色,而且还会反光,当时眼前一亮觉得这种材质特别的好,就开始萌发了用这种材料创作的欲望。先用圆珠笔试了一下,发现铝皮上有刻痕了,这样子就可以在上面刻划线条画画了。”从此奚常青和易拉罐作画就绑在了一起,直到走到现在。

他回忆自己的第一件作品,当时制作时不太顺利,做出来的作品感觉有点粗糙,但立体感却很强,远看效果还不错,家人、邻居和朋友们看后都觉得不错,原来易拉罐还能作画,很立体很环保,以后喝完饮料,大家的空罐就给他留了下来。

奚常青在慢慢地摸索中自创了描、刻、剪、成型、粘贴等工艺制作流程。他觉得这门工艺创作是一门纯手工工艺,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心、脑、眼、手的完美结合。第一次让他感到被认可是在苏州市里获奖,当时感到很兴奋,让他觉得自己的作品终于被政府部门认可了。

随后,他的作品参加另一次活动时,第一次被主办方收藏了,“我感到我的作品又被认可了,更加的激发了我的创作动力。”

作为一名工艺美术老师,奚常青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教学生制作易拉罐画。他在传授技艺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手把手的教,还亲自给学生收集好易拉罐,大部分学生能制作出较好的易拉罐画。

奚常青的手工课深受学生的喜爱,手工制作过程是漫长的,于是他就利用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毅力等良好品质。十年如一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深入钻研,奚常青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参加了各种比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易拉罐画的创作,已成为奚常青生命的一部分,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他从没放弃过对易拉罐画的研究。奚老师说道:“这是我一生的追求,也是我人生的最大梦想,我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希望他能一直保持自己的初心,开辟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

主要成果:

2009年作品《连连有余》在“首届苏州市旅游商品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奖,

2012年作品《双寿图》在中华寿文化全国书画作品展中荣获金奖,

2014年作品《清廉》在全国法治主题传统民间艺术品创作大赛中荣获最佳优秀奖,

2014年《关公》荣获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精品奖,特授予苏州市民间文艺“金桂奖”荣誉奖,

作品《竹报平安》荣获首届中国(苏州)民间艺术博览会铜奖,

2016年作品《蝈蝈白菜》在当代羲之奖中国书画家作品邀请赛中荣获金奖,

2016年作品《齐天大圣》在中国“花果山杯”画说美猴王工艺美术作品创意设计大赛中荣获铜奖,

2018年作品《芙蓉锦鸡图》荣获苏州市民间文艺“金桂奖”民间工艺类铜奖,

2018年作品《吴江肥蟹图》在首届“游礼吴江”杯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获得实物商品类优秀奖,

2018年作品《大吉图》荣获“苏工匠杯”苏作文创作品征集大赛青匠系列铜奖,

作品《稻香蟹肥》荣获“创元杯”2018年苏州市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魅力文创奖,多件优秀作品在全国各地民间艺术节中荣获金、银、铜、优秀奖、精品奖等奖项,作品被国内外一些有识之士和一些文化单位等收藏。

作品《诸葛亮》在2019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诸葛文创大赛中荣获社会组铜奖;

作品《天鹅湖上白天鹅》在2019威海大天鹅文创产品设计大奖赛中荣获铜奖;

作品《红军战士》在“印象汀州”长汀文化旅游商品创意大赛中荣获设计奖;

作品《和谐图》荣获2020国际先锋视觉艺术奖金奖;

2020年6月被评为江苏省“三带”人才。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