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T2DM)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和胰岛素抵抗始终是T2DM的核心问题,基于病理生理机制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是T2DM治疗的关键。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是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德谷胰岛素)与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利拉鲁肽的联合制剂,两种组分机制互补,基于T2DM病理生理机制直击临床表象。
近期,在“实例践新界”糖尿病管理病例活动的华东区域赛中,一例基础胰岛素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进行转换治疗的病例脱颖而出。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深入理解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调整技巧,中国医学论坛报特整理该病例活动中的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病例介绍
基本情况
76岁女性。
主诉:反复口干多饮16年,加重伴头晕乏力1月。
现病史:患者16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口干、多饮、多尿症状,具体饮水量或进食量不详,当时体重未见明显下降,在当地医院查空腹血糖,结果为10mmol/L左右,诊断为糖尿病。起初予以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因担心药物对肝脏功能影响,遂启用胰岛素治疗,长期使用门冬胰岛素30R降糖(具体剂量不详),自述血糖控制尚可。
3年前因血糖控制欠佳,门诊随访后,调整降糖方案为甘精胰岛素30IU qd+西格列汀100mg qd+阿卡波糖50mg中餐时,维持至今。近一月患者口干、多饮较前加重,伴夜尿3-5次左右,伴视物模糊,伴头晕乏力不适,在家监测血糖16-17mmol/L,餐后血糖20+mmol/L,病程中逐渐出现视物模糊,伴双足足底麻木,为针刺感,伴有泡沫尿,伴有头晕,下肢乏力,偶有脚踩棉花感,间歇性跛行,否认头痛、胸闷、心慌、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腰酸腰痛等不适,既往无酮症或酮症酸中毒史,有睡眠障碍高血压16年。现患者为调整血糖收治我科,入院测随机血糖21mmol/L,血酮0.2mmol/L。
既往史:既往体质一般,有青霉素过敏,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过敏史 ,否认心脏病史,有高血压病史,否认其他慢性病史。
个人史:长久居留地上海,否认吸烟史,其他无特殊。
家族史: 无特殊。
患者服药情况:
注射基础胰岛素:甘精胰岛素30IU qd;
口服降糖药物:西格列汀100mg qd,阿卡波糖50mg qd;
其他药物: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 qd。
体格检查:
身高:164cm;体重:60.5kg;BMI:22.5kg/m2;腰围:93cm。
立位血压130/80 mm Hg,卧位血压125/80 mm Hg。
体温:36.5 ℃ ;呼吸:20 次/分;心率:86 次/分。
双侧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踝反射正常,足背皮肤温度感较弱,无足部溃疡,其他专科检查无特殊。
实验室检查: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13.7%、餐后血糖(PPG)22.5 mmol/L、空腹血糖(FPG ) 9.4mmol/L。
血脂:总胆固醇(TC)5.7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93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85 mmol/L、甘油三酯(TG)3.44 mmol/L。
肝功能 :直接胆红素3.3 µmol/L、碱性磷酸酶 42 U/L、总蛋白67g/dL、白蛋白38 g/dL、球蛋白29 g/d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LT)21 U/L、丙氨酸转氨酶(AST)17 U/L。
肾功能:血尿素氮 4.2 mmol/L、血肌酐100 µmol/L、24小时尿蛋白 0.6 g/24h 。
胰岛素释放试验
C肽释放试验
尿液分析:尿糖+,蛋白尿+ ,酮体-,肾小球滤过率(GFR) 86.6 ml/min/1.73 m2,镜检正常,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729.5 mg/g;
电解质:Na+140 mmol/L;
K+ 4.6 mmol/L;
Cl- 103 mmol/L;
凝血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T) 10.8 秒;
其他:24小时尿白蛋白539.5mg/24h,尿白蛋白483.5mg/L。
其他辅助检查:
心电图: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电轴偏左 ,T波改变aVL低平,顺钟向转位
超声心动图:室间隔增厚,轻度二尖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
颈动脉超声:双侧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右侧锁骨下动脉斑块形成,双侧颈动脉,右侧椎动脉阻力指数增高,左侧椎动脉血流参数未见明显异常。
