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大邑县兴隆苑是典型的农迁安置小区,现有居民1500余户,长期存在居民公共意识不强、自治能力较弱的问题。从2022年起,大邑县青霞街道兴隆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发动微网实格力量,对兴隆苑治理工作进行实际支持。截至2023年初,兴隆苑居民志愿者已超40人,共同商定了每月10号为“小区公约环保日”,志愿者们按照约定,每个月都自发进行小区环境清理。
为进一步提升小区自治能力,引导居民骨干完成从“参与者”到“组织者”、从“围观者”到“带头者”的转变,兴隆社区及绿色浣花社工携手制定以“微”促“变”的动员方针。通过民主公开流程设立“微项目”,依托居民力量落地“微更新”,办好小区“微实事”。在整个过程中,社区及社工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治理”道路,奏响“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察、民事民办”的民主自治“四部曲”。
民事民提:扎实调研,倾听居民“心里话”
设立“微项目”的初衷是为小区解决实际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必不可少,兴隆苑采用“双调研”工作方法。首次调研重在需求收集,在兴隆社区的支持下,绿色浣花社工及志愿者以问卷调查、走访、约谈、一对一沟通等多种方式收集居民需求,收回有效问卷100份;以座谈形式沟通小区居民61人;一对一沟通网格人员及居民39人;电话约谈党员19人、居民骨干及自组织主心骨成员32人。
通过这次调研,了解到有90%的居民希望改善小区环境卫生、绿化等,并在座谈过程中收集到几项亟待解决的环境“痼疾”,最终整理形成兴隆苑“问题清单”。2023年4月,兴隆苑召开年度首次居民议事会,居民骨干学习了“微项目”的基本概念,结合首次调研结果,最终商定了“微项目”的数量及大致方向。
针对“微项目”如何开展,兴隆苑又进行了“二次调研”,广泛宣传“微项目”相关知识的同时,了解居民在环境整治方面的主要需求及参与意向,吸纳更多居民参与后续落地工作。
民事民议:公开讨论,协商居民“身边事”
从2023年6月至10月,兴隆苑多次召开针对“微项目”实施的民主议事会,参与人次超100人次,最终确定了“暖心坝坝”打造、“便民路”打造及“暖心广场”氛围营造3个“微项目”,分别解决“小区闲置空间未充分利用”、“公共道路不利于通行”、“公共广场缺乏休息区”的实际问题。
在三处更新打造的方案制定阶段,不仅居民骨干踊跃参与,社区党委、兴隆苑小区网格人员也积极加入,听取居民想法,提出中肯意见,保障了打造方案的后续实施更加顺畅。
兴隆苑民主议事会不仅为小区居民提供了表达看法的窗口,更是为社区与居民、网格与居民搭建了友好交流的平台。
民事民察:程序透明,行使居民“监督权”
经会议议决及居民投票表决,“微项目”的实施方案于2023年9月底正式确立,对实施方案的材料供应、施工工具租赁、机械协助施工等采取比选方式确定提供服务单位。10月中下旬,兴隆社区两委人员及居民代表超50人,参与了3个“微项目”的公开比选,最终按照合理低价的评标原则选定服务单位,比选过程、金额确定都在居民的参与见证下完成。
民事民办:共建共享,激活居民“内驱力”
对三处点位的打造,兴隆苑居民不仅参与“搭台子”,更是亲力亲为地“挑担子”。当实际花销超出预算时,兴隆苑骨干主动承担,号召小区居民募集善款,更是带领绿色浣花社区上门,挨家挨户讲解点位打造给住户带来的好处,对小区带来的贡献,最终募集到善款700余元。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兴隆苑居民也是各显其能:有木工经验的4位居民主动承担起前期伐树清理工作,其余人则花时间、花精力从锄草开始,参与到地坪修建、混凝土卸料、倒商混、抹地坪、花台修建等所有环节中。据统计,三处“微更新”共耗时18天,居民志愿者劳作时间超60小时,居民参与达100人次,其中包括15名儿童志愿者。
兴隆苑“微项目”的成功落地,既解决了困扰小区已久的“顽瘴痼疾”,更体现出兴隆苑居民“大家即小家、有事齐上阵”的责任与担当。截至目前,兴隆苑已有志愿者60余名,成立了两支已备案的自组织队伍,群众队伍的力量,正托举着兴隆苑迈向更好的明天。(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