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龙来到寺头的第二天便戴着草帽,红着橛头到黍地村参加劳动了。那时候有句口头语叫做:“同吃同住,同劳动。”但许多干部往往很难做到。中午村里给孙文龙派饭,被派饭的社员领着孙文龙来到家里,一进院门就给老婆说:“什么饭?新来的孙乡长到咱家吃派饭了。”他老婆说:“怎么不早说,我做是老圪糁,能给孙乡长吃吗?”孙文龙听了笑着说:“老圪糁就行。我这人就爱吃家常便饭。”并随口说了一段家常便饭的“顺口溜”:
米羹饭,老圪糁,豆面饸络酸菜肉,柿圪恋,瓜不糊,耐饥解馋挺舒服。
社员的妻子从厨房里走出来说:“你是乡长,吃老圪糁怎么行,我还是给你炸点油圪朵配着老圪糁吃吧。”
孙文龙却说:“不行。你炸了我也不吃。”
那妇女说:“老瓜吃完了,空柿攒不住。你就是想吃柿圪恋、瓜不糊,我也没的给你做。”
孙文龙笑着说:“我那么说,其实就是有啥吃啥,随便最好。”当下走进厨房,自己动手盛一碗老圪糁,圪蹴在阶台上吃了起来。
孙文龙,1931年出生于山西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踏上了为人民服务的道路。1957年,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主动放弃省委机关的优越条件,申请回乡支援农村建设,任文敏乡(今次营镇)乡长,1958年任寺头乡乡长,1963年任润城镇党委书记,1966年任阳城县革委会副主任(副县长)、革委会主任(县长),1975年任阳城县委书记,1977年任武乡县委书记,1980年10月,任屯留县委书记,1982年3月16日,去世在屯留县委书记的岗位上,入殓时穿了一件旧军装。
孙文龙用自己短暂的一生,为群众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实事有益的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汗,兑现了他甘心为党献出生命的誓言,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被称颂为太行山上的“焦裕禄”、县委书记的“楷模”。他去世后,阳城县委分别于1990年、2000年先后两次做出了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向他学习的决定,三县人民共同出资为他树碑建纪念亭、纪念馆(现在的孙文龙主题公园),山西省委组织部精心编撰《太行山上上的焦裕禄——孙文龙的故事》,中央电视台播放了10集电视连续剧《沧桑情》、河北春燕豫剧团排演了大型纪实豫剧——孙文龙,中国作家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篇纪实小说《孙文龙》《太行丰碑》《春蚕》,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太行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他的事迹。
孙文龙板话讲述者:王玉祥,阳城县芹池乡原党委书记,孙文龙的同事、下级、在一起工作多年的老战友。他说,孙文龙顺口编出的“板话”很多,却全部来自于工作和生活,来自于他为人民服务的一颗赤诚之心,来自于他的工作心得。