腹部超声:脂肪肝,胆囊炎 胆囊结石 双肾囊性病灶,考虑肾囊肿,胰腺脾膀胱未见明显异常。
眼底检查:眼底未见明显异常。
其他检查:甲状腺彩超,右侧甲状腺混合型结节性病灶,双侧甲状腺弥漫性病灶,双侧甲状旁腺区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动脉硬化斑块形成。
既往血糖监测结果:平均FPG 14 mmol/L,平均PPG 18 mmol/L,平均血糖 17 mmol/L,未出现低血糖症状。
诊 断
2型糖尿病伴多个并发症:2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2型糖尿病性周围血管病、2型糖尿病性肾病;
高脂血症;高血压2级(极高危);睡眠障碍;
腔隙性脑梗死;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单纯性肾囊肿;肾结石;
非毒性多个甲状腺结节。
患者分析
本例患者特点:
患者为76岁老年女性,糖尿病16年
血糖控制情况:加重伴头晕乏力1月
低血糖:未发生过低血糖
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处于糖毒性,脂代谢紊乱,心血管并发症。
针对患者的病情,建议采用靶点联合治疗策略,目标是将HbA1c控制在7%以下,FPG<7mmol/L,PPG<10mmol/L。目前,患者FPG 9.4mmol/L,PPG 22.5mmol/L,因此,需要同时降低FPG和PPG,并注意避免体重增加。治疗方案包括使用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剂量为每晚28iu。
治疗及随访
患者住院期间血糖情况及治疗方案
患者入院后接受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住院第3天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FPG 和PPG均显著降低,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体重无增加,无胃肠道不良反应。
患者出院时,餐前血糖6.6-7.3mmol/L ,餐后2h血糖7.3-7.7mmol/L,均达到预期控制目标。
出院时治疗方案: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28iu qd;
联和艾托格列净片:5mg qd;
西格列他钠片:32mg qd;
非奈利酮片:10mg qd;
阿托伐他汀:20mg qn;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mg,餐前30分钟;
依帕司他片:50mg,餐前30分钟。
病例总结
患者为老年女性,糖尿病病程较长,既往应用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药治疗效果不佳,本次需要调整血糖入院,入院糖化血红蛋白13.7%,餐后以及空腹血糖均偏高,肾脏、心血管等有减退症状,故本次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各项生化检查提示患者存在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合并高血压。基于《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推荐,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和患者治疗意愿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治疗。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治疗后,FPG 和PPG均显著降低,且无低血糖事件发生,出院时血糖达到预期目标。
病例点评
黄珊主任医师点评:本例76岁老年女性,长期患有2型糖尿病,既往血糖控制不佳,且存在高脂血症、高血压2级(极高危)等代谢性疾病和心血管并发症。住院期间,经过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快速解除高糖毒性,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并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基于患者情况,将血糖控制目标定为HbA1c< 7%、FPG < 7mmol/L、PPG<10mmol/L。为了同时降低FPG和PPG、避免体重增加,强化治疗后,我们将方案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至出院时,患者餐前血糖6.6-7.3mmol/L ,餐后2h血糖7.3-7.7mmol/L,达到预期目标。
《2型糖尿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专家共识(2021年版)》指出,根据患者的胰岛功能、血糖水平、胰岛素使用剂量和患者治疗意愿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转换为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治疗。《中国老年糖尿病诊疗指南(2024版)》推荐老年患者使用双胰岛素或基础胰岛素/GLP-1RA联合制剂,安全方便,有助于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是全球首个基础胰岛素与GLP-1RA的联合制剂,其双组分可分别作用于双受体(胰岛素受体和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发挥协同作用,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同时兼顾空腹及餐后血糖,并能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在胰岛素使用剂量更低或相同的的情况下,降糖效果优于基础胰岛素;减少低血糖风险、避免胰岛素治疗带来的体重增加。
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液在本病例中的应用,不仅快速有效地控制了患者的血糖水平,还显著改善了患者的代谢状况和胰岛素抵抗,同时考虑到患者的年龄和心血管并发症情况,选择这种治疗方案显然是明智且合适的。
专家简历
黄珊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上海市长宁区领军人才、内分泌硕博创新人才基地负责人
上海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医师协会会委员
上海市内分泌学会肾上腺学组副组长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内分泌代谢分会常委
白求恩精神研究会内分泌代谢肾上腺学会常委
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内分泌代谢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糖尿病康复学会委员
上海市科普作家学会委员、评审专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优秀导师、“三八”红旗手
邵侃 主任医师
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科
上海市医学会糖尿病专科分会糖尿病监测与治疗新技术学组委员
发表20余篇核心、科普、SCI论文
申请4项发明专利
参与多项市、区课题
研究方向:血糖精细调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为院重点专科、长宁区硕博创新人才基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点、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拥有医护30名。主任医生3名,副主任医师2名、硕博比例93%。科室医、教、研并重,建设糖尿病、肥胖慢病管理;甲状腺疾病;疑难肾上腺、垂体疾病;骨质疏松等亚学科,全面开展内分泌代谢诊疗各项先进技术(胰岛素闭环管理、甲状腺穿刺、IPSS、AVS等),肾上腺静脉采血技术市内领先。在糖尿病早期逆转、并发症防治有学科优势、在疑难、罕见、危重内分泌疾病诊治能力强。以同仁医院区域诊疗中心、加强社区医联体建设,建立糖尿病、肥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内分泌高血压疾病医联体,引领社区-家庭慢病管理,医防融合。承担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市科委、市卫健委课题、区科委重点项目课题20余项、孵化项目10余项,人才项目5项,国家专利3项。完成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20余项。荣获上海市巾帼文明岗,同仁“糖心会”被评为上海市“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双十佳项目,长宁区、同仁医院金牌服务项目。
学科优势
内分泌科重点分设4个亚专业:区域糖尿病分层特色慢病管理中心、肥胖代谢诊疗中心、疑难内分泌高血压诊疗中心、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特色诊治。是长宁区硕博人才创新基地、长宁区糖尿病特色专病、长宁区社区干预特色专科。
内分泌护理组是长宁区糖尿病护理规范化管理特色专科、长宁区糖尿病专科护理基地。建设了市、区优秀的同仁糖心会服务品牌。成立了以同仁糖尿病专科护士为核心的区域、院内护士糖尿病护理队伍,开展区域、住院糖尿病教育工作;建立了糖尿病专科护理会诊制度,并将糖尿病教育辐射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区域、院内专病护理质量。内分泌技术市内领先:动态血糖监测技术、胰岛素泵管理、内分泌诊断试验(低血糖兴奋试验、格拉瑞林试验、禁水加压试验等)具备规范且优秀的护理水平。
诊疗特色
糖尿病及并发症
初发糖尿病诊治、糖尿病逆转、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干预,1型糖尿病胰岛素闭环诊疗技术。特殊类型糖尿病的精准诊治。建立区域糖尿病分层特色慢病管理中心,提高慢病管理质量及效能,建立糖尿病管理长宁模式,形成以同仁内分泌为核心,糖尿病区域医联体建设,建立同仁-社区-家庭适宜的糖尿病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显著提高糖尿病患者综合达标率,降低慢性并发症患病率,提高双向转诊实施率、有效率。
肥胖代谢相关性疾病
肥胖中心化诊治:建立肥胖诊治的多学科群工作群(内分泌、营养、中医、运动医学、心血管、呼吸、普外、骨科等)、改进并落实肥胖规范诊治的多学科临。三高共管(血糖、血脂、血压)关注肥胖相关性代谢病,重在早期逆转,开展临床、基础科研工作。
肾上腺、垂体疾病(内分泌高血压)
同仁内分泌疑难肾上腺垂体诊治基础雄厚、开展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ushing综合征等内分泌高血压的临床诊治与科研。内分泌疑难技术(AVS、PISS等) 业内领先、同时加强初发高血压的筛查、难治性高血压转诊。并围绕内分泌科为中心,成立内分泌高血压MDT(介入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影像科等),内分泌疑难疾病同仁全病程管理。
甲状腺疾病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桥本甲状腺炎等)特色诊治:开展甲状腺疾病亚临床向临床进展的早期干预、难治性甲状腺疾病的精准诊治,早期甲状腺癌筛查、穿刺、诊断。超声、病理、普外科联动MDT一站式诊疗。
(本文由邵侃主任医师、黄珊主任医师